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进行高速高效刀具切削性能测试平台的研究开发,探索高速高效刀具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热、刀具寿命等的变化规律,对揭示刀具损坏规律有重要意义,为刀具切削材料性能的优化设计与刀具材料的合理选择奠定应用技术基础;用反求分析和CAE仿真分析手段,对刀具切削刃几何角度和刀具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建立高速高效刀具的结构设计体系,开发高速高效刀具三维CAD参数化、模块化设计平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刀具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7):37-37
盾构掘进机是隧道工程尤其是软土隧道施工的关键设备。长期以来,我国除了能够制造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全机械盾构外,盾构机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2002年,国产盾构研制开发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863计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了一台直径为6.3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实现了国产盾构设计制造零的突破。为了进一步将施工实践、机械制造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国产盾构掘进机设计研究制造能力,进一步为开发地下空间发挥作用,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牵头下,由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发起,上海科投、中铁隧道以及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3.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灾害的预测预报、防控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贪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宓窑的预测预娘防柁理论和艘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21-22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分析中缺少系统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基础参数,缺乏规范的城市交通工程实验规程,以及在实验平台条件下建立的客观全面的评价技术的现状,面向实践工作,开展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平台研究,重点研究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实验交通工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评价和运行保障技术以及城市客运交通运行管理系统测试与评价技术,为综合系统地研究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功能,提升与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提供基础参数、评价方法和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49-51
我国每年特厚煤层产煤近4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是煤炭能源供给的重要部分.多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巷道掘进多采用掘进机与锚杆机的交叉换位施工工艺,存在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 (1)煤岩支护能力不强、煤壁垮塌、顶板冒落事故多发、矿工伤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公共机构低品位热能回收效率低、特殊区域余热利用集成度差、余热利用率低;采光照明耦合设计理论缺失、控制系统可调度低;用能设备管理平台兼容性差、监控分离、数据分析弱;围护结构整体节能性及防火安全性差;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关键技术问题和瓶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共机构高效用能系统及智能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面向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需求特点,在实际的研究中,形成了以下公共机构节能关键技术:用能设备余热的高效低阻强化传热技术,服务类区域低品位余热梯级利用集成系统技术,空调通风系统余热回收技术等;智能照明控制技术,新型高效采光技术;数据驱动的供热与空调系统前馈控制技术,基于能耗监测、环境监测、机电系统监测智能管理以及调控的"四位一体"监测管控系统平台技术;新型高效整体式复合外墙集成技术,新型高效智能外窗调控技术,高效围护结构装配集成与施工安装技术;节约型公共机构评价标准等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减少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并实现在现有国家标准GB50189的基础上节能25%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陶毅 《中国科技成果》2014,(5):23-24,28
“国家计量基标准(物理部分)资源共享基地”(以下简称“计量平台”)是2011年首批通过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国科发计[2011]572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计量平台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全国计量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计量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精细陶瓷材料摩擦与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为技术基础,在微米级陶瓷复合粉体的制备技术上,采用浙江凌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独创的低温超声波化学镀的方法,对纳米AL2O3、T1C陶瓷粉体进行化学镀CO,制造陶瓷刀具。陶瓷刀具综合性能是硬质合金刀具的8至10倍,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而价格仅为进口刀具的五分之一。2005年底,项目已通过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组的验收。  相似文献   

10.
刘景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38-41
同步辐射高温高压实验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设备研制项目和国家BEPC改进与未来发展专项共同支持,依托北京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自行建造的开放性实验设施。实验平台是一个由多种实验技术高难度集成的实验装置,可以在极端的高温高压样品环境下利用同步辐射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用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该平台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开放运行,为国内的科学家提供实验机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国内高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22,(4):61-62,71
随着城市隧道工程的不断增加,"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高标准要求,采用爆破法进行城市隧道修建,给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工程环境影响带来了诸多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从复杂地质环境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超前预报、大跨隧道施工工艺及支护结构体系受力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总体而言,对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是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支持下建立的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支撑平台,目前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概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6,(4):15-17
1.中国科大完成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和同事杨涛、彭承志等人,通过"自由空间纠缠光子的分发"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纠缠光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其纠缠特性仍能保持,并可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这一研究成果为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50-51
“十二五”期间,中国刀具市场将以年均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至2015年达到55~65亿美元,居全球首位,工具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另外,预计我国汽车业未来10年有望继续维持较大幅度的增长,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也将有更大的发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更需要提高切削效率和加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显然,使用高效优质的刀具成为机加工行业发展的关键,而高效稀土硬质合金作为重要的现在高效刀具材料也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是世界上隧道建设规模与难度最大的国家,由于深长隧道在施工前期难以全部查清沿线不良地质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往往遭遇突水突泥等重大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针对这一重大灾害的防治,由山东大学领衔的973计划项目"深长隧道突水突泥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预测预警与控制理论"近5年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及其地质判别方法、灾害源超前预报方法与定量识别理论、灾变演化机理、多元信息特征与综合预测理论、灾害动态风险评估及预警理论和灾害控制理论与协同治理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10余座典型深长隧道工程中突水突泥灾害源的超前预报、灾害防控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隧道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人们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活动的基础,互联网发展为"互联网+"。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拓展,人工智能也必将深入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大量在市场上被广为采用的活动证明,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模式创新和平台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引领着人们对基于新技术的新经济模式的探索。但是人工智能在经济模式创新中依然扮演着要素角色,而不是基础角色。目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偏向于基础应用,呈现工具化、零件化的形态。而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能,应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让传统模式去适应人工智能,让各类经济要素在人工智能这个平台上找到最佳位置,而不是让人工智能在传统平台上找位置。这时,经济模式的创新就从"+人工智能"进入到"人工智能+"。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创新模式的转换,也是思维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61-63
浙江省国境安全检验检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为"国境平台")始建于2006年,是浙江省科技系统为贯彻落实<2004~1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总体要求而投入搭建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创新服务平台之一,也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以来,宁波市作为一个研究平台、高层次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坚持以政策为引导,通过强化研究基地、人才团队与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宁波基础研究工作实际,提炼了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方法,并就如何优化完善基础研究的管理机制和体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对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1日—9月29日,香山科学会议相继召开了以"中国页岩气资源基础及勘探开发基础问题"、"中国稀土资源的高效清洁提取与循环利用"、"中国山水城市与区域建设——地理科学与建筑科学交叉研究"、"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为主题的第376—380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竹藤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生态效益为重点,以显著提高我国竹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加工利用的技术水平为目的,在竹藤资源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竹藤材高效综合利用与防护技术、竹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产业化综合效益评估和政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