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庄孝僡 《科学通报》1962,7(2):36-36
为了取材方便,研究胚胎诱导一直都利用成体动物的组织。先检查它们的诱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取具有诱导作用的物质。豚鼠的肝脏、肾脏、骨髓,以及小牛胸腺、鸡胚的抽精都能诱导属于一定区域的胚胎构  相似文献   

2.
高频率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之征 《科学通报》1983,28(5):300-300
油菜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之一。通过油菜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可快速获得纯系,还可用于细胞诱变及细胞工程等的研究。自1975年以来,国外研究和发展了从油菜花药直接诱导花粉胚状体的技术,胚状体的诱导效率(胚状体数/接种花药数)最高达到126%左右。我国过去曾有一些单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诱导油菜花粉植株成功,但尚未见研究诱导油菜花粉胚状体的报道。近两年来,我们对培养方法和程序做了较大改进,大幅度提高了胚状体诱导效率(可达800%以上),超过了现已报道过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亚辉 《科学通报》1962,7(2):38-38
对成体组织诱导能力的早期研究,已经指出至少存在两类化学性质不同的诱导物质,即神经和中胚层诱导物质。近年来更进一步从豚鼠的几种成体组织和鸡胚抽提出高度纯化的这两类物质。如从豚鼠骨髓和鸡胚提出的蛋白质能专一地诱导中胚层构  相似文献   

4.
汪和睦 《科学通报》1985,30(5):382-382
1980年Zimmermann等首先报告了电场诱导细胞融合的新技术。它包括电介质电泳(dielectrophoresis)和可逆电击穿(reversible electrical breakdown)两个电过程。应用电诱导技术已经融合了燕麦、巢菜等植物原生质体。本实验用电诱导方法,融合了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并研究了发展电诱导方法的诸关键因素,改进了实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郁士贵 《科学通报》1984,29(21):1328-1328
我们以前报道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加交变电场,诱导叶绿体的毫秒延迟发光(简写msDLE)的增强。这一增强效应是由于外电场诱导叶绿体功能膜内外的电位差的增加所导致。Barber和Jursinic等的报道指出,盐差度诱导的膜电位或光诱导的膜电位增强延迟发光必须有膜内外质子梯度的预先存在。徐春和等的实验结果表明,毫秒延迟发光的快相受质子浓度差的影响。那么,外电场诱导的膜电位增强msDLE的效应与质子梯度有怎样的关系,弄清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对蚕豆气孔运动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在水杨酸(SA)诱导蚕豆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SA和NO都可诱导气孔关闭. 100 mmol/L SA能够提高保卫细胞胞质中NO的水平, NO清除剂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都能够降低SA引起的胞质NO的增加. 同时, NO的清除剂PTIO和NOS的抑制剂L-NAME几乎能够完全抵消SA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 推测SA通过NOS途径诱导形成NO, 进而诱导气孔关闭. 鸟氨酸环化酶的抑制剂ODQ和 cADPR的拮抗剂烟碱能够减弱SA和NO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 表明在SA和NO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有cGMP和cADPR介导.  相似文献   

7.
哈密瓜抗疫霉病的诱导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冠 《科学通报》1988,33(6):469-469
近年来植物免疫的研究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应用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其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代谢物作为诱导因子、使宿主植物获得对病害的整体免疫,国外在烟草、梨、苹果、菜豆、黄瓜、马铃薯等作物上已有成功的报道,其中以烟草的工作较多。国内有关免疫诱导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陈延熙等曾对苹果的免疫诱导取得一定结果。哈密瓜疫霉病是  相似文献   

8.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自2006年被Yamanaka研究小组发现后,由于其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且不涉及伦理问题,在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并迅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该技术能获得疾病特异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避免了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同时也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并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本综述主要探讨iPS细胞的疾病模型和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诱导早期T细胞株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青  王宏  陈慰峰 《科学通报》1998,43(13):1422-1428
利用11株处于CD3^-CD4^-CD8^-阶段的病毒转化早期T细胞株C320研究了体外胞腺基质细胞系对早期T细胞TCR-CD3复合体表达的诱导作用,并对参与此作用的细胞表面信号分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在体外胸腺基质细胞系通过与C320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诱导其表面TCR-CD3分子的表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TCR的诱导主要作用于其转录后阶段;对CD3的诱导涉及转录前后两个阶段,单抗阻断实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07,52(18)
以卵黄蛋白原(Vtg)为生物标志物,采用半静水式暴露体系,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壬基酚(NP)及其混合物对雄性泥鳅的雌激素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5μg/LE2在21d之内可诱导雄性泥鳅体内Vtg含量的增加,呈现时间-效应关系;NP也能诱导雄性泥鳅体内产生Vtg,呈明显的时间累积和剂量-效应关系,但其雌激素活性相对较弱;E2与NP混合物对雄性泥鳅体内Vtg的诱导也呈时间和剂量相关,其诱导能力显著性地强于单一化合物,且混合物对Vtg的诱导量高于两种物质分别作用时Vtg诱导量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庄孝德教授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著名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与创业者之一。早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就在胚胎诱导作用研究方面,证明了成体器官中存在着不同的诱导因素,对胚胎诱导生理机制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尔后,他在外胚层对神经诱导刺激的反应能力,各胚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胚层构造的决定和分化等研究方面,都提出了独创的见解。自六十年代起,他在有尾类胚胎表皮传导电活动及其分化关系的研究方面,在国际上首次肯定了胚胎表皮的可  相似文献   

12.
刘丹旭  黄力 《科学通报》2002,47(5):361-365
芝田硫化叶菌(Sulfolobus shibatae)是一种极端嗜热古菌,其所携带的温和病毒SSV1是研究古菌DNA复制的一个非常合适的系统,杂交分析表明,静置培养时,芝田硫化叶菌细胞内几乎检测不到游离SSV1DNA,病毒DNA主要以整合状态存在。经紫外或丝裂霉素诱导后,细胞内游离SSV1DNA含量明显增加,但整合SSV1DNA拷贝数不变,丝裂霉素诱导作用的重复性明显高于紫外诱导,另外,当细胞由静置培养改为摇床培养时,SSV1DNA也被诱导复制,据此,建立了SSV1DNA复制的丝裂霉素诱导方法。采用此法,芝田硫化叶菌细胞内游离SSV1DNA含量在诱导后10h开始明显增加,并在12-15h达到最大值,诱导后细胞内游离病毒DNA的拷贝数可达到50,上述诱导方法的建立以及对诱导后SSV1DNA复制行为的描述为确定SSV1病毒DNA的复制原点,分析其复制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LexA和RecA在大肠杆菌经典的SOS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LexA作为一个转录抑制因子控制着包括RecA在内的许多基因的DNA损伤后的诱导表达。以前的研究表明,耐辐射球菌中单独LexA1和LexA2都不参与RecA的诱导表达。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构建了耐辐射球菌lexA1和lexA2基因的双突变。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和两个单突变体相比较,lexA1和lexA2基因双突变明显降低了耐辐射球菌的生长速度,而且增加了耐辐射球菌对紫外线辐照和过氧化氢氧化胁迫的抗性。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双突变并没有使耐辐射球菌细胞内RecA本底表达量明显上升,而是和野生型和两个单突变体中的RecA蛋白水平一致。这表明LexA1和LexA2一起也不参与对RecA蛋白诱导表达的调控。进一步的DNA芯片数据显示,LexA1和LexA2一起参与了包括细胞分裂、蛋白合成、抗氧化和转录调控等许多分子机制的调控过程。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耐辐射球菌并不具有经典的SOS反应,它应该利用一种新的分子机制来调控DNA损伤诱导蛋白的诱导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tet-off诱导表达系统研究Akt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F3β细胞建立了含tet-off诱导表达系统的细胞株BBT,并用对tet-off应答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该系统中基因诱导表达的效果极其显著。随后在BBT细胞中转入了对tet-off应答的Akt表达质粒,并筛选了稳定株。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Akt可以极显著地被tet-off诱导表达。选择了诱导效果最好的单克隆BBA进行了Akt的功能研究。用MTT法检测发现Akt可以极显著地抑  相似文献   

15.
曾弥白 《科学通报》1966,11(12):552-552
早期胚胎细胞能受到诱导刺激获得一定的分化方向。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样的细胞,可以研究光学显微镜所不能检查的细胞器在分化过程中的演变,或者,更重要一些,研究胚胎细胞在诱导的早期阶段对诱导刺激在亚显微水平上的反应,探讨诱导的原初机制。关于原肠胚细胞经受缺钙处理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微结构的变化,已经有过报导。为厂了解细胞的早期反应,我们又观察了用中胚层诱蛋白处理过的原肠  相似文献   

16.
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水稻的虫害诱导防御过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涛  周强  陈威  张古忍  何国锋  古德祥  张文庆 《科学通报》2003,48(13):1442-1446
采用RT-PCR的方法, 对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在水稻虫害诱导防御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危害能够明显诱导水稻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脂氧合酶和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而且外源茉莉酸处理和斜纹夜蛾危害对脂氧合酶、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等水稻虫害防御基因的表达有相同(似)的诱导作用, 表明斜纹夜蛾危害可能会诱导水稻启动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 从而使水稻产生诱导防御机制. 虽然机械损伤和褐飞虱危害对脂氧合酶基因的表达有一定诱导作用, 但对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然而, 褐飞虱危害对水稻防御基因PR-1a和几丁质酶等病原相关蛋白以及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说明褐飞虱危害可能启动了水稻水杨酸或其他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产生诱导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爱民 《科学通报》1986,31(16):1259-1259
2′-5′(A)_n合成酶是干扰素抗病毒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在通常情况下,该酶是干扰素诱导产生的,但是在未与干扰素接触过的兔网织细胞中也大量存在。显而易见,对干扰素诱导产生和非干扰素诱导产生的2′-5′(A)_n合成酶进行比较研究将是全面了解其生理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药培养中胚状体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桂兰  刘艳芝  尹爱平  李俊波 《科学通报》1998,43(14):1512-1516
对大豆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及萌发成花粉植株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了供试基因型的筛选、花蕾的低温预处理,培养基中激素的组合及不同培养度对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分哺乳类卵母细胞成熟后休止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MⅡ).在受精过程中胞质游离Ca~2浓度[Ca~(2 )]_i从nmol/L水平上升至μmol/L并且有规律地波动,即Ca~(2 )波动或振荡(Oscillation).研究表明,胞质游离Ca~(2 )波动是诱导MⅡ卵恢复第二次成熟分裂的重要信号.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熟MⅡ期卵受精诱导的[Ca~(2 )]_i波动.对于未成熟卵和卵老化过程中受精诱导的[Ca~(2 )]_i波动研究较少.有报道仓鼠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期卵受精诱导的[Ca~(2 )]_i波动振幅仅为成熟卵的1/2.对于小鼠GV期卵受精诱导的[Ca~(2 )]_i波动则报道不一.本文研究小鼠生发泡期、生发泡破裂(GVBD)、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MⅠ)、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MⅡ)及老化过程中卵母细胞受精诱导的胞质[Ca~(2 )]_i波动的特点,在卵母细胞成熟和老化的过程中认识受精[Ca~(2 )]_i波动机制的形成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氧化碳(CO)在绿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发生中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 与NO相类似, CO供体高铁血红素(Hematin)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绿豆下胚轴的不定根发生, 不同浓度的CO气体饱和溶液也具有诱导作用. 此外, CO清除剂血红蛋白(Hb)和合成专一性抑制剂ZnPPIX, 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的NPA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均能不同程度地逆转CO供体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诱导作用; CO处理36 h后NO荧光信号有明显的增强趋势, 并主要分布在维管束, NO专一性清除剂cPTIO对CO诱导的NO荧光有抑制作用, 推测CO可能主要通过NOS途径来合成NO, 进而诱导绿豆下胚轴的不定根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