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并非朝夕之事,受利益驱动,总有人铤而走险,因此,一方面要在科研工作者当中加强道德自律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更严厉的处罚,提高他们的风险预期。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它们监管学术腐败的经验教训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下,人们正在为反经济腐败、政治腐败摩拳擦掌时,学术腐败也悄然兴起,且日益蔓延,为本应纯净的学术环境带来了一股污浊之气。为此,正直之士高举“重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的大旗,为根除学术腐败献策献力。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深谙金字塔内学子们的学术腐败现象,也想借《自然辩证法通讯》举办笔谭的机会为纯化学术风气而呐喊助威。 高校学子的学术腐败是受整个社会学术腐败影响的结果,同时,它的产生又有着其特殊的根源。从主观方面看,学子的学术腐败可以归咎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其学术精神异化,学术道德丧失。从客观上讲…  相似文献   

3.
时下,人们正在为反经济腐败、政治腐败摩拳撩掌时,学术腐败也悄然兴起,且日益蔓延,为本应纯净的学术环境带来了一股污浊之气.为此,正直之士高举"重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的大旗,为根除学术腐败献策献力.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深谙金字塔内学子们的学术腐败现象,也想借<自然辩证法通讯>举办笔谭的机会为纯化学术风气而呐喊助威.  相似文献   

4.
塑造学术人格,培养人文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人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精神生活领域中最重大的损失,是对崇高精神价值的神圣感有某种程度的失落。这一问题在学术界表现为严重的学术腐败、过分强烈的狭隘功利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学术规范、学术传统重建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学术违规的现象依然弥漫于整个学术界。在当今的学术领域,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一文多用,一稿多投等现象蔚然成风;自我吹嘘、自我炒作的现象也时有所闻;更有甚者,拉关系、怕马屁、抢资源、买版面甚至制造“思想”等大手笔的“战略”举动也频频“露脸”。透视这些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学术违规与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我国的学术传统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与其自身的“规范化”之间出现了冲突,造成学术研究不独立;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严整的学术研究制度,学术研究中的自律、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界性别分层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中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美国科学社会学、主要是默顿学派关于科学界性别分层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美国对女性科学家地位的研究兴起于七十年代,以朱克曼和科尔为代表,其研究成果包括对女性在科学界受歧视现象的描述、对性别歧视的若干理论解释等。这些研究对我国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曼朵 《科学大观园》2011,(11):42-43
3月10日,美国中情局首次大规模解秘了859份秘密情报文件。这些时间横跨1947年至1991年的秘密文件,内容五花八门,但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却是美国中情局从四十年代末一直到现在对UFO现象的研究。美国中情局对UFO现象50余年的研究结果证实:前期的UFO现象可能是苏联政府为了制造美国社会混乱的阴谋;后期的UFO现象则是中情局绝密间谍飞机秘密实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程刚 《科学大观园》2011,(18):56-57
对于神奇的濒死体验,美国著名脑科专家、肯塔基州大学神经学教授凯文·纳尔逊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新理论。他认为自己能够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所有濒死体验现象。毫无疑问,纳尔逊的研究发现让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感到震惊。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经历,而不是一种幻觉。濒死体验对他们  相似文献   

9.
难道真是幽灵浮现? 秘鲁一处空寂无人的野山谷,在电闪雷鸣之夜,有时突然出现战马嘶鸣,杀声鼎沸的“鬼声”。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赫林达·科菲是美国克莱姆斯学院物理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师。他对神秘现象非常感兴趣,后来成为美国地球奇异现象探索学会(简称“奇探会”)会员。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认为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新现象和新规律以及创造新知识,对基础研究的传统评价主要是看其学术价值。而美国和日本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基础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和产业创新的直接推动力。本文对美国和日本基础研究及成果转移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的基础研究相关政策制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杰 《科学大观园》2006,(14):52-53
真正死亡的人在临死时会看见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有过死亡经验,又活过来的人的感受却很独特。他们通常会用“灵魂出壳、时空交错、奇异光芒……”等等词语来描述。也曾经有很多人为了解释这种神秘的现象面不惜冒着死亡的危险亲身体验这种奇妙的感觉,也有很多科学家致领头于这方面的研究,美国肯塔基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凯文·纳尔逊在听过一名患者讲述自己的濒死体验后,开始了对这种现象的了解和研究。在近日的《神经学》杂志上,纳尔逊医生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过去10年,幸福感在不断下降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10年间,令美国人烦恼的事情增加了将近一倍。这些事情包括不能担负起昂贵的医疗费、缺少健康保障、债务缠身、失业和感情关系破裂等等。那么,中国人的幸福感是否变化了呢?国内一些研究表明,近几年内,中国人总体幸福感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很多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伴随着幸福感的负增长现象是一致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们变得不快乐了呢?社会与个性都影响人的幸福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是导致群体幸福感体验降低的重要因素。不同国家人民对幸福的体验是不同的,幸福的来源也不同。对于美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物理学史研究工作情况见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物理学史研究的基础比较深厚。六十年代初开始,开展了现代(指十九世纪末以来)物理学史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使美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美国物理学史家绝大部分从事现代物理学史研究。我们这次访问,时间只有三个星期,地域只限于东部六个城市,但由于美国物理学史研究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部,因此从东部可约略见其概貌。这次访问中先后会见了14位知名物理学史家,其中有半数是美国物理学史界以至整个科学史界有影响的人物。现按地区综述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6,8(2):61-62
化学反应共振态对于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是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F+H2反应是化学反应共振态研究的经典体系,在化学激光研究方面有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代中,Lee等人对F+H2反应有关于反应共振的研究引起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但是,其后有关量子散射理论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进一步证实实验中对动力学共振现象的推论,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研究组与南京大学以及台湾、美国和新加坡合作者,利用自行研制的氢原子里德堡态-交叉分子束装置对这一反应进行了高精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秘密。虽然你和你的身体朝夕相处,但对某些神秘现象你又了解多少呢?日前,美国科学家在美国“MSNBC”网站上发表文章,专门研究了人体八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5,(24):74-75
亚马逊热带雨林里散落着一些当地居民所谓的“魔鬼花园”,“魔鬼花园”里只有一种树木,其它树木都难以存活。当地人一直认为这是超自然的产物,因为在植物种类繁多的亚马孙雨林,这一现象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以前也有科学家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结论都不令人信服。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公开了他们的最新发现:“魔鬼花园”的缔造者不是魔鬼,而是蚂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英国的两位著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理论,认为构成灵魂的量子物质离开神经系统而后进入宇宙时便会出现濒死经历。根据他们的理论,意识是大脑内一台量子计算机的程序,即使人死后,这个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一些人出现的濒死经历。这项与意识有关的量子理论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负责人和麻醉学与心理学系教授斯  相似文献   

18.
王昊 《科学大观园》2010,(19):38-38
<正>肆虐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大火愈发严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已命令军队参与灭火行动,但实际上,俄军也在此次大火中受创甚深。更有一些俄罗斯媒体罗列了导致火灾的众多反常气候现象,甚至猜测这场灾害是美国的气象武器搞鬼。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未来战争的胜利者将是拥有心灵感应和特异功能电子武器技术的国家。美苏两国于是展开"精神空间"领域的竞争,企图研制出"精神特工"窥视对方的机密。美国曾想用特异功能打败前苏联,并有人幻想制造超空间核榴弹炮等终极武器。1954年,世界第一艘核潜艇美国"鹦鹉螺"号下水,法国杂志发表了《美国海军在核潜艇上运用超感官知觉!》一文,文中说"鹦鹉螺"号在北冰洋底航行时,收到了来自美国马里兰州某实验中心的心灵感应信息。后来证明, 这是一个设计好的骗局。但是有关的报道资料已被搜集起来送到了前苏联,前苏联在各地成立了20多个超常现象研究所。前苏联秘密进行"精神特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第 1期至 2 0 0 1年第 1期的笔谭文章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种种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现象 ,其中颇多佳作、力作 ,笔者在此想再补叙一二。   1 一稿多投固然可恶 ,但编辑的渎职更是洪水猛兽笔谭文章对“一稿多投”口诛笔伐 ,然而对一稿多投的真正危害 ,恐怕并未搞清楚。说一稿多投浪费了版面 ,但与众多的人情稿和金钱稿所浪费的版面相比 ,岂非小巫见大巫 ?说一稿多投白耗了编辑同志的劳动 ,但与编辑同志们花费在人情稿和金钱稿上的“心血”相比 ,岂非也只是“沧海一粟” ?一稿多投固然该指责受批 ,可那些浪费在人情稿和金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