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线粒体DNA出现突变比预期快的结论,推动了新的法医学程序,却增加了有关进化事件断代的困难。leql年俄罗斯人挖掘出并检验了西伯利亚一座葬有9具骨殖的坟墓。有人认为那是俄罗斯本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家人及待从的遗骸,他们是1918年被行刑队枪杀的。但是有两人失踪,所以没有人能完全确认遗骸身份。lop年做了DNA试验--期望能够较快地得到结论--使之不再增加新的难解之秘。沙皇线粒体的一些DNA一细胞内的细胞器都有自己的DNA与他还活着的亲属们的DNA并不十分相符。法医学专家们认为大多数人只有一种线粒体DNA(mtDNA),但是沙皇却…  相似文献   

2.
化石不再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唯一材料。1987年,由夏威夷大学的丽贝卡·卡恩(RebeccaCann)领导的科学小组报导,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相比,非洲人线粒体DNA中的突变显得格外多,线粒体DNA是只有母亲遗传的一种基因。研究人员证明,这些突变超越时间地以相对恒定的速度积累;这种观点,导致了有争议的结论,即现代人起源于20万年前的非洲,然后向全世界扩散,在扩散中发生种族差异。有关线粒体DNA的报导,否定了尼安得塔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威尔逊博士领导的一个小组,最近完成了对世界各种人种细胞内线粒体的DNA配置的研究,从中得出结论说,现代所有的人种均源于非洲. 线粒体处于细胞质内,具有呼吸机能.它有与细胞核的DNA不同的单独DNA.线粒体的DNA通过母亲的卵子遗传,不发生“混血”现象.相反,细胞核的DNA的突然变异几率却相当高.因  相似文献   

4.
屠亚平 《科学通报》1992,37(8):742-742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至今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杨福愉等经多年的研究认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由于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供应中心,同时它对细胞质游离Ca~(2+)有“微调节作用”,而后者又是细胞内一种信使。特别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线粒体内游离Ca~(2+)的调节与线粒体自身功能如氧化磷酸化的关系。而线粒体的损伤很可能引起其基质中  相似文献   

5.
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现存在有DNA后,科学家们对动物、真菌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线粒体是能量转换的场所,在决定植物生活力和代谢产物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因此,植物线粒体DNA的结构、编  相似文献   

6.
有关现代人种的所有线粒体DNA型,都是来自生活在约200000年前非洲群体中的一个共同祖先的主张,已引起了足够重视。为了深入研究这种观点,对从不同地区起源的189人中所取的两个mtDNA的可变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189人当中包括了121位本地黑人。从一致mtDNA型中观察到的地理特征,为群体内所共有,不是群体间分担。与这些mtDNA顺序相互关联,而且还关系黑猩猩顺序的世系图,有着许多深的分枝,并全部导向非洲人的mtDNA。  相似文献   

7.
新的研究发现,有一个进化中的"漏洞"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物种的雄性都比雌性的寿命短. 这个漏洞就在线粒体中,也就是人体细胞中产生能量的部分.线粒体有自己的DNA,与细胞核中的DNA是分离开的.几乎在所有的物种中,线粒体DNA都仅仅来自于母亲.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这种直线遗传可能使一些有害的变异不断累积.一般来说,自然选择过程会使有害的变异尽量不会累积,以确保它们不会被遗传给后代.但是如果线粒体DNA中的变异只对男性有危害,而对女性没有危害,就没有什么机制会阻止母亲把这种变异遗传给子女.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的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的实验室里培育了一种特种鸡,它们的基因里含有一种“locomotive”。令人惊异的是,这种locomotive是由某种弱化的鸟类白血病毒的基因所构成的。白血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还原病毒.一旦进入细胞,这种病毒会释放一种使RNA转变成DNA的酶。此时,DNA会寻觅细胞基因并将其整合,而后产生出新的病毒粒子。研究人员再将这种还原病毒  相似文献   

9.
真核细胞DNA中的胞嘧啶残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它可能在基因表达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许多报道表明DNA中胞嘧啶甲基化的程度与细胞的分化和癌变有关,关于白血病白细胞DNA甲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屠德康 《科学通报》1982,27(24):1533-1533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糖、脂肪及氨基酸最终要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储存于三磷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中。这就是为生命提供主要能源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在创伤或失血对细胞损伤的研究中,人们十分重视线粒体结构及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改变。sayeed等提出线粒体功能的改变与休克死亡休戚相关。因此,研究不同程度的出血性休克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失血性休克造成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而提出防治休克的合理措施(文献从略)。  相似文献   

11.
董玖红  文建凡  辛德东  卢思奇 《科学通报》2004,49(15):1484-1490
内变形虫类不仅因其寄生致病性而长期备受关注, 它们的进化地位也是一个十分令人注目的问题. 由于曾认为其不具线粒体等细胞器, 有人将其与其他的“不具线粒体”的原生动物统称为archezoa, 认为它们是在线粒体产生之前即已分化的极原始真核生物, 处在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的过渡阶段. 然而,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内变形虫类是具有线粒体等细胞器的, 其线粒体可能特化成了后来才发现的crypton或mitosome. 近来的分子系统研究也表明, 它们应该是具有(或曾经具有)线粒体的. 我们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分子系统分析明显显示它们的分化应该是在很多具线粒体的生物分化之后. 本文就这些研究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并对其进化地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疾病通常由细胞的某种蛋白质缺陷而引起.最近一组美国生物学家发现首例是由于细胞内线粒体遗传物质缺陷所引起的疾病,并认为是引起癫痫的一个亚型. 阿特兰大乔治娅埃默里大学(Emovy Unirevsity in Atlant,Georgia)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特别令人兴奋;他们发现这种疾病的遗传物质分子缺陷并不位于常见的细胞核DNA上,而是位于线粒体的DNA上.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中有几百个线粒体,呈卵圆形,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其它的细胞大约只有十二个线粒体,但每个动物细胞都有此细胞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线粒体中的几百种蛋白质都不是在线粒体内合成而是在胞浆内合成的,那么这些蛋白质怎样到达线粒体的呢,又怎样在线粒体内保持一定的比例呢?  相似文献   

14.
自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发现DNA大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确认了DNA为遗传的物质基础。其后,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是沿着DNA→RNA→蛋白质的途径前进的。1970年,梯明和巴尔的摩等科学家,提出了逆转录的概念,即遗传信息有从RNA→DNA反向转录的现象。一开始受到科学界的嘲笑和讥讽。但他们终于顶住了这种精神压力,用实验证实了他们的想法。并为此获得了1975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梯明在70年代初发现逆转录病毒后,同时提出原始病毒假说,主张逆转录是一切正常细胞代谢的组成部分,对分化和进化都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这一见解由于未能在高等生物的细胞中找到逆转录酶而被束之高阁。但对逆转录现象的研究却一直很热门。现在发现逆转录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除肉瘤病毒外,与人类有关的人T细胞白血病毒和最近令人担忧的爱滋病毒,都属逆转录病毒。总之,逆转录机制广布于正常细胞代谢之中的迹象越来越多。梯明的预言有可能被证实。本文即是从近几年来工作中各个方面广证博引,举出大量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信息。由于文章较长,本文分为Ⅰ、Ⅱ,在两期中登完。  相似文献   

15.
自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发现DNA大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以来,分子生物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确认了DNA为遗传的物质基础。其后,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是沿着DNA→RNA→蛋白质的途径前进的。 1970年,梯明和巴尔的摩等科学家,提出了逆转录的概念,即遗传信息有从RNA→DNA反向转录的现象。一开始受到科学界的嘲笑和讥讽。但他们终于顶住了这种精神压力,用实验证实了他们的想法,并为此获得了1975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梯明在70年代初发现逆转录病毒后,同时提出原始病毒假说,主张逆转录是一切正常细胞代谢的组成部分,对分化和进化都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这一见解由于未能在高等生物的细胞中找到逆转录酶而被束之高阁。但对逆转录现象的研究却一直很热门。现在发现逆转录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除肉瘤病毒外,与人类有关的人T细胞白血病毒和最近令人担忧的爱滋病毒,都属逆转录病毒。总之,逆转录机制广布于正常细胞代谢之中的迹象越来越多。梯明的预言有可能被证实。本文即是从近几年来工作中各个方面广征博引,举出大量例证来阐述这一观点。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信息。由于文章较长,本文分为Ⅰ、Ⅱ,上篇见10卷12期。  相似文献   

16.
细胞是几乎所有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它是由为数甚多的细胞器和细胞基质所组成。任何细胞的活动,都明显地涉及到细胞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阐明这种相互作用的细节无疑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细胞器与细胞整体是什么关系?本文从一个侧面介绍了细胞中两类重要的细胞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作者对这个学说的内容和主要根据作了较全面的叙述。由于文章较长,本刊将分两期登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汉族人线粒体DNA RFLP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林 《科学通报》1987,32(23):1826-1826
近年内,国外一些学者先后对中国本土以外许多民族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研究。这为比较各民族之间遗传相似性以及探讨本民族遗传与变异的机制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这一点出发,本文报道了笔者通过用11种识别6个碱基对的限制酶对中国汉族人mt DNA进行RFLP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国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医学电子学部研制成功一种完全新型的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病诊断工具,它采用了电泳现象和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血细胞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目前还只能测定血细胞的电泳迁移率。电泳迁移率同细胞的大小有关,同细胞表面的电荷量也有关系。有证据表明,有些人的红血球表面的电荷量反常,而患白血病的人,有些白血球表面的电荷量也反常。  相似文献   

19.
197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菲尔考夫教授曾报告,发现了一种有可能使18岁少女复发白血病的物质,他说该物质类似于病毒,但未曾加以证实。而卡帕斯氏则首次证实了病毒与人的白血病有关。卡帕斯氏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进行了组织培养,从中发现两种类似于病毒的粒子。然而这种粒子的产生,究竟是与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有关,还是人工培养的产  相似文献   

20.
光学显微镜的彩色图象曾经推动了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各种显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中。如著名的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分类的基本方法。孚尔根(Feulgen)染色法使细胞中DNA显示紫色,詹纳斯绿-B能染线粒体等。自从电子显微镜问世以来,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