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位多产的科技发明家,又是位杰出的企业家.诺贝尔奖的设立是他对人类文化与世界和平的贡献.没有诺贝尔,就没有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使他的科学人文精神与远大目标得以继承和发展,使他为之奋斗的科技事业得以延续和永生.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与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一位现代物理学大师,他赋予数学以特别崇高的地位,数学家对他的帮助和与数学家的交流成就了他一生事业的顶峰,而他的相对论对数学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影响爱因斯坦的数学思想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教育家和数学史家史密斯(D.E.Smith,1860-1944)集多种非凡才能于一身,学问宏博、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是杰出的收藏家和旅行家;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150余部数学教材;他在美国率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和中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他创建了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点;他创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他为数学教育点燃七支理想之烛。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创立了科学史学会,推动了美国的科学人文主义运动;他的《数学史》、《数学原典》和《算术珍本》是数学史的经典之作;他是最早研究东方数学的美国学者,是中美数学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他是中国铁路运输工程领域唯一的一位双院士,他参与、推动和见证了中国高铁技术从无到有的全部发展历程,他是我国高铁领域的先驱科学家之一两院院士沈志云. 1929年,沈志云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小学教师,其母家庭妇女.沈家并不富裕,兄长沈立芸是沈志云人生领路人.自幼父兄教育他,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抱着这样的信念,沈志云读书非常用功.高中毕业时,湖南临近解放,沈志云一心想参加革命工作.兄长沈立芸派人去国师附中将沈志云"押"回家,让他复习备考大学,沈志云报考了唐山工学院、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皆被录取.最后按兄长的建议选择了唐山工学院,从此与铁路结下了一世之缘.  相似文献   

5.
潘光旦与进化论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中国,潘光旦先生是被长期忽略的生物进化沦的重要传播者与发展者.他翻译和介绍了达尔文人类由来及演化的思想,并通过对演化、位育、优生等问题的阐述展示了其对人类演进与民族发展的新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结合而建立起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人文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乔治·加布里·斯托克斯是维多利亚时代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领域遍及流体动力学、光学、光谱学和数学等学科。在剑桥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位置上执教54年,培养出麦克斯韦、瑞利勋爵和J.J.汤姆逊这样的科学大师。同时他还在英国皇家学会担任要职,并能与性格各异的科学家友善相处。他的杰出成就也使他置身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名流之列。  相似文献   

7.
赫克尔(E.Haeckell1834-1919)及其著作,对我国学术界并不是很生疏的.他的“自然创造史”、“生命的奇迹”和本书~*在我国早有译本.我国学术界对他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过对他的哲学思想研究的并不多.这次中华书局将本书重印出版,毫无疑问,对我国广大读者去理解、研究赫克尔的思想,一定有所帮助. 赫克尔是德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个有名的生物学家,在传播与捍卫达尔文主义的工作中有过卓越的贡献.这一本书是他晚年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总合多年以来一元哲学研究所得的结果,于1899年秋季”  相似文献   

8.
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罗伯特·胡克(1635~1703),不仅与卡笛儿、波义耳、惠更斯、雷恩、牛顿等生活在同一时代,或几乎是同一时代,即欧洲16和17世纪的"新科学"时代,其科学成就也可以与他们相媲美.他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惊人的动手技巧和创造能力对当时的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钟表和机械、生理学等学科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在艺术和建筑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被誉为"英国的达芬奇"和"最后一个文艺复兴人".  相似文献   

9.
欣与萍是一对和睦的夫妻.美中不足的是,丈夫欣是个"小心眼".依据是:欣离不开妻子.白天,他要伴妻而餐,夜晚,他要伴妻而眠.对妻子外出更显得不放心,只要妻子下班回来稍迟一些,他就会忍不住出去探望.过去,夫妻俩在一个单位工作,即使在工作时,欣也千方百计地找理由去妻子的工作场所,哪怕看一眼也好.有时候萍故意不理他,他则显得很慌张,跑得更勤.回家后,萍责怪他,他向妻子检讨承认自己这样做不好,可他说,不知为什么看不见妻子心里就忐忑不安.欣下岗后,"小心眼"表现得越发强烈.此间,他不断受聘于外地某单位,虽待遇好、工资高,而他总是干不长.在外地,看不到妻子他便失魂落魄似的,给妻子打电话不断,探家不止,最终还是谢绝别人的挽留打道回府,守在妻子身边.  相似文献   

10.
Kanzi喜欢橘子、樱桃和葡萄.他可以在触摸屏上点击代表他想要的东西的符号.Kanzi可以使用500个单词,和人交谈的时候则能理解几千个单词.此外,他还能用火柴点火. 实际上,Kanzi并不是人,他是一只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一样,倭黑猩猩也是我们的近亲.虽然他不能像人一样谈话,但Kanzi还是改变了我们对我们灵长类亲戚的看法.反过来,我们也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士人习医是宋代医学的一大特色.他们在伤寒学上的造诣尤为值得注意.郭雍服膺儒学,又精研医理.士人注重校勘与对照的读书方法是他进入医学文本的基础,儒学中的宗经理念使他对《伤寒论》推重有加.来自程门的读书心法改变了他的阅读视角,圣人之“心”代替经书之“义”成为他解读的鹄的,这为仲景文本的解释与应用大开无数法门.万物一理的哲学观念使他能够站在“理”的高度上发现不同症状、观点背后的相通之处,这是郭雍伤寒思想不断创新的源泉.所有这些都是他的伤寒学成就远高出家传世业医者的原因所在,也是士人习医促进伤寒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20多年来在教书育人和中波合作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谦虚诚恳、正直求真,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无私奉献.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理工大学教授--袁树杰. 爱岗敬业,教育事业铸辉煌 教书育人是袁树杰教授一生的追求,而渊博的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1997年,袁树杰受学校派遣到波兰AGH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1年,又到该校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AGH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五十周年.通过充分阅读库恩已发表的主要文本,以正确理解库恩的思想,是对他的最好纪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库恩科学哲学学说的历史性、革命性和二象性等特征,尤其是他所兼具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的两重身份,他的科学哲学所兼具的历史主义/逻辑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所兼有的革命性/传统性倾向,以期把握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学界在理解库恩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2,(3):70-71
他是躁郁症患者,病魔像甩不掉的阴影常年尾随身后;他一生没有朋友,父亲是他最好的知音和助手;他有翻译的天才,看过他译作的人这样评价:文字细腻,比原文还好.他叫金晓宇. 在1月17日之前,除了22本出版书籍的封面,译者处印着他不起眼的名字,人们尚不知晓他更多的故事——他的苦难、他的挣扎、他的天赋以及他背后伟大的父亲和母亲(...  相似文献   

15.
被媒体封为“国民大叔”的吴秀波现在是红遍全国,可是人们却看不到他的负面新闻,而且他特别温和与谦逊,这除了与他的经历有关以外,还与他吃素食有关,因为素食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华罗庚:中国数学的圆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观园》2001,(8):16-17
华罗庚的名字为科技爱好者所熟悉,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则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业的精力和汗水.  相似文献   

17.
琼州门户的才子,海南岛上的盘古.兢兢业业14载,创业伊始任劳任怨的奋斗,风雨中起落同随的坚定.他勤勤恳恳的付出,让拼搏变成了信念.他的执着为口腔医疗事业的崛起注入了医者的坚定、温暖与认真. 他夜以继日,为给口腔患者开创一片新的天地.他远离故土,为一群不相识的患者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海南的口腔患者从此找到了希望. 一切从零开始,从基础开始、从设施和管理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他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他还在耕耘.他挑着海南口腔事业发展沉甸甸的梦想,他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他就是徐普,海南大特区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8.
如果将几万人、几十万人中有称为天才的一人除外,人类之间的能力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即大多数的人都是死记硬背,不相上下.但是,在你班上的某人,就聪明程度而言,与你也差不多,为什么考试成绩总是名列榜首.或许你以为他通宵达旦地努力背诵,或者是用他独自想出的有效背诵方法取得的成绩.经过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在听课或阅读参考书时比谁的记忆力都好,他的记忆力是别人的一倍.  相似文献   

19.
他的名字始终与"磷肥"、"复合肥料"联系在一起.高瞻远瞩,却能一语中的,从科研、教学一线走来的他,洋溢着学者风范,弘扬着实践精神.他就是为我国化学肥料领域教学、研究与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  相似文献   

20.
与沈岩教授谈话十分轻松.他领导的课题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找到了与遗传性乳光牙疾病(Ⅱ型牙本质生长不全)相关的基因,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据了解,这是迄今国际上发现的第二个口腔遗传病基因.获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沈教授却说是让自己"捞"着了.如同人们吃馒头,吃三个才能饱,而他就是那第三个.在艰难险阻的科研道路上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吗?在与沈教授聊过之后,我们不能不被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他赢在一个"巧"字上.作为科技攻关的领头人,他布局排阵机动灵活,瞄准国际最高水准,借力使力,真是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