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技潮》2003,(1):36-36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睡眠的好坏不是取决于睡眠的长短,而是取决于睡眠的质量。那么,何时入睡才能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呢?答案是:晚上9~11点,中午12~1:30,凌晨2~3:30。究其原因,与睡眠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有关,即与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的关系密切。人在入睡后,首先步入的是慢波睡眠,持续时间一般在8~120分钟左右;然后进入快波睡眠,维持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此后又回到慢波睡眠中。整个睡眠中如此反复转化约4~5次。越接近觉醒,慢波睡眠越相对缩短,快波睡眠则越相对延长。人可以从慢波睡眠或快波睡眠中直接醒  相似文献   

2.
做梦与智力     
“我睡觉总做梦,会不会影响智力?”“我常做梦,还记得很清楚,脑子是不是得不到休息?”  对于睡梦,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虽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不会影响智力是肯定的。  人的睡眠可分为两期,一期是慢相睡眠,另一期是快相睡眠。人在快相睡眠时,眼球出现快速运动,所以又叫快速眼动睡眠。如此时被叫醒,大约80%的人都说正在做梦,而且梦境非常清晰。  科学家认为,快相睡眠对大脑特别重要,正是靠快相睡眠,我们第二天才能头脑清醒地学习和工作。那么,快相睡眠时不做梦是不是对大脑更有帮助呢?其实不然。  对此,科学家做过实验…  相似文献   

3.
正入睡时间长,夜间易醒,难以通过睡眠来恢复精力……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对于大脑来说,睡眠是最高效的放松方式,其质量影响脑脊液清理脑部堆积垃圾的效率。然而,当下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从8.8小时降至6.5小时。不少人遇到了睡眠障碍,或入睡时间长,或难以维持睡眠,或无法通过睡眠来恢复精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睡眠即植物"犯困",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们100多年来积极探索的科学之谜。花生是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妖嫩艳丽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比如  相似文献   

5.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大学生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睡眠质量各因素与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31.14%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强相关。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日趋下降的今天,提高睡眠质量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睡眠与健康之间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一觉睡到自然醒的秘诀在哪里呢?人可以不睡觉吗?关于睡眠的重要性目前有好几个理论可以解释,其中一个理论认为睡眠是为了让身体休息,减少能量消耗。在睡眠的时候,身体损耗的细胞会开始进行修补。另一个理论指出,在睡眠的时候,会经历不同的周期,每一个周期都会对脑部产生不同的作用。整个睡眠周期可以包含两大类:非快速动眼期(NREM)与快速动眼期(REM)。  相似文献   

7.
人们有时为了一个特殊的工作或学习任务想少睡一会儿觉,也有不少人为失眠而烦恼……总之,很多人都有睡眠方面的困扰。美国科学家近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07,(12):76-76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观察到牛蛙有睡眠现象。科学家对两硒动物的睡眠研究很少,但是已经知道有些种类是有睡眠现象的,比如虎纹钝口螈、古巴雨蛙和蟾蜍等。蝾螈和蟾蜍在睡眠时脑电活动发生相虚改变。雨蛙在睡眠中受到刺激时懒得跳起,蟾蜍在睡眠时眼睛是闭着的,头位下降。  相似文献   

9.
大凡睡眠时间充分、睡眠质量又好的人,总显示出脸色红润、精力充沛的样子;而那些经常熬夜而睡眠不足、或睡眠时间够却又失眠的人们,却表现出脸色晦暗、神采黯然……”原来,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一个活到90高龄的人要在睡眠中度过约30年时光。睡眠是彻底消除疲劳、恢复生命活力的最佳手段;睡眠也是  相似文献   

10.
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吗?人每天都需要花费一天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睡觉,否则精神状态就严重下降,最终逼迫人不得不倒头大睡。人的睡眠当然是受自身的生理控制的,这一点生物学家已经完全了解了。但对于睡觉,科学家还需要找到下列问题的最终答案:生物,包括人在内,为什么一定要睡觉?为什么要按现在的方式睡觉?  相似文献   

11.
<正>据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大脑皮层》杂志的一项研究,在睡眠时收听新学习的外语词汇能够帮助强化对单词的记忆。该研究中,六位说德语的学生被要求在晚上10点的时候学习从未见过的一些荷兰语词汇。随后一半人可以听着单词录音去睡觉,而另一半人则继续保持清醒地学习单词。科学家借助脑电图扫描仪对那些睡眠学生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睡眠期间他们处理语言的大脑顶叶同样出现了脑电活动增加的  相似文献   

12.
彭学绍 《科技潮》1998,(9):49-51
黑洞的发现 200年前,丹麦科学家罗麦发现光也有一个有限的速度。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光速有限的发现,说明了引力对光的效应。在罗麦发现的基础上,1783年,英国人约翰·米歌尔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个质量很大并很致密的恒星,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引力场,即使是光也不能从它的引力场逃逸。1798年,拉普拉斯根据引力理论也预言宇宙存在着类似后来被称为黑洞(Blackhole)的天体。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  相似文献   

13.
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们数十年来积极探索却于今仍弄不出个所以然的科学之谜。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地观  相似文献   

14.
疲惫对工作学习的影响很大,下面介绍五种克服疲惫的方法,你不妨试试。 充足的睡眼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渡过。睡眠乃人体机能的一种周期性需要,是消除大脑和肌肉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的最好方法。一个睡眠时间和质量都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15.
多数人对睡眠障碍问题听之任之,直到各种不良情绪障碍发展到十分严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据介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心理原因、环境因素、时差、神经衰弱、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中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80%以上的人睡眠不好跟平常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太大、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心  相似文献   

16.
美科学家提出中微子质量分布理论中微子有无质量?质最是多少?这是物理学界理论和实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勒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宣布,中微子具有质量,其质量不超过5电子伏特。乔尔·普里麦克及其同事据以对中微子的质量做了新的分...  相似文献   

17.
人类也能通过克隆技术复制出同一个人吗?在英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技术成功地获得克隆羊后,人们开始关注克隆人的问题。为此,科学家就以下问题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18.
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一方面应对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睡眠质量,另一方面睡眠质量又影响着应对方式的选择与运用.研究表明,不同的应对方式对睡眠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当然,应对方式还表现为外源性应激事件以及内源性负性情绪对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各种内外因素可以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影响个体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技术科学观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层次为基础,阐释了技术科学在基础科学向工程技术转化中的桥梁作用及技术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价值,被誉为"技术科学的强国思想".我国关健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技术科学问题,原因在于基础科学成果供给不充足、技术科学引领作用不明显及技术科学家考评机制不合理,可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供给、发展面向中国现实需求的技术科学及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科学家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伦理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是随着人的权利意识的觉醒催生出来的。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自身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是日益突出。在高新技术时代,科学家的自律和社会责任,以及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问题等,使社会产生了技术恐惧症,便产生了科技伦理问题。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必然存在着矛盾。从人性的角度看,事实上,二者矛盾的本质使人理智的一面和情感的一面的冲突造成的。如何在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道德之间寻求一个契合点,从而使两者平衡发展,良性互动呢?本文着重从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科学的国际主义以及科学家的伦理责任这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