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次描述了三种卵翅蝗 :方板卵翅蝗CaryandaquadrataBietXia、大尾卵片翅蝗C.macrofrculaMaoetOu和德宏卵翅蝗C.dehkngensisMaoetal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果显示其结构组成相同 :阳茎基背片均无桥 ,后突较长 ,侧板狭长 ,这些特征提示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阳茎基背片在前突、侧板、冠突、后突和阳具复合体的基瓣形态差异明显 ,可作为分类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巨膜长蝽成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成虫长翅型、短翅型,长、短型前翅和雌、雄成虫的内外生殖器等的具体描述及图片.研究结果表明,巨膜长蝽长翅型成虫后翅完整,而短翅型成虫后翅无或仅具翅芽,且长、短型前翅形态差异明显.这表明巨膜长蝽迁飞造成危害的仅为长翅型成虫.  相似文献   

3.
新疆蝗虫——新属新种(蝗总科:槌角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新疆的拟槌角蝗 Gomphoceroides 新属及新疆拟槌角蝗Gomphoceroides xingangensis 新种.该新属近似于 Gomphocerippus Rob.和Gomphocerus Thunberg.其区别于两者为前胸背板后横沟雄性在背板中部穿过,雌性在中后部穿过;前翅前缘基部在雌性明显扩大,雄性不明显;缘前脉域端部明显超过前翅中部.其区别于前者为前翅前、后肘脉接近、合并;中脉域宽为肘脉域5~6倍.而区别于后者为雄性前足胫节不膨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毒隐翅虫亚科,膝角毒隐翅虫属的分类研究中,发现膝角毒隐翅虫属Ochthephilum与相关属隐毒隐翅虫属Cryptobium的相互关系不太明确.为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检视了本实验室标本.结果表明膝角毒隐翅虫属为隐毒隐翅虫属首异名,即膝角毒隐翅虫属为有效名.澄清了两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漫谈蝽类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蝽类属于半翅目昆虫,俗称蝽象,简称蝽,全世界已知的约有3万种,我国已知的有41科,其中较大的科——蝽科约400种,缘蝽科约200种,猎蝽科近300种,盲蝽科估计不少于1000种,其它一些小科分别由几种到100种不等。半翅的来历把所有蝽类昆虫归于半翅目,是因其两对翅膀的特殊构造。它们的前翅,基半部增厚似革质,端半部呈膜质,所以称为半鞘翅。这是它们区别于其它目的昆虫最显著的特征,并且据此而得其目名。在半翅目的各类群中,亦有短翅和无翅的种类。半翅目昆虫和同翅目昆虫在许多方面类似,那么它们有  相似文献   

6.
异翅溪(虫忽)属Anisopleura Selys是一个亚洲属,已知8种,其中兰斑溪(虫忽)A.furcata.庆元异翅溪(虫忽),A.qingyuanensis及郑氏异翅溪(虫忽)A.zengi分别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四川、浙江及陕西.本属的主要特征是雄虫前翅的前缘在基部与翅节之间有一个极明显的波折.本文报道异翅溪(虫忽)属一新种,云南异翅溪(虫忽)Anisopleura yunnanensis新种,产地云南大理苍山及福贡,模式标本分别存放山西大学及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夹竹桃天蛾     
<正>10月的一个夜晚,两只天蛾尾部相接地悬在一根树枝上随风轻摆,它们是一雌一雄,正在交尾。摄影者开启闪光灯、轻按快门,定格下这惊艳一刻。这是夹竹桃天蛾,又名粉绿白腰天蛾、鹰纹天蛾,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它是一种中大型蛾类,成虫体长50~53毫米,翅展90~110毫米;全身翠绿色,前翅花纹复杂,基部有眼状斑纹,内含一黑褐色小斑点,与茜草白腰天蛾十分相似,但是前翅中线呈浅粉红色,而后者的翅面为暗绿色;幼虫青绿色,头部后方有眼状斑纹,受到惊吓  相似文献   

8.
讨厌的苍蝇     
苍蝇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厌恶的昆虫之一。研究表明,1只苍蝇携带的细菌数量可达1700万个,有的多达5亿个。苍蝇的体外至少有500万个细菌,光是1只脚即可带上80万。150万个细菌,其体内携带的细菌、病原体数量比体外还多。苍蝇能传播伤寒、痢疾、肺炎、霍乱、肺结核、白喉和鼠疫等30多种传染病。由于它们传染疾病,所以人们把它们列入“四害”加以消灭。苍蝇的种类蝇类是双翅目的小型昆虫。它们以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的重要特征而区别于其它昆虫,分布极为广泛。我国的蝇类有500余种,“苍蝇”是对它们的总称。蝇类的食性极为复杂,一些是植食  相似文献   

9.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 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 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能够飞翔的动物很多,它们各自拥有一套"飞行器",就是我们所说的"翅"或"翅膀".然而,"翅"和"翅膀"一字之差,意思并不完全相同.鸟类、蝙蝠的飞行器,严格地说应称"翅膀",而昆虫的飞行器应称为"翅".因为,前者是由前肢(膀)演变来  相似文献   

11.
琉璃蛱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蝴蝶都有丰富的色彩和斑斓的饰纹,有优雅的姿态和翩翩的风度。但也有少数不是这样,它们颜色灰暗,翅沿参差不齐;它们秉性孤僻而行踪诡秘。总之,它们缺乏蝶类所拥有的各种令人愉悦的优点和品性。常见的琉璃蛱蝶(Kaniska canace)就是其中的代表。形态它是一种中等大小的蛱蝶。四翅外缘有深度缺刻,从前翅顶角至后翅臀角无处不是突角或交错的凹陷,其不规则性达到夸张的程度。凡有这种不规则翅缘的蛱蝶,都善于在林间和灌丛中作快速的机动飞行和突然的降落。  相似文献   

12.
半翅目(HemiPtera)基革端膜半翅目,前胸发达盾片霉,刺吸口器分节味, 水法取食动植物。同翅目(HomoPtera)前翅同质同翅目,味出头下近前足; 叶蝉飞虱呀和阶,常害农林与果蔬。曰恩︾赢哪廿蔷蟀搀 缺翅目、(Z心raPtera) 触角九节缺翅目, 一节尾须二节附; 无翅有翅常脱落, 隐居高温高湿处。 啮虫目 (PSocoPtera) 书虱树虱啮虫目, 前胸如颈唇基突, 前翅具痣脉波状, ,附节三两尾须无。 食毛目(加玩场叩加部) 下口吸.舟食毛目, 触角孩小节三五, 前两单独全无翅, .与虱寄生禽兽肤。 虱目 (A.nc秘ura) 前口刺吸为虱目, 附爪各一攀缘足; 胸部愈合亦…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采自中国吉林省的蛇形佳隐翅虫Gabrius.ophion SMETANA及采自北京市和山西省的剑形佳隐翅虫Gabrius.incubens SCHILLHAMMER,前种原记载于日本的群马县,后种原记录于俄罗斯的贝加尔地区.2种均为中国新记录种.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雌雄成虫的主要分类特征进行了描画.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隐翅虫导论》一书现已由我院生物系编著完成,将从下期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增刊形式陆续发表。隐翅虫系鞘翅目、隐翅虫科的总称,为一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重要昆虫。这类甲虫,有的是农、林的害虫;有的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有的既可医治也可导致某些疾病;有的(因多食性与广生境的缘故)可调节包括有害昆虫在内的多种数量,而成为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为害中药材黄桅子花蕾及嫩枝髓部的砧心虫,是多羽蛾科一新种,定名为桅子多羽蛾 Orneodes gardeniflora Dai,Sp.n.1989.该蛾体7~11mm,翅展16~21mm,体淡黄色有光泽、翅深分裂,前后翅各6裂,裂片两侧密生缘毛,翅有黄白相间的横带斑,内横线和中横线有深褐色鳞片簇状斑.除前翅第一裂片,其余裂片的亚缘线有一深褐色小点,另在第二裂片的中横线与外缘线处各有一深褐色小点,翅的亚缘线至外缘均有淡黄色缘毛.雌雄蛾花斑基本相似.新种与近缘种 O.baihua;O.beinongdai;O.japonica;O.spilodesma;O.flavofascia 在体型及花斑上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中国突眼隐翅虫属后突眼隐翅虫亚属2新记录种: Stenus (Metatesnus) pubescens fraternus Casey, 1884和S. (Metatesnus) depressus Puthz, 1973,对它们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并提供了中国已知该亚属4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陕西省鸟类7种新纪录,它们是黑颈鹪鹧、大杓鹬、布莱氏鹨、栗腹矶鸫、灰翅鸫、光背地鸫和棕胸蓝姬鹟.  相似文献   

18.
正大翅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亦称座头鲸,隶属鲸目须鲸亚目须鲸科大翅鲸属。大翅鲸在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海域亦有其踪迹。它们主要以极地水域的磷虾为食,到热带或亚热带水域繁殖,通常每年迁移约25 000千米。繁殖期间靠储备的脂肪生活。大翅鲸的外形非常有特点:鳍肢特别长,可达体长的三分之一,为鲸类之最;头部、吻部和  相似文献   

19.
系统报道湖南省蚱总科名录并3新种,即壶瓶山玛蚱Mazarredia hupingshanensis sp.nov.、湖南玛蚱Mazarredia hunanensis sp.nov.及壶瓶山无翅蚱Aalatettix hupingshanensis sp.nov.壶瓶山玛蚱近似于凸背玛蚱M.convexa Deng,zhengWei,2007,主要区別为:1)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部分的宽度与触角基节等宽;2)侧面观背板上缘微波状;3)后突到达后足股节顶端;4)中足股节下缘平直;5)后足股节下侧外面非黑色;6)后足胫节褐色.湖南玛蚱近似于平背玛蚱M.platynota Zheng et Ou,2010,主要区別为:1)侧面观头顶与颜面隆起形成钝圆形;2)侧面观颜面隆起在侧单眼前略凹陷;3)侧单眼位于复眼前缘的中部;4)侧面观背板上缘在肩部前略波状,在肩部后平直;5)中足股节宽小于前翅宽;6)后足股节下侧外面非黑色;7)后足胫节褐色.壶瓶山无翅蚱蚱近似于乐山无翅蚱Aalatettix leshanensis Zheng,Caochen,2011及苍山无翅蚱A.cangshanensis Zheng,LinZhang,2013,其区别于两者为:1)侧面观头顶与颜面隆起形成圆形;2)侧面观前胸背板上缘近平直;3)后突到达后足股节膝部.该新种又区别于苍山无翅蚱为:1)头顶突出于复眼之前;2)中足股节下缘波状.该新种又区别于乐山无翅蚱为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部分的宽度略大于触角基节宽.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2016,(6)
正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山上,生活着一群几乎与世隔绝的隐者。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它们才披上盛装,在蓝天白云之间优雅地翩然起舞,时而相互追逐,时而突然俯冲下来,时而又直上云霄,甚至可以长时间徘徊在寒冷的雪线附近。它们就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绢蝶。为何在这高寒又稍显贫瘠的地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精灵?它们又是如何抵御严寒的?让我们走进绢蝶的世界,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身披绢纱,形似优美的仙子绢蝶是昆虫纲鳞翅目绢蝶科蝴蝶的通称,仅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绢蝶的个头中等,翅面上鳞片稀少,故翅薄呈半透明状,好似古代华服的绢纱,温润细腻而轻盈。翅的颜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