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甄 《科学通报》1965,10(11):1033-1033
中国生理科学会曾于1964年8月7—15日在大连市举行过生物物理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内容包括:(1)生物高分子物理化学;(2)理论生物物理学;(3)光合作用光反应;(4)生物物理仪器学等四个专题的讨论。大会还邀请了彭加木同志在大会上做了报告,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介绍了彭加木同志的先进事迹。本汇刊除选辑了大会上有关彭加木同志的重要发言以外,又把以上四个专题的综合报告、论文摘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罗布泊发现一具"疑似彭加木"干尸的消息,为人们所热切关注。干尸是否为彭加木遗体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重新激起了人们对27年前那位科学界英雄的崇仰,还有对那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呼唤。彭加木在那次  相似文献   

3.
黄林 《科学之友》2008,(4):30-31
彭加木,一个神奇而光辉的名字,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中国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因为他带领科考队在全世界首次纵穿罗布泊成功,也因为他在接下来的探险考察中神秘失踪,留下一个至今没有解开的谜。不久前,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一具"疑似彭加木"干尸的消息一经传开,彭加木的名字再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人们想追寻的是那个时代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26年前,彭加木在罗布泊核心地区考察时,不幸神秘失踪。这段揪动人心的历史悬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最终答案。近来,有人在罗布泊东缘发现了一具干尸,发现地点离彭加木失踪的地点不远,于是有人怀疑,这具干尸是否就是彭加木的遗体?目前,有关部门虽然完成了对这具干尸DNA的确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而还未对它作出最终的确认。本文要说的,倒并不是指这具干尸的身份确认问题,而是说干尸的出现,使人们又一次聚焦彭加木当年的那次科学考察,追踪起他神秘失踪的原因。近来,全国许多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其中刊登在《南方周末》上的长篇追记──《彭加…  相似文献   

5.
1980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在"死亡之海"罗布泊考察时失踪。这已成为世界之谜,世纪之谜。25年后,以知名记者、探险家唐守业为团长的中国记者探险团再次闯进罗布泊--  相似文献   

6.
小曾 《科学24小时》2005,(11):32-33
1971年12月3日,印度突然袭击巴基斯坦,引发了第二次印巴战争。这场战争历时只有14天,在世界战争史上,算得上是时间很短的大战役。然而,短中之短还是此次两国交火后的一次空战,时间比打个喷嚏还短,仅仅45秒钟,但战果辉煌。12月8日清晨,火红的朝阳照在巴基斯坦的里萨勒瓦拉空军基地,给机场上的银色战鹰披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在基地的作战值班室里,巴基斯坦中校飞行员哈斯米刚刚上班,正在做随时起飞迎战的准备。前几天,他们刚刚对印度的机场进行了轰炸,估计敌机会随时前来报复。果然,基地指挥员接到对空流动警报系统发来的紧急情报:印军两架轰…  相似文献   

7.
探秘罗布泊     
说起罗布泊,读者不会感到陌生,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古楼兰王国的所在地,也是科学家彭加木遇难之地。2001年初,为了配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对塔里木河下游和罗布泊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本刊特别约请这次科考队的队长、也是彭加木当年的战友、曾先后多次深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的著名自然地理学家夏训诚教授为本刊撰文。  相似文献   

8.
彭加木,一位痴迷新疆、26年前一次纵穿罗布泊的探险科考取得胜利后神秘失踪的科学家,曾经在世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今年以来,寻找当年失踪的彭加木这位传奇人物一事被重新提起,我们并不感到意外,人们关心他,敬仰他,皆出于对于那个时代科学精神的崇拜。因为,当今时代非常需要那种执著于事业、艰辛探索、无私奉献甚至不怕牺牲的高尚精神。复读彭加木,是时代的需要——罗布泊探险考察首创成功纵穿纪录罗布泊的诞生距今已有200万年,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是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罗布泊,一块"进去出不来"的无边荒漠。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此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然而,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面积相当于2个新加坡的美丽湖泊,竟能和它"划等号",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因感冒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打针,结果在针眼位置感染上病菌,成了“烂屁股”。2002年5月6日我因淋雨发烧达39摄氏度,便到我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退烧针,4天后我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而臀部注射针眼两侧却出现硬块,该站医护人员认为硬块过两天就会自然消退。但事实却相反,肌注处慢慢开始出现轻微溃烂。6月6日,我因臀部溃烂加重,只得住进医院。经过7天的治疗,我臀部溃烂仍无法控制,且高烧不退,于6月13日转至省城大医院住院治疗。我在省城医院治疗43天,仅住院费就花去8650多元,院方两次发出病危通知书,后经专家精…  相似文献   

11.
继印度“月船1号”在月球表面的沙粒中发现了水分后(见本刊2009年11、12月号第4页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09年11月13日宣布: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陨石坑内有更多冰冻状态的水。这是在分析了无人探测器LCROSS的观测结果后得出的结论。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后,可以就地取水饮用,还可以电解水产生呼吸用的氧气和火箭的燃料氢气。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0月3日,1架美军MH-60直升机被索马里武装分子击落,飞机连同机上的别动队员坠落在首都摩加迪沙街头,驻在附近的美军别动队经过18小时殊死搏斗后,以己小他大的悬殊伤亡比例,将别动队员救出。 1995年6月2日,美军奥格雷迪驾驶F-16战斗机进入波黑被塞军击落,奥氏跳伞后6天被成功  相似文献   

13.
1990年9月3日,我国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运行至今已有100多天了.带着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升空后的运行及研制过程中诸多大家想了解的情况,去年底,我们来到了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基地之一的上海卫星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14日,是世界第10个献血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这一活动旨在用来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无偿献血让世界更美好,但是献血都有哪些流程?会不会伤害身体?哪些人适合献血,哪些人不能献血?献血前后又应该注意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2013年6月13号走进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就以上问题采访了血液中心主任白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的夏天似乎变得越来越热了,其六七月份的温度经常处于全国最高温。1999年7月24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42.2℃,打破了几十年来的气象记录。2000年6月13~14日,北京的最高气温也超过了39℃,有的市区观测站甚至超过了40℃,6月份北京日极端最高气温超过33℃的天数有19天,其中超过35℃的有10天,高温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9,(10):F0003-F0003
2006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外公布了“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月球南极有望成为选址地点。建成后的月球基地上将有探测车和生活区,能够实现电力供应,保证宇航员在月球上长驻180天。以下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不久前公布的未来美国月球基地的部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海洋在整个宇宙理论中占有一个关键性特殊地位,因为“天”、“地”都是“载水而浮”的,整个宇宙完全凭借水——海洋的浮力而生存。因此,在整个古代,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过程中,产生种种遐想、推演出种种地理思想也就是非常自然的。在中国古代产生的几种宇宙理论中,占统治地位并得到官方认同的是“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作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天体模型认为,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因此地与水是分开独立的,也就是海陆不同体。通  相似文献   

18.
月球舢板     
谨以此文献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作家A.C.克拉克——2007年12月16日是他的90岁寿辰。"萨默塞特"永久基地的舱门打开之后,首先冒出来的是一团水雾状  相似文献   

19.
<正>梅雨是指每年6—7月发生在我国江淮流域一带雨期较长的降水过程。由于这一时期恰好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这种气候现象被称为“梅雨”。与此同时,又因为此时空气湿度很大,物品极易受潮霉烂,“梅雨”又有“霉雨”之称。梅雨季开始叫“入梅”,结束之日叫“出梅”。以浙江省为例,梅雨季差不多在每年6月8日左右开始,7月8日前后结束,“在岗”时间30天左右。有的年份,梅雨季来得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到来。气象学上通常把芒种节气(公历6月6日左右)之前开始的梅雨季,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7日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也是一个阴沉沉的日子,这样说并非故弄玄虚,这是因为,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同一天的两个不同的天气里:这一天的阿富汗坎大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这一天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市郊外一个空军基地上空却阴云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