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2.
谁是小偷     
闪闪商厦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一只珍贵的钻石戒指被盗了。公安人员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提审了有偷窃嫌疑的甲、乙、丙、丁。他们的供词如下:甲说:“我看见钻石戒指是乙偷的!”乙说:“不是我!戒指是丙偷的。”丙说:“乙在撒谎,他是要陷害我。”丁说:“戒指是谁偷去了我不知道,反正  相似文献   

3.
正习爷爷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暑假里,我认真地读了一本习爷爷读过的书——《论语诠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讲了很多人们做事和学习应该有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方面,《论语诠解》教给我很多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经常温习学过的  相似文献   

4.
幽默笑话吧     
最后一问老师说:“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手里。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学生:“请问那位印刷工人的家住在哪里?”邻居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相似文献   

5.
正甲:我有一个发现,古时候的人就爱自以为是。乙:哦?你说这话有根据吗?甲:当然有根据呀!比如说《南辕北辙》里的那个就是。乙:你这么说,我还是不明白,他怎么自以为是啦?甲: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请你帮个忙。我们来表演一下,我扮那个要到楚国的人,你扮他的朋友。乙:那就来吧!你这是上哪里去呀?甲:到楚国去。乙:楚国在南方,你怎么往北行啊?甲:这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乙:马跑得再快也不行。甲:我带的盘缠多。乙:你的盘缠带得多也不行。甲: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乙:你真糊涂!你的马跑得越快,盘缠带得越多,车夫赶车的技术越好,离楚国不就越  相似文献   

6.
金晓嫦 《科技资讯》2007,(10):144-144
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关怀、扶持、启发和引导。对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如何教学生学会做人,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作为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有高尚的情操。而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倡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生动细腻的故事中,从分享中领悟一些做人最根本的道理。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做人的原则,一起成长,师生力求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举止高雅的人。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8.
人物:大仙——简称甲; 人师——跟大仙学艺的弟子,简称乙。肥饰:甲(男)——西装、贝雷帽.洋派打扮; 乙(女)——裙装。 乙:(上台见台下这么多观众,惊喜)我总算找到你们啦!(转身呼喊后台的大仙: “陈大仙——”未见回音,又回头对观众。)对啦!你们不认识我吧?我叫张瞅准,张望的“张”,瞅,秋天的秋加目字旁,也是看的意思,准确的准,大家说我一看就准。可是,我也有被蒙的时候。最近看到一则广告:叫“全球特异培训中心”。广告说那里有位集算命、特异功能、气功于一身的大仙亲自辅导,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本领高强的大…  相似文献   

9.
一 前记 一九七九年我曾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寄过两篇“报告”,首篇名“关于‘金文新考’的报告”(简称“报告甲”),第二篇名《夏禹婚宴青铜礼器于殷墟出土的报告》(简称“报告乙”)都已先后发表。“报告甲”于《学习与研究》发表后,曾由《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作过专题简介,“报告乙”在《湘潭大学学报》发表后受到据说是某大学  相似文献   

10.
 看完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我的导师和我”就行了,啰嗦。的确,加上“我和我的导师”,又拖了个尾巴。“我的导师和我”这样的题目,符合语文课教义,又是人人习惯了可接受的,更何况最醒目的是这样的题目让人联想到导师们父母一般的温馨形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题目好,主题也好。而写“我和我的导师”是有风险的,“你有资格这样写吗?”有人会想。这不是没有道理,“我”在前,十分容易被人认为“骄傲”、“自满”,至少有点自以为是。但我想了一想,还是准备用这个带着尾巴的题目。我想说明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一、根据差不变来解题【例1】甲、乙两人在银行里都有一些存款,已知甲的存款数正好是乙的23。当甲再存入320元,而乙取出60元后,甲、乙两人的存款数正好相等。甲、乙两人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分析与解】因为题目已经告诉我们,原来甲的存款数是乙的23,所以如果能找到原来甲、乙两人存款相差多少元,我们就可以求出甲、乙两人原  相似文献   

12.
《科技导报(北京)》2010,(9):139-139,46
甲、乙、丙、丁四个人坐在一条长椅上。有个人走过来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现在是什么时间?”四个人同时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然后分别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13.
读编往来     
读者许卉说: 我很喜欢一些关于西方文明的内容。但是我希望增加一些生活故事性的东西,通过这些生活故事折射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文化习惯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行为表达的差异等等。我尤其对中西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差异很感兴趣。世界博览: 近十几年来,西方教育界的诸多大师都愈来愈肯定这样一个道理,即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我们也希望通过展示一些现象、事实、知识,启发读者朋友的思考,让我们大家都来进行自我教育。而孔子早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东方、西方教育界在这一问题上的殊途同归,也说明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黔驴后话     
不思进取,沦为弱肉黔驴被老虎吃了后,黔人又买了四头驴放养在山下。 吃饱喝足后,甲驴感叹道:“这里水草丰美,不愁吃喝。真好!”乙驴兴奋地说:“是啊,真是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15.
我想当班长     
我真的很想当班长。从小到大,我都是属于电影里“匪兵甲”“宋兵乙”的角色,没什么露脸光彩的事。自然我也没当什么“官”。惟一一次例外是读小学时,我所在小组的小组长生病了。我代理了一天。因此,在各种毕业留言册上,我都充满感情地写下了“最难忘的事”:当小组长一天。纵观这一天的业绩,我还是蛮骄傲的。全组同学按时完成了作业,打扫卫生得了100分,每个人在我的监督下都按时回家了,没有买路边小贩的东西吃。所以,我认为自己还是有做“领导”的潜质的。这是初中的最后一次竞选了,我真的很想当班长,我保证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帮助同学,…  相似文献   

16.
游乐园     
《游乐园》答案谜底:一、电视机同学甲:“张老师的语言水平看来不怎么样。”同学乙:“你怎么知道的!”同学甲:“这很明显嘛,她写的字我认得,我写的字她还不认识呢!”老师不如我新新人类就是另类,另类再另类。穿的要全世界独一无二。说话要一般人听不懂才是最高境界。总之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唉!我这套理论大概只有得道高僧才能懂。英雄气短暑假的一天,小明买了两张电影票,和小虎一道去看电影。小虎:“什么片子?”小明:“冷气。”小虎:“冷气?哪有这部电影?”小明:“怎么没有!电影院门口挂的牌子上明明写着‘今日放冷气’五个大字,还会有错?”…  相似文献   

17.
小易 《科技智囊》2008,(2):61-61
“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就已经把这几个字刻进大脑里了,但细推究起来,什么是德呢?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涉及到作为人的一个本原问题。古人说:“德者,得也”。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的建设应从对各种中心主义的争论中转向对人自身的反思中来.深层生态学提出的“生态大我”概念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生态大我”的本质是自我认同模式的变革.中国传统审美范畴“意境”与“中和”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大我”的认同模式和精神诉求,丰富了“生态大我”内涵,从而启发生态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析字——修辞格源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不同流派对析字辞格的分类 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认为析字可分三类:(一)化形;(二)谐音;(三)衍义。 (一)化形析字。变化字形的析字可分作三式:(甲)是离合字形的,可以称为离合;(乙)是增损字形的,可以称为增损;(丙)是单单假借字形的,可以称为借形。三式之中,以离合一式为最常见。 (甲)离合 ①冯玉祥常说,“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作我的丘八诗。”(薛笃弼来信) 这种离合字形的措辞,都是把一个字的字形拆开来用,如“兵”字拆开是“丘”“八”两个字,所以就借“丘八”两个字来代一个“兵”字。旧诗中的离合体。还有酒令、童谣之类,有的用这一  相似文献   

20.
曹晓平 《科技信息》2007,(29):242-245
“等效平衡问题”在《化学平衡》中作为一个较难理解的又是重要的知识点,致使许多学生对这一问题无从下手。我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了有关“等效平衡问题”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等效平衡问题”很有帮助。“等效平衡问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即所加的物质必须相同,物质的量必须相等,若所加物质不同,则通过反应转化为相同物质),如维持在t℃不变的V L恒温恒容甲、乙两容器中,甲中投2molSO2和1molO2,乙中投2molSO3,则平衡时两容器中SO2、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