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催化信标检测端粒DNA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设计具有分子信标和核酶特点的DNA序列,使其在与端粒DNA杂交后,结合氯化血红素成为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催化信标,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胺,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氧化产物2,3-二氨基吩嗪,其吸光度随端粒DN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pH值为9.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以四羧基钴酞菁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过氧化氢与邻苯二胺的反应,建立一种测定微量过氧化氢的新方法。结果显示,反应的产物2,3-二氨基吩嗪在421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值随过氧化氢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吸光度差值与过氧化氢浓度在0~2.07×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6×10-5mol/L。该方法简单,适用于微量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介绍含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作为超分子受体在信生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以动态分光光度分析法研究血红素蛋白质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和其在胶束中的类酶活性。通过对催化过程及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分子吸收光谱研究,发现血红蛋白催化活性怀氢供体底物邻苯二胺浓度之间遵从米氏方程,并获得牛血红蛋白、血红素及其血红素的环糊精衍生物作为生物催化试剂所具有的类酶特征常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烷基糖苷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n-Dodecyl-β-D-maltopyranoside,DDM)与氯化血红素组成的仿生复合体系的催化氧化性能,用动态光散射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表征两者的胶团化行为以及DDM对氯化血红素的分散效果,采用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底物,考察两者所形成复合体系针对模型化合物酸性橙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服从米-曼氏方程,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得对底物酸性橙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0.1 mmol/L和6.0×10~(-4)mmol/(L·min);对底物过氧化氢的Km和vmax分别为4.6 mmol/L和9.2×10~(-4)mmol/(L·min);与天然过氧化物酶相比,氯化血红素-DDM复合胶团催化体系制备容易、成本低、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血红蛋白在双[2-乙基己酯]-磺酸基琥珀酸钠(Aerosol OT,AOT)形成的反相微乳液胶束中,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生物催化聚合邻苯二胺,所得产物与化学法合成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相当.推测所得产物为含有2,3-二氨基吩嗪和喹喔啉重复单元的芳杂环高分子纳米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6.
谷氨酸酶促反应中光替代谷氨酸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碱性(pH=10.6)介质中,紫外光的照射引起谷氨酸的光化学反应,产生H2O2和NH3,与谷氨酸氧化酶存在下的酶促反应等效。以萘斯勒试剂使产物中的NH3显色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以及以氯化血红素(hemin)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替代物,催化产物中的H2O2氧化、偶联对羟基苯乙酸(HPA)的荧光反应并进行荧光检测。据此分别建立了间接测定谷氨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合成了2种氯化血红素衍生物,用元素分析和FABMS,IR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它们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发光体系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氯化血红素分子的轴向配位基以及卟啉环骨架平面的2个乙烯基团的改变均对催化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燕 《山东科学》2005,18(4):55-57
研究了有机溶剂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维生素C的氧化反应的特性。实验发现在异丙醇-水互溶体系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维生素C的反应速度加快,测定灵敏度提高,基于此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人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Cu2(oxheel)双核铜配合物;研究了它作为过氧化物酶在缓冲溶液中以及在两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反应;建立了金属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了过氧化氢/催化剂摩尔比、体系温度、体系pH和胶束微环境对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苯酚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大豆荚膜过氧化物酶(Soybean Pod Peroxidase, SPP)在微乳液中催化不对称氧化反应,在酶活性为3 200 U/mL,50 ℃时反应5 h,产率为91.56%,对映体过量值为96.08%.SPP催化奥美拉唑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生成S-奥美拉唑,其反应机制包括酶催化的SPP-I双电子还原反应、SPP-I单电子转移反应和非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试验数据,其平均相对偏差为5.44%.酶促反应动力学机制为带底物产物抑制的乒乓机制,而化学反应遵循幂律,过氧化氢产生底物抑制,S-奥美拉唑产生产物抑制.  相似文献   

11.
Hemoglobin was used as a mimetic enzyme for peroxidase to catalyze the oxidative reaction ofo-phenylenediamine with H2O2 which functioned as an oxida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 of the intermediate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hemoglobin was studied. Since the solubility of theintermediate in the reaction is higher in butanol phase than in water phase, the intermediate itself diffusedfrom the aqueous phase to the butanol ph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product andthe stability of intermediat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pH value of the buffer. The for-mation rate of intermediate and half-life period reveal the maximal in pH7, nevertheless, the whole rate ofthe catalytic reaction is the greatest in pH5, which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 in final product formationcompared to that intermediate formation is the greatest.  相似文献   

12.
Hemoglobin was used as a mimetic enzyme for peroxidase to catalyze the oxidative reaction of o-phenylenediamine with H2O2 which functioned as an oxida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termediate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hemoglobin was studied. Since the solubility of the intermediate in the reaction is higher in butanol phase than in water phase, the intermediate itself diffused from the aqueous phase to the butanol ph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product and the stability of intermediat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pH value of the buffer. The formation rate of intermediate and half-life period reveal the maximal in pH7, nevertheless, the whole rate of the catalytic reaction is the greatest in pH5, which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 in final product formation compared to that intermediate formation is the greatest.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9770200) Biography: Li Hai-cheng (1960-), male, Ph. D candidate, Pyongyang, D. P. R. Korea, research direction; mimetic enzyme.  相似文献   

13.
第一步采用十八烷基伯胺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了十八烷基-双(2-羟基丙基)叔胺中间体;第二步反应为该中间体继续与氯乙酸钠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沥青乳化剂十八烷基-双(2-羟基丙基)-乙酸钠基氯化铵.第二步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5℃,氯乙酸钠与十八烷基伯胺的摩尔比为1. 10,反应时间为4h,产率为79. 00%.采用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1H-NMR)和元素分析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解析和结构分析表征.采用电导率法测得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 49×101H-NMR)和元素分析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解析和结构分析表征.采用电导率法测得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 49×10(-3)mol/L.该乳化剂是一种快裂型沥青乳化剂.  相似文献   

14.
[bmim]BF4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步环合法合成了N-甲基咪唑,再由N-甲基咪唑和溴代正丁烷合成了中间体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中间体再经过离子交换得到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在该离子液体介质中,氯苄和乙酸钠反应高效合成了乙酸苄酯.结果表明:以[bmim]BF4为溶剂和催化剂乙酸钠与苄氯的摩尔比为1.4: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5h,氯苄转化率可达95%.而且产物易于分离,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中间体和产物结构经Fr—IR表征.  相似文献   

15.
聚醚磺酸盐是一种耐温耐盐型表面活性剂.实验室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4)为原料,和氯化亚砜(SOCl2)发生氯代反应后得到中间体,再分别以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物、亚硫酸钾为磺化剂磺化氯代产物合成了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OPS-4).实验重点优化了磺化反应的条件,发现170℃下氯代产物和亚硫酸钾以物质的量比1.0∶1.3反应4 h,磺酸盐产率可达到82.6%.利用红外光谱对中间体及产物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用AM1方法优化了二溴卡宾与对-甲基苯乙酮环加成反应的反应物、过渡太、中间体和产物的构型,找到了反应的过渡态,从理论上论证了二溴卡宾与对-甲基苯乙酮加成反应的机理,得出了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反应控制步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2-甲基氮丙啶热解时,先开环生成3中心4电子离域中间体。用MNDO方方法对该中间体可能的反应途径进行研究,结果是:在进一步反应中先生成中间产物N-methylvinylamine,然后该中间产物再缓慢转变为最终产物N-methylethylidenimine。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原料、氯化亚砜为酰化剂,先合成中间产物十二烷基苯磺酰氯,然后合成目标产物十二烷基苯磺酰叠氮。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反应条件为:n(氯化亚砜)︰n(十二烷基苯磺酸)=1.2︰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产品收率达85%,产品纯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合成沸石中间体的表征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热电厂粉煤灰为原料,通过控制碱处理条件合成沸石中间体,利用XRD、FE-SEM和吸附-脱附过程对物相、粒子的形貌以及材料的性质进行表征,吸附实验表明所合成沸石中间体对阳离子染料有明显的脱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菲  徐华  赵静  霍二福 《河南科学》2014,(12):2471-2473
香草胺盐酸盐(3-甲氧基-4-羟基苄胺盐酸盐)为原料,经氢氧化钠脱去盐酸得到香草胺(3-甲氧基-4-羟基苄胺),充分干燥后,与正壬酰氯在中性条件下以二氯甲烷溶液为溶剂发生反应,粗产物过滤后,进行酸碱处理,从而得到产物.产物结构经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得以确认.此工艺制备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后处理操作方便和产品纯度高的特点,可以进行工业化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