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晓明同志的《胡风笔名杂录》(《上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系统整理了胡风的笔名资料,这里再作几点补充:一、《杂录》遗漏了“孟林”、“秋明”两个笔名。笔者所见,胡风曾在《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上,用“孟林”一名发表了《錶》(书评)、《田园交响乐》、《诅咒翻译声中的译文》三篇作品。近读黄源的《左联与〈文学〉》(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一文,写有“谷非化名为胡风、孟林、马荒继续为《文学》撰稿”一语。可见,“孟林”是胡风曾在一段时间内署用的笔名。《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1935年)刊登的《“七年忌”读后》,胡风署名“秋明”,此文后收入《文艺笔谈》。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王欣荣的《王任叔别名笔名考录》(载1986年《杭州师院学报》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和曾健戎、刘耀华合编的《中国现代文坛笔名录》(重庆出版社1986年8月版,以下简称曾著)。二者对王任叔的偌多笔名作了整理和考录,其成绩是令人欣喜的。但出现若干疏误,这里作一考正,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廿八日,《文学报》刊载了一篇《艾青写〈大堰河〉》的短文,文中说:“一九三二年,中国诗坛上发表了一篇轰动一时的诗歌《大堰河》。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的诗作。”笔者认为这一看法与客观实际很难吻合,值得商榷。 一九三二年,著名诗人在左联刊物《北斗》上发表的第一首诗是《会合》,不是《大堰河》。同年七月,反动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诗人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了不少的诗歌,带自传性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中的一首,发表的时  相似文献   

4.
说明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  相似文献   

5.
福春:雪峰原名福春,后改名雪峰。在上饶集中营时,敌人光知道他叫冯福春,不知此人就是上海左翼文艺领导人之一冯雪峰。有人把福春说成雪峰的化名,其实是误解。伴耕: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雪峰最早使用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十三卷第七号发表《雨后的蚯蚓》时署。画室:是雪峰用得较早,且历时较长、使用较多的一个笔名。雪峰一九二六年前后,从日人著作转译苏俄文艺论苦时开始使用,主联时期写的一些文章,如《一九三一年之文艺  相似文献   

6.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茅盾书简》第一七五页)由此可见,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仅当时没有  相似文献   

7.
镇江英才录     
吴调公(1914-2000),文艺理论家、作家,镇江市人。原名鼎第,笔名丁谛。出生于儒医家庭。1935年毕业于大夏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后,开始创作小说、散文,发表《重振散文》、《通俗文学的定义》等,并协助作家胡山源编文学刊物。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文坛,有《海市集》、《长江的夜潮》等问世。抗战胜利后,曾任教于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8.
张系国,笔名域外人、白丁。原籍江西南昌县。童年时随父到台湾,在新竹县长大。1966年从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赴美国学习电脑,获柏克莱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康乃尔大学副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现任芝加哥伊利诺大学资讯工程系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资讯科学研究员。他是科技界新秀,又是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著作颇丰,先后出版的作品集有:论著《沙特的哲学思想》,长篇小说《皮牧师正传》、《昨日之怒》、《黄河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3,(4):54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知识》资深撰稿人张晓东先生,因病于2013年1月20日去世,享年52岁。张晓东(笔名东方晓)是西亚非洲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曾连续两届当选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连续三届当选中国中东学会秘书长。先后出版《伊斯兰与冷战后的世界》、《较量:萨达姆与美国》、《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当代伊斯兰主义》等著作及《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等译著,以及大量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特别喜欢使用的笔名,取韬光养晦、奋斗不懈之义。韬奋(1895—1944年)一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近二十年间,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等报刊,创办并领导生活书店,先后发行杂志十多种、进步书籍千余种,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笔者拟就韬奋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1.
袁良骏,字万里,笔名胡陵生,1936年9月12日生于山东鱼台。1956年毕业于山东菏泽一中并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先后担任鲁迅研究室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该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评定通讯专家组成员。代表性论著有《鲁迅思想的发展道路》(1980),《富迅研究史》上、下卷(1986、1991),《丁玲研究五十年》(1990)《白先勇论》(1991),《现代散文的劲…  相似文献   

12.
冯文炳笔名废名,以创作小说著你于二、二三十年代文坛。他同时又是一位诗论家。一九三七年,他在北京大学讲授新诗,写成讲义十二章,一九四四年曾以《谈新诗》为书名,由北平新民印书馆印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冯文炳重回北京大学执教,继续讲授新诗,又写成讲义四章。此外,他在一九三五年,还写过一篇《新诗问答》。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他前  相似文献   

13.
人物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2):F0003-F0003
邵鑫,笔名三金,号临湖堂主,1967年生,安徽六安人,199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画世界》编辑。  相似文献   

14.
恽代英,字子毅,笔名代英、英、但一、稚宜、FM、天逸等,江苏武进县人。一八九五年八月十二日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世家里。恽代英从小勤奋好学,文才出众。一九一三年,考入私立中华大学预科。学生时代就发表沦文。一九一四年十月一日发行的《东方杂志》第十一卷第三号上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义务论》。一九一五年,他进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学习。这时,他不仅刻苦好学,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最近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件著作权纠纷案,原告是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分会会员习达元(笔名野草),被告有二:第一被告是《知音》杂志社;第二被告是湖北大学学生詹爱诚。案情简介如下。 1997年8月,习达元将其表侄在日本死亡的事件,以《扶桑的不归路》(下称《扶》文)为题写成万余字的纪实稿件,寄给《知音》杂志社编辑王应鲲,并附寄两张死者与死者叔公合拍照片。王应鲲  相似文献   

16.
一段史实     
陈怀玉先生指出的是《世界知识》的一段重要史实。《反投降提纲》是毛泽东1939年6月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及结论两部分提纲的合编,长达20000多字。所引用《世界知识》的文章,是郑森禹以“麦逸”笔名所写的系列文章《敌报悲鸣录》的第一篇,发表于1939年2月1日那期杂志上。郑森禹(1910-1997),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人民外交活动家、资深新闻出版工作者,编辑及主编过多种报刊,从《世界知识》的作者而为编者、编委,1940-1941年在香港与乔冠华共同为《世界知识》主编。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处处长,同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  相似文献   

17.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时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仅当时没有结集出版,解放后出版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在《茅盾全集》正在陆续出版,收入的也不多.因此,我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略加注释和考证,重新发表出来,供茅盾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我的注释和考证如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林予,江西上饶人,1930年出生于北平。原名汪人颐,曾用人以、尘子、王凌等10多个笔名发表作品。早在1947年高中毕业时,他就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推车》,但他真正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却是在入伍后参加解放祖国大西南的战斗中开始的。近40年的辛勤笔耕,他己为读者奉献了300万字的作品,在小说、电影文学、话剧等创作中均有不凡的建树,但影响最大的应属他的长篇小说。林予共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寨上烽烟》(18万字,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7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再版),《雁飞塞北》(43万  相似文献   

19.
穆家麒 《科技潮》2007,(2):56-57
葛桂林笔名石林,1941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燕南书画院院长。早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及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王雪涛、李苦禅、高冠华,擅长写意牡丹和梅花。葛桂林1986年至1991年被分别编入英国伦敦欧洲出版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各年度分册;1988年被载入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画家名鉴》。1991年作品《风中牡丹》在中国年鉴首届书画大奖赛中获奖;1992年作品《荷塘月色》在“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中获奖,同年该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集》,并入选《美国卓越成就人士辞典》。1994年个人传记被载入《北京画家名鉴》。1995年作品获日本东京都美术馆“56回国际文化交流”金奖;1998年作品获首届“黄河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作品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艺术机构收藏。葛桂林出版有《葛桂林画集》、《学画牡丹》、《学画梅花》、《学画菊花》、《写意牡丹技法及构图》和《新编白描花卉临本》等著作及音像作品。  相似文献   

20.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茅盾书简》第一七五页)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但当时没有结集出版,解放后出版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在《茅盾全集》正在陆续出版,收入的也不多。因此,我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并在各篇的文后作一些必要的注释和有关署名的考证,重新发表出来,供茅盾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我的注释和考证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