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性状鉴别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目的。方法:采用鉴别中药材形状、表面、质地、折断面、气味及水试、火试的方法。结果:方法简便、易懂、直观、可操作性较强。结论:药师掌握常用中药材鉴别特征的基本技能,提高执业技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目的.方法 采用鉴别中药材形状、表面、质地、折断面、气味及水试、火试的方法.结果 方法简便、易懂、直观、可操作性较强.结论 药师掌握常用中药材鉴别特征的基本技能,提高执业技能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性状鉴别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目的。方法采用鉴别中药材形状、表面、质地、折断面、气味及水试、火试的方法。结果方法简便、易懂、直观、可操作性较强。结论药师掌握常用中药材鉴别特征的基本技能,提高执业技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正品天麻与几种伪品天麻的植物形态特征、性状特征及组织解剖特征进行介绍,以供药用鉴别。  相似文献   

5.
陈谢华 《科技信息》2012,(35):818+800-338,320
目的: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方法:通过人眼看、手摸、口尝、鼻闻、耳听等感觉器官以及水试、火试等简便易得的工具来鉴别某一品种的实体真象。结果:掌握性状感官鉴别技术,可基本杜绝假冒伪劣药材。结论:“五味感官鉴别法”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可予推广。  相似文献   

6.
吴疆  徐静 《黑河科技》2002,15(1):31-31
概述了鉴别毛壳麝香的七种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具有相当高的声誉,而这一混合物体系极具复杂性,对其进行鉴别意义深远.红外光谱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广泛用于中药材鉴别.利用中红外光谱进行同种中药材产地鉴别,首先进行平滑滤波和导数光谱预处理,再基于费舍尔判别分析进行鉴别.同时利用近、中红外光谱对同种中药材进行产地鉴别,首先对原始近红外、中红外、近中红外组合数据预处理,再基于费舍尔判别分析进行鉴别.利用近红外光谱对不同类别产地药材进行鉴别,方法一将类别和产地双标签映射为单标签,用费舍尔判别分析鉴别单标签,再逆推原类别产地,方法二分别基于类别和产地进行费舍尔判别分析.仿真和实际实验说明费舍尔判别分析有效.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显微摄影技术对18种中药中的石细胞进行显微观察与摄影,并根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列出检索表,为显微鉴别中药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中药材质量控制及其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通讯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本文在综述中药发展状况、中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利用分子光谱法对中药材的原性质进行快速,无损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和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太原科技》2000,(1):21-21
介绍了假币的类型及特征,提出运用直观比对检验、仪器检验等方式来鉴别真伪人民币很有效。  相似文献   

13.
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即: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 一、性状鉴别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带叶的茎枝,还应观察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药材产业技术开发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其副作用小,疗效好,能根治疾病而被世界各国所青睐。而作为中医药基石的中药材集药用、食疗和保健多重功效于一体,正在成为21世纪最具中国特色和最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领域。实施中药材GAP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国际上正积极探索药材管理规范GAP的实施,并把绿色中药材生产看成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8.
东海鳓鱼雌雄性状比较及其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1985-1987年间舟山近岸采集的鳓鱼雌雄个体性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吻长、叉长/体长等指标在雌雄间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到了繁殖早期,雄鱼的体厚、成熟系数都显著地大于雌鱼,而肝指数却显著地小于雌鱼。本文还进一步用逐步判别的方法给出了鉴别雌雄的判别函数:y_1=-634.8805+137.4845x_1+907.1598x_2+745.8363x_3y_2=-623.6298+123.6892x_1+894.3340x_2+766.0166x_3式中x_1为吻长/头长,x_2为叉长/体长,x_3为体厚/体高,用46个样品回代进行判别,得错判率为10.9%  相似文献   

19.
20.
《宜宾科技》2003,(2):31-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