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发展 ,一方面 ,通过科学研究这条路径 ,不断横向扩展和纵深推进 ,从而不断突破已有的认识限制 ,开拓出新的领域 ;另一方面 ,通过科学普及这条路径 ,使科学的观念、思想、方法和精神为广大的公众所接受 ,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和全社会的科学意识 ,唤起社会成员参与科学的热情。二者的相互促进 ,推进科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样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的发展 ,也应该同样高度重视这两个方面 ,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就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而言 ,我们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共同体 ,有自己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研究学会 ,有共同认… 相似文献
2.
3.
4.
"科学论"对科学技术哲学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白尼革命以来的科学发展 (包括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进步 )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使这段历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难以忘怀 ,也最富有挑战性的一段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常常引起巨大的震动 ,无论是对科学本身 ,还是对科学家本人 ,以至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 M 克朗 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 商务印书馆 ,1986年 ,第 7页 )。特别是二战以来 ,科学得到迅猛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研究热潮———“科学论”(ScienceStudies)的出现。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科学学家以及伦理学家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纵览科学技术哲学的全局,对该学科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纲领性的展望,特别是针对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性STS、科学思想史三大领域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6.
7.
8.
全面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传统的科学技术观是片面的,并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论交织在一起.而"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和对抗"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文化困境,并成为"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比之科学、技术和哲学之总合还要多得多,它是一个新系统,所以正如我们常说的系统的非加和性使其组元间产生了新系统的多层面联系,因而导致其系统增值。事实上;近些年来科技哲学的蓬勃发展就是证明,它在改变人们认识方面不仅远远地超过了其它哲学,而且深刻地改变着哲学自身的观念。例如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系统论、泛系、人工自然、人工论;还有关于人的知识结构关系的研究,如人才知识结构→德&学&才&识,伟大科学家→伟大哲学家;等等。众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创造了条件。学科的成熟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渐完成的,它是中国社会发展新思维的重要提供者,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参与者,迄今它已经成为对中国当代社会与思想影响深远的学科之一。本文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前世今生,它在中国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它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所具有的规范与多元的特点,以及当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扼要而生动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名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实则无所不包,学科名实之间向来严重冲突,以致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这个学科杂合了三重各不相干的历史来源和构成因素,以致无法做单纯的学科定位:第一,它来自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术范式;第二,它的马克思主义背景注定了它在中国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功能,它要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而中国政府的科学政策与科学家政策;第三,特定历史时期大口袋式的整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大体来说,目前这个学科有两个群体即哲学群体与社会学群体,两大阵地即教学阵地(主要指理工农医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和科研阵地。两个群体正在分化,应当分头搞学科建设;政治功能弱化,应注重向素质教育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史的研究已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史角度的研究,以西方科学哲学为参照的回顾研究,西方学者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当前在展望21世纪前景时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回顾。这些不同路径存在的共同缺陷,是不能产生出公认的分析框架和描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结构,无法完整刻划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特征,难以从历史中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其内在根据。这些缺陷的克服要以探讨不同话语体系的共同根基为前提,以与其他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对比分析为基础并接受后现代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由黄枬森教授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成果,由四部书组成,本会原副理事长孙小礼教授和副理事长曾国屏教授是该书编委会委员。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由黄枬森主编,孙小礼教授任副主编之一;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一个整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五个部门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 相似文献
15.
哲学要为新世纪的科技革命开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到二十世纪,海德格尔曾坦言其“终结”,霍金却直言其“堕落”,这是为什么?西方哲学一般是在神学一科学二极之间跑动。自亚里斯多德始,中经培根、笛卡尔等大师,便铸就了西方哲学擅于为科学争取和守护其自由空间的传统。科学进入近代以来,开始了迅跑,极大的影响了世界进程。中国哲学由于无此传统,终于坠入了饱受欺凌的苦难。当这种苦难还没有结束,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二声惊雷,已揭开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指数式飞速发展的序幕。曾经是科学养母的西方哲学,渐显跟不上科学的步履了。哲学曾创造了纵向深入的千年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哲学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科学技术哲学既需要“与时俱进”,还需要保持自己优良的传统。为了有助于实现新世纪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大调整”的历史使命,本文提出21世纪的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必须解决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即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性哲学反思,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深入思考,为知识创新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近期参加了由山西大学科技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这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这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中心受教育部社政司委托所制定的“科学技术哲学‘十五’科研规划”进行审定。笔者在此无意对这一规划本身提出任何具体的意见 ,而只是想从更为一般的角度表明自己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定位”问题的一些想法。事实上 ,这一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成对于张功耀同志在《自然辩证法通讯》2 0 0 1年第一期上所发表的文章“哲学是什么 ?哲学家应该做些什么 ?”(以下简称为… 相似文献
19.
20.
科学技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人类学意义。它能够开启和拓展人的“身外的自然”,创造人所特有的人工工艺和“工艺学”;还能延伸和放大人的“自身的自然”,使人真正以类的力量进行活动;科学技术还是人类自我超越的重要维度,人类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和占有了自己的全面本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