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徽州宅园是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对立统一的共同体.宅园中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交替穿插,实现了宅院内不同功能空间的转换,最终二者在对立中获得统一,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本文以皖南宏村、西递、屏山和南屏等地的民居宅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徽州古民居宅园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出徽州宅园的空间性质和布局特点,为研究徽州古民居宅园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依据当下生态政策发展趋向所需,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借鉴岭南建筑"被动生态"原理的精髓,通过分析岭南地区乡村生态建筑的建筑空间分布、建构格局、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查找当下岭南地区乡村建筑的适应性问题.结合现状,以微观介入的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建筑技术,试图提出岭南地区农村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策略,以求推动岭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生态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皖南传统聚落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景观生态的视角,对皖南传统聚落的选址、布局以及巷道空间、单体建筑形态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对当代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依据当下生态政策发展趋向所需,立足于岭南传统文化,借鉴岭南建筑“被动生态”原理的精髓,通过分析岭南地区乡村生态建筑的建筑空间分布、建构格局、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等方面因素,查找当下岭南地区乡村建筑的适应性问题.结合现状,以微观介入的形式,运用现代生态建筑技术,试图提出岭南地区农村建筑的生态化改造策略,以求推动岭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生态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山之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自古集中大量寺庙建筑。它们采用了皖南地区的传统作法.结合自然形成特有风格。它们具有朴素的民居格调。平面布局及内部空间灵活多变.建筑与自然岩石紧密结合为一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以晋南铁炉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山地式民居进行深入地调研与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形态,归纳出晋南山体建筑由于所处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空间特征明显,形象清晰,无论是从选址、布局、意境追求、景观构建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意象和外在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晋南当地“四大八小”:即四幢大房称“四大”,八间耳房称“八小”的民居院落形式,及二层抬梁式单体建筑形式,并利用平行于等高线的上下两条巷道及垂直于等高线的五条夹道将这些携带晋南特色的院落元素有秩序地相结合。构建出晋南地域性、适应性极强的山地民居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晋南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对中国传统民居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河南境内太行山东麓小店河村清代民居建筑群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民居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两大特性总结其生态适应性,其目的是发掘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把它运用到新时期的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使我们的建筑设计水平在延续传统建筑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客家土楼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和材料等建筑设计方面入手,分析福建土楼的建筑光环境.选择该地区典型圆形土楼建筑——福建南靖"怀远楼"作为实验数据的采集点,采取实地测试的方法研究单体土楼的光气候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圆形土楼整体建筑的被动采光性能与居民的生活习性结合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在居民白天活动频繁的区域的太阳直射光和反射光照度充分,利于居民活动;土楼独特的空间形式和建筑材料使得其内部光环境的亮度对比度适中,减少了眩光级的可能性,光环境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9.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豫西南山区淅川县土地岭村传统石板民居为例,在大量实地勘察测绘基础上,从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组织、院落平面布局、结构特征及材料构成几方面,论述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聚落空间和建筑特征.对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皖南传统聚落的杰出代表宏村为主要线索 ,对皖南传统聚落的街巷空间、形态、水环境等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并对其景观作了静态与动态的分析 ,以期能对当代建筑设计与城镇规划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今新农村住宅建设对地域生活形态的适应性要求以及在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现实需要,提出了研究北方严寒地区村镇住宅设计关键技术若干问题的重要意义,并就北方严寒地区典型传统特色的村镇住宅设计模式、新型结构体系及节能设计技术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以提高北方严寒地区村镇住宅建设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保护必然牵涉到居住空间的认同,若村落主体对居住空间不能形成某种认同,古村落保护注定无功而返。旧房子与新房子并存的现实逼迫保护者或研究者要正视其背后的情感认同错位,以及错位产生的历史情境。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可以相携而行的。对古村落历史感的创造性重构若能尊重村落历史文化和村落主体,所谓旅游式开发不失为一种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秦岭山地民居墙体构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起源和发展于经济技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变革的影响,逐步演变进化成为地域特征强烈的乡土居住建筑体系。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来审示,传统民居具备结构简洁、就地取材和施工建造方便等优点;从与气候的关系来看,具有适应地区气候、冬暖夏凉的生态性能;从以人对居住的需求来看,能够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健康标准要求。目前我国每年乡镇新建住宅已逾10亿m^2,应该将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在新建住宅中得以继承。本文针对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秦岭山地夯土墙民居建筑墙体材料、裂缝、防水、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理论分析,得出其构造技术体系上的一些量化结论和定性做法。这对有地域代表的民居给予了技术上的肯定,对于民居的建造具有指导意义(已用于当地民居建造),同时将为我国乡土民居相关设计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丁雷 《镇江高专学报》2012,25(1):108-111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建筑电气"与"智能楼宇技术"是相关性较强的两门课程,"建筑电气"对于"智能楼宇技术"中强电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非常重要。从对"建筑电气"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出发,探讨课程建设设计思路,并在具体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或者是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还是设计私家住宅,建造者如果能透彻的研究中国古代风水学,并对之用心体会、细意观察、科学运用,就能建造对身心有良好作用的、藏风聚气、称心如意的好房屋,也会使人们对建筑物产生舒适感和亲切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人们才会身心健康,吉祥幸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湘西石板寨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在村落选址、民居组合、建材选择和院落布局上所体现的原生态设计特点与理念,以求对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皖南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几座代表性皖南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现场详细测试以及室内外气温的连续监测 ,澄清了一些错误看法 ,如认为民居高大空间内温度分层明显 ,以及“冷巷”空气可被用于室内降温等 ;此外 ,结合天井、屋檐、屋顶等建筑细部处理的特点以及测试结果 ,指出遮阳是皖南民居设计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自然通风设计则作为辅助手段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系统考察江南地区传统民居所使用的生态建筑材料,并将其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了整理.以期抛砖引玉,愿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用新观念、新视觉关注和研究中国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