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8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胸径在1-6a差异不显著,10-14a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谋间存在显著差异,8-14a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木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林分密度对南方型杨树材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分密度对各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素含量影响规律不明显;②随林分密度增大,纤维长度有所增长,各级纤维频率趋于均匀,林分密度对纤维宽度与长宽比影响不显著;③林分密度对S_2层微纤丝角有显著影响,S_2层微纤丝角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④木材相对结晶度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⑤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木材的冲击韧性降低,而气干密度逐渐增大。在4m×4m、5m×5m和6m×6m株行距的林分中,随林分密度增加其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大。而对木材的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式,揭示林分密度和起源对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交互影响特征,为提高巨尾桉人工林培养质量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而每hm2蓄积量增幅在造林后期有所提高,4 a时达到数量成熟;2)各林龄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减小,超过2 a时林分密度1 050株/hm2的总生长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林分密度,每hm2蓄积量则在1 800株/hm2下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3)植苗林的生长和生产力显著高于萌芽林,1 050和1 650株/hm2适合植苗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积累,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4.
选择不同的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按不同经营密度分别设立固定标准地,对天然杨桦林林分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等)、形质指标(冠长、冠宽等)、光能利用、养分及林内土壤水分变化等进行连续的定位观测.在立地分类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经营密度对林分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归还量、林地土壤含水量、林分生长及出材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经营密度对林分生长、干物质积累、枯枝落叶分解和土壤结构的改善具有较大影响.天然杨桦林单株叶量随经营密度增大而减少,单株叶片总面积、林分平均冠长、冠幅则以中等经营密度最大;凋落物分解率随密度增大而减少,营养元素归还量以中等经营密度为最大;密度相同,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随经营密度减少而降低;山杨林和白桦林单位面积胸径年生长量随经营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林分蓄积以中等经营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实验林场1983年和1985年营建的紫椴人工林为对象,调查不同坡位和疏伐抚育林分的生长状况.采集紫椴个体年轮样品,分析胸径生长特征,明确紫椴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以及坡位和疏伐抚育对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下紫椴人工林林分密度、林分蓄积、种群密度、蓄积均相对较大,种群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木材积也以坡下和坡中显著高于坡上;随着时间推移,各坡位紫椴胸径生长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前期下降较快,后期相对平缓,胸径生长整体以坡下高于坡中和坡上,坡下紫椴胸径生长率不仅在生长初期相对较高,在后期也呈现出小幅的生长加速;坡上、坡中及坡下的胸径连年生长量稳定时间分别为20、20和16 a.疏伐抚育后,紫椴胸径、树高和单木材积均显著高于未抚育林分,胸径生长率和5 a平均生长量也有显著提高,但疏伐抚育对紫椴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6.
林农复合系统中林分直径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通过对“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中落羽杉密度试验林连续8年的定期测定,结果表明:林分平均单株胸径增长速率随密度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密度效应作用强度越来越大;单位面积林木总断面积值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断面积密度R值随时间的推移也相应增大。描述直径分布动态规律的偏度指标K值,在林分未进入郁闭前,多数在零值附近摆动,较多地出现负偏。用正态分布模型更适于未进入郁闭阶段的落羽杉林分直径分布的数值拟合。  相似文献   

7.
不同造林密度对杂交相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出杂交相思人工林合理的种植密度,以达到较佳经济效益,笔者选用5种不同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杂交相思密度试验。对经过5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杂交相思不同造林密度对胸径、材积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大,胸径、单株材积表现出与密度间的负相关,每公顷833株林分的平均胸径为107 cm,每公顷1 666株林分的胸径为9.6 cm;每公顷833株和1 000株林分的5年生林龄时平均单株材积较高,分别为0057 566和0.051 79 m3;5年生每公顷1 666株的林分材积为63.922 1 m3,分别比其他4种密度林分的高190%、52.0%、58.3%和103.3%。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桦林普通大,中径材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标准地定位观测和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在立地分类的基础上^「1」,研究了天然杨桦林林分的经营密度,确定杨桦林最佳经营密度为0.70。根据各立地级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进程规律、林分的经营密度模型以及林分胸径与小头直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杨桦林大、中径材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技术,山杨林和白桦林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分别可提高9.50%~24.52%,27.63%。  相似文献   

9.
日本柳杉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鄂西南日本柳杉人工林调查,用数理统计原理,选择6种方程建立冠幅面积与胸径间的相关数学模型,求得最佳数学模型为:Cw=0.657492 0.439685D,由此得到冠幅面积预测方程及不同胸径的理论密度,最后,依所测定的树冠重叠系数(K=1.26)求得林分最大密度,并计算了经营密度0.6~0.8的日本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以便于生产上对日本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60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林分饱和密度模型,编制了经营密度表,再利用26块密度近似于合理经营密度的不同生长阶段样地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径阶分布和总蓄积量的分析,评价以经营密度表指导抚育间伐的过程及效果。结果表明:随平均胸径的增大林分密度不断减少,方程N=3 847.345 1e-0.082D适用于预估林分密度,编制的经营密度表反映了0.6~0.8郁闭度下长白落叶松各个生长阶段的最适林分密度。26块模拟样地的间伐前密度为2 883株/hm2,经历3次间伐后的林分平均密度分别为2 000、1 400和1 000株/hm2,最终成熟林的平均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树冠竞争因子为416.33,总蓄积量为242.12 m3/hm2,大径材比率达59.26%。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N,N′—二苯基硫草酰胺(DBT)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含NaCl的中性介质中,DBT对铜有一定的诱蚀作用;在含NaClO_4的中性介质中,DBT对铜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扭环型计数器(约翰逊计数器)为例,阐明了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的自启动的设计过程,对其它时序电路的自启动问题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于对lienard方程的研究方法,研究一类由lienard方程耦合而成的三阶非线性微分方程零解的全局稳定性,得到了比较简洁的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在葱属分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葱属植物叶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这4种植物是太白韭,卵叶韭、葱和宽叶韭。每种植物的叶都采自不同的地方居群。结果表明同种植物不同地方居群的层析谱不同,这些差异与生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黄瓜属植物小马包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24=22m+2sm,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铅,锌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以及铅,锌混合液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积累和对过氧化氢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的毒性略大于锌的毒性:铅、锌混合液对蛤仔体内的重金属吸收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元数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详列三元数运算公式,引进三元数的特征概念,给出三元数运算另一等价形式,讨论了三元数运算的几何意义,并应用三元数运算推导出一般三次代数方程的求根公式。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鳞伞属的六个国内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对蓼属酸模叶蓼、水蓼、绵毛酸模叶蓼、尼泊尔蓼、圆基长鬃蓼、小箭叶蓼等植物的茎叶进行了组织学的比较研究。并对上述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在内皮层、腺鳞、非腺毛、色素块等的有无多少方面存在差异,为生药鉴别提供参考;6种植物均含有黄酮类及蒽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详细地讨论了量子力学中态迭加原理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