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楼梦》是大悲剧,但其中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笑,曹雪芹是善于写笑的艺术大师。全书中真正能让人物和读者开怀畅笑的有两回,一是第四十回刘老老在宴席上的表演,由王熙凤策划,鸳鸯“导演”;一是第四十二回围绕画大现园图而仍以刘老老为笑料展开的笑剧,“导演”和“主演”都是林黛玉。这两场笑剧,充分展示贾府中从太太、小姐、公子到丫鬟、仆妇特别是众小姐们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畅笑。通过写笑,表现了人物的身份,教养,个性,体态,形象等特征,也显示了作者描写热闹场面和同时刻画众多人物的高度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身份卑贱的奴才也着力加以塑造 ,他笔下的奴才分三类 :一、具有反抗意识的奴仆 ;二、安于现状 ,甘心为奴 ,并竭心尽力为主子效忠的奴才 ;三、正在蜕变为主人的世仆。奴仆形象体系与书中其他形象体系一样具有悲剧性。曹雪芹刻画奴仆形象的艺术性 ,归为一个字 :“活”。即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对奴仆形象的塑造 ,只有在曹雪芹笔下 ,才不分贵贱 ,创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各类奴才的形象。我们仅将视野限定在贾府中 ,看看其中的奴仆形象。贾家荣、宁二府的主子们 ,总共不超过三四十人 ,但奴仆的总数大概有他们的九…  相似文献   

3.
鸳鸯,贾府“首席大丫鬟”,在贾府数以百计的丫鬟侍婢当中,深得老祖宗贾母的宠信,地位无疑是最高的,然而丫鬟终究是丫鬟,身份卑微有如草芥。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里,鸳鸯原本有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嫁给贾赦做姨娘,由奴才变成体面的主子,可谓身价倍增,但她最终却选择了以死相拼,誓绝“美姻缘”。看客们忍不住要“怒其不争”了:从一个“普通员工”一下子可以麻雀变凤凰,成为“领导层”,这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争夺的一桩美差事,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小说作品主要以高密县东北乡为主要创作背景,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具有丰富个性的女性形象,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之情。本文分析了莫言小说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分析可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5.
人物形象是小说文本的核心,如何凸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便成了小说家们永恒的追求,曹雪芹无疑是此中高手。在凸现贾府二小姐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时,曹雪芹的艺术处理恰好正与现代叙述学的理论不谋而合:故事外叙述者/非人物叙述者和故事内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一起共同担当了架构人物的媒介,于是,人物及至文本就获得了一种超越话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贾赦、贾珍之流道德败坏、荒淫无度的腐败生活,真实地镜像了清朝贵族纨绔子弟"假礼假体面"、真败家的虚伪本性。  相似文献   

8.
妙玉别解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个比较难解的、有争议的人物 ,以往的评论对妙玉多有误解 ,或评价不  很恰当。本文旨在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的分析 ,以曹雪芹塑造妙玉形象的原意为根据 ,来确立真正的  妙玉形象。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如:封建叛逆者形象、复仇女神形象、执着追求者形象、爱情忠贞者形象,蒲松龄借笔下女性们的血肉之躯,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虽然这些女子是现实加幻想的产物,但从她们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抒发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9-112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1.
对于曹丕、曹植兄弟文学成就的评价,论者较普遍的观点是抑丕扬植,认为曹丕文才“去植千里“。笔者辩证地对曹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考察,认为在文学上,尤其在文学理论方面,曹丕比曹植走得更远,更富开创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史上,中国大作家曹禺和世界大文豪劳伦斯被一些人认为是两位“另类”的作家。他们归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而且文学追求、创作方向等也相去甚远。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之间诸多的可比性。而排除一切主观偏见与干扰对他们进行深度审视时,便会发现他们人生哲学观之间的一些内在关联及其悲剧意识上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4.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以及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具有极强魅力的歌行体诗歌,其诗学渊源与唐寅其人、其事、其诗密切相关。曹雪芹继承与发展了唐寅身上的文人意识与诗学传统,并使诗歌的诗学功能与小说叙事功能完美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例子,本文就是要探讨文化承传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名作。虽然,《典论》大都已散佚,但通览现存的残篇,可以强烈地感到,文学批评并不是曹丕创作的真正动机,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其政治博弈赢得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典论·论文》之“气”的生命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先秦一些代表性说法,可见“气”指自然运化功能,又特指生命功能。两义可统一。“气”是“道”和“器”的中介。曹丕把“气”引入文学批评,指生命气息。他认为生命气息不同,作品便显出不同的“气”。他的“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张扬着生命自由展开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关注生命素质,关注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8.
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在其现存的40余首诗歌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其主人公身份的不同,又可具体分为思妇、弃妇、寡妇和佳人四类。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曹丕发妇人语,代女性言,呈现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仅作为一种性别符码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20.
曹尔堪是清初词坛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借鉴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考辨其家世、生平事迹及文学活动。重点考论"奏销案"对他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清初重要的三次词坛唱和活动中的作为与地位,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