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安德的"传递论证"中有两个不合理之处:第一,把个体性状出现的遗传学原因扩展为个体性状出现的所有原因,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对个体性状的历史解释;第二,要求对个体性状的解释包括对"原因的原因"的无休止上溯,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终极解释。索伯尔在回应尼安德时只是强调了遗传机制与选择机制属于两种不同的因果路径,没有指出尼安德对科学解释的错误理解,这就不能完全排除选择机制对个体性状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斯特雷文斯提出的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Kairetic Account)①,是当今最新的科学解释理论。此理论主张:从因果影响之中,挑选出解释相关于我们所要理解的现象。虽然与以往的解释的物理主义不同,但此理论仍然是一种解释的物理主义。然而,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的物理主义仍然是站不住脚的;突现现象的出现、因果闭合性的不合理性,都对他的解释还原和解释物理主义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因果度问题     
主流因果理论将因果关系视为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因果度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就理论哲学而言,还是就实践哲学而言,因果度问题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因果度问题的研究主要呈现为结构方程理论、概率理论和博弈论理论三种进路。这些理论提供了思考因果度问题的宝贵尝试,但各自均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借助刘易斯反事实条件句因果理论,可以尝试勾画一种新的因果度概念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最小网络理论是一种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理论,方法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构造一个因果模型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按照最小网络理论,原子语句的真值是由其他原子语句决定的,这可以刻画因果关系的依赖性,同时对语境中的特定反事实条件句做出了更清晰和准确的预测.作为可能世界进路的替代理论,最小网络理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针对...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目标或目的,我们自然而然地赋予行为目的论的解释。然而,在心灵哲学领域内相当一部分自然主义者认为这种目的论的解释应该被还原为心智主义的因果解释。但这样的还原是可靠的吗?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通过对近二十年来认知领域内对儿童的目的论解释现象的研究的分析来说明目的论的解释模式是人类天生的自然倾向,像默认的设置一样无法被消除,从而近一步指出通过引入心智状态而对行为的目的论的解释进行因果还原也许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应对非因果解释的三条路径,即因果还原主义、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在反驳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基础上,本文支持科学解释的多元主义。本文支持解释的多元主义有如下三点理由:第一,因果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的观点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第二,无法对“斑杂的世界”中的现象进行统一的解释。第三,坚持解释的多元主义可以使科学解释变得更自然、更合理。根据本文的解释的多元主义:1.科学解释可以被分成因果解释与非因果解释。因果意识起源于高层次生命体的演化,先于任何科学以及理论知识产生,但非因果意识则在科学以及理论知识之后诞生。2.需用语用学的视角看待究竟选取哪种解释理论更合理的问题。究竟选取哪种解释,除了语境之外,也依赖于解释者的旨趣、观点和态度等因素。3.针对某一现象,当因果解释与非因果解释产生冲突时,非因果解释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的群体生物学中,有三种模型都是通过性状适合度(trait fitness)的分布来解释和预见种群结构变化的量和方向。双因子和单因子模型都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而丹尼斯.沃尔什(Denis Walsh)等则指出它们仅仅是一种统计学的属性。笔者通过分析沃尔什的有力论证,尝试表明如果将性状适合度看成是一种因果属性的话,将导致Simpson悖论,因而是不融贯的。所以,关于种群结构变化的统计学解释要优于因果解释。  相似文献   

8.
解释项和被解释项之间的逻辑相关、统计相关以及因果相关等语义学模型都不能揭示科学解释的内在机制。解释必须涉及语境,必须关注解释主体。范·弗拉森和阿欣斯坦等人把解释拓展为理论、事实和语境的三元关系,但因为不是基于解释者的模型,也不能摆脱解释困境。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解释模型介于解释模型的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之间,它立足于把解释的因果关系和解释者的信念相结合,把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考虑在内从而避免科学解释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一些学者将排他性论证中的因果关系解释为特定内涵,并以此消除排他性论证,我们将这种研究称作"因果释义"进路。本文分析了两种因果释义进路:反事实条件句的释义进路和INUS理论的释义进路。经分析,这两种方案都无法彻底消除排他性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因果释义进路的本质,讨论了它不能彻底消除排他性论证的原因。最后的结论是:排他性论证的排斥性并不来源于因果关系本身,所以对因果关系赋予特定解释不能消解排他性论证,因果释义并不是消除排他性论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云计算等巨型、智能化工具的产生,大数据分析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数据分析展现为点状、预测和量化的认知结构。大数据分析虽然是对相关关系的分析,但它是通过对群集现象的搜集、记录和建模而完成的,大数据分析只是人类认知模式中的一种,并且是撇开定性的因果解释的定量分析的一种,它同质性的因果分析一起构成了人类认识方法的两翼,它不可能替代更不可能消解人类认识最为本质的因果解释。不管大数据分析今后何等智能化,它永远是人类操作和控制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1.
社会突现论是基于系统论与心灵哲学等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关于社会本质与社会现象解释的方法的一种新型整体主义理论。社会突现论认为,社会一方面由个体聚集突现而成,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另一方面,社会与个体属于不同的层次,前者不能化归为后者。社会突现论视域中的社会因果研究是以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争为背景,对于社会层次是否具有因果效力的研究。社会突现论所关注的社会因果问题是某个社会事件是否能够作为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另一社会事件或社会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社会突现论认为,某个社会事件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影响其他的社会事件或社会中的个体。社会因果既与个体密切相关又不可化归为个体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贝叶斯推理是概率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在推理过程中会出现“先验概率忽视”和“证据质量忽视”的谬误,以往认为前者是由于人们在推理过程中采用了代表性启发式策略而产生的,而后者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所造成的,但是前一解释在理论基础、前提假设和解释范围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后一解释又与实证研究结果不相符合.基于休谟的“因果...  相似文献   

13.
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传统解释还原思想构成挑战.斯特雷文斯认为,虽然他的因果解释理论带有一种解释还原的思想,但他的理论却能克服多重实现性和解释的自主性对解释还原思想构成的挑战.但是,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还原思想也不成功.根据他的观点,科学解释模型一定是聚合性的;但是,不仅聚合性的定义并非清楚明白,而且在科...  相似文献   

14.
李贝特的"迟半秒"实验以及魏格纳的副现象论直接威胁了自由意志的本体论地位,引起了"自由意志危机",但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通过新的解读认为这些并不能证明自由意志不存在,其中蒂莫西.奥康纳的自主体—因果力理论则是独树一帜的。他关注的是行动的整个因果链及其解释,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了自主体的原因作用和理由的解释相关性,认为自主体具有基于突现属性的自主体—因果力,是行动产生的原因。但该力具有概率性的结构化倾向,理由则从因果上构造了自主体—因果力并为该力发挥选择作用限定了范围。该理论对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问题、心灵的动力学问题以及行动哲学中的行动解释问题有所启示,不失为解决自由意志危机的一种系统而有深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有两种关于辛普森悖论的解释,逻辑-基础的解释和因果的解释。前一个解释为哲学家普拉桑塔·班德亚帕德耶所坚持,后一种解释为计算机科学家朱迪亚·珀尔所主张。班德亚帕德耶在他近几年的文章中,强调有三个关于辛普森悖论的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分析才能够说明这个悖论得到了解决:1.辛普森悖论为什么是悖论;2.辛普森悖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3.遇到辛普森悖论该如何做?第三个问题他服膺珀尔的方法,认为因果性只会在第三个问题有作用,但是前两个问题他认为珀尔的解释都错了,应该给予逻辑-基础的解释。在这一篇文章中,我试图证明哲学家班德亚帕德耶对珀尔前两个问题及相关因果解释的批评都是不正确的,且他自己的逻辑-基础的解释也可商榷。  相似文献   

16.
论因果性     
因果联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世间存在着有可能经历变化的持久事物,而且人们拥有关于持久事物本性的知识。如果一个持久事物经历了一种变化,人们就能够借助他们关于该事物本性的知识确认它经历了这一变化,从而能够为该事物为什么经历这一变化提供因果解释。因果联系可以分为自然与理性两类,二者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以为合理预测提供根据,但后者不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因果条件句和实质蕴涵句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对同一命题事实真理观和逻辑真理观可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对逻辑真理本性的分析,进而论证了,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不同,有效的演绎推理在其逻辑内容和事实内容方面都是可扩大的:因此逻辑推理的有效性并非必然地导源于其同义反复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心智因果与随附因果的讨论成为因果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助机制的概念,本文分离并说明这些讨论中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性质因果,进而分析了这一讨论中两位主要学者伍德瓦德与钟磊的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指出其优劣;最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更为简洁的干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可能更适于分析实际的性质因果.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说明是一个范围很大的研究领域,其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问题,如演绎推理,归纳支持,概率的解释,类比,自然律,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结构及相互间关系,事物的本质,世界的因果结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自的特点,语言的用法、语境,有机体的功能,行动者的动机、目的、背景知识乃至他的倾向性等等。不难理解,在这个领域内必然会有形形色  相似文献   

20.
外在主义关于心理内容由对象和环境所决定、是存在的反映的观点尽管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解释行为时却碰到了所谓的"因果作用的外在主义难题"。化解这一难题已成了心灵哲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德雷斯基以信息语义学为基础的关于心理内容因果作用的理论是多种竞争理论中的一种。由于它既有对心理内容发挥因果作用的可能性根据、条件以及具体行使方式的探讨,有对外在主义的副现象论威胁的化解,同时又有对内容因果相关性的方式的形而上学分析,因此既有心灵哲学的意义,有深化意识能动作用研究的价值,同时具有推进形而上学因果学说向深度发展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