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加速创造山药新种质,以"明淮2号"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EMS[0(ck),0.05%,0.1%,0.2%,0.3%]、不同时间[0(ck),6h,12h,24h,48h]处理对山药愈伤组织致死率的影响,以确定半致死浓度和时间;比较了在半致死处理后愈伤组织不同继代次数的影响情况;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形态学比较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EMS诱变浓度和时间都对山药愈伤组织的致死率有显著影响,且EMS诱变浓度影响更显著,适宜的诱变方法为0.1%EMS浓度处理48h.诱变后愈伤组织增殖系数和分化率随继代次数增加而增加,但诱变率随继代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诱变后愈伤组织经过一次继代后转入分化有利诱变体的筛选.再生植株主要发生叶色、叶型变异,通过RAPD标记鉴定结果显示有8份表型突变体植株条带确实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豇豆化学诱变的适宜条件,以豇豆品种天畅9号和银豇王为试材,设置3种EMS浓度、3种处理时间进行诱导,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EMS能导致豇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在EMS浓度为0.3%、0.5%、0.9%条件下,天畅9号的半致死剂量诱导时间分别为4.41、3.63、3.59 h,银豇王分别为2.04、1.03、0.79 h。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甘肃石羊河和宁夏中宁的两种种源地沙枣为材料,当幼苗处于六叶一心期时,分别用含有0%、0.3%、0.6%、0.9%和1.2%NaCl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2周后测定了沙枣幼苗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0.3%NaCl对甘肃石羊河沙枣幼苗生长没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却显著抑制了宁夏中宁沙枣幼苗的生长,随NaCl浓度的增加,甘肃石羊河和宁夏中宁沙枣幼苗的生长都受到了显著抑制,相同浓度NaCl条件下,甘肃石羊河沙枣幼苗的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要明显小于宁夏中宁沙枣幼苗.随NaCl浓度的增加,两种种源地沙枣幼苗的Na~+含量明显增加,K~+含量明显下降,Na~+/K~+明显增加,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有机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但相同浓度NaCl条件下,甘肃石羊河沙枣幼苗的Na~+含量明显低于宁夏中宁沙枣幼苗的Na~+含量,甘肃石羊河沙枣幼苗的K~+含量、有机物质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宁夏中宁沙枣幼苗的K~+含量、有机物质含量和光合速率.以上结果表明甘肃石羊河沙枣比宁夏中宁沙枣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其耐盐性的大小可能与其产地的含盐量密切相关,但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种子引发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和逆境条件下的萌发能力.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引发敖汉苜蓿种子6 h和12 h,经过25、50 mmol·L~(-1)混合盐(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混合溶液记为25S、50S;NaHCO_3、Na_2CO_3混合溶液记为25J、50J)处理,分析比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变化,探索确定适宜的引发条件以增强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0.25、0.50 mmol·L~(-1)GSH和2、4 mmol·L~(-1)AsA引发6 h、12 h后,处理25S中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和鲜重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MGT)则最低,而在处理50J中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和鲜重均最低,MGT则最高.在GSH引发试验中,0.50 mmol·L~(-1)GSH引发6 h可以有效缓解处理25S、25J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提高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和鲜重,缩短种子MGT;引发12 h则无规律性作用.0.25、0.50 mmol·L~(-1)GSH引发12 h与6 h相比,显著(P0.05)降低混合盐(25S、25J)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鲜重,延长种子MGT.在AsA引发试验中,4 mmol·L~(-1)AsA引发6 h、12 h可以显著(P0.05)提高处理25S、50S中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长度,缩短种子MGT.2、4 mmol·L~(-1)AsA引发12 h与6 h相比,可以显著(P0.05)提高处理50J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长度,而延长种子MGT.GSH和AsA引发对于中性和碱性混合盐胁迫的作用效果不同,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离心分离获得菌丝体菌液,分别从渗透压稳定剂、裂解酶、裂解时间及菌龄4个方面优化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MgSO_4,最优酶解液为1%纤维素酶,最佳菌龄为5 d,最优裂解时间为2 h.L_(20)(5~4)的正交试验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为1.46×10~7个/m L.紫外诱变实验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半致死率时的照射剂量约为40 s,诱变距离与致死率成反比,在诱变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诱变受诱变次数影响较小,分次处理和一次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诱变菌株,诱变株多糖含量高于普通菌株,其中17~#菌株多糖含量达6.01%,筛选菌株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继代培养3次,筛选的菌株产多糖能力下降较少,表明筛选菌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稀土金属铈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活性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Ce(NH4)2(NO3)6处理黄豆种子,测定种子的萌发率、种子活力、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RE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低浓度铈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Ce(NH4)2(NO3)6质量浓度为1.0 mg/L时,促进作用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萌发率增长10.2%,生长势高出3.4%,淀粉酶活性增加32.4%,根系活力提高34.3%,幼苗的REC和MDA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高浓度铈(质量浓度≥50.0 mg/L)对种子萌发、根系活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尤其是Ce(NH4)2(NO3)质量浓度为100.0 mg/L的处理组,抑制作用最强烈.由此认为,铈对黄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低促高抑,1.0 mg/L最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吸湿回干种子处理对小麦萌发期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吸湿回干种子处理是否能提高小麦在萌发期及幼苗期的抗盐性.在盐胁迫下,处理种子的发芽率低于未处理种子,然而如果继续培养,观察其正常幼苗的比率,情况却截然不同,尤其在高盐胁迫下(15g/LNaCl),处理种子正常苗比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种子.随氯化钠浓度升高,处理幼苗的根数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而对照幼苗根数却在15g/LNaCl条件下急剧下降.处理幼苗的总根长、苗高也在高盐胁迫条件下(15g/LNaCl)显著大于未处理.另外,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对吸涨萌发0~24h内给予的氯化钠胁迫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在沙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沙枣幼苗在盐胁迫(100 mmol·L~(-1)Na Cl)下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盐胁迫下适宜的氮素水平,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Na Cl处理下,沙枣幼苗的长势明显变弱,根和叶片Na~+、Cl~-含量明显增加,K~+和NO_3~-含量明显降低.提高氮素浓度,沙枣幼苗的生长指标(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不断提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降低;根和叶片中Na~+、Cl~-含量先降低后升高,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0 mmol·L~(-1)和100 mmol·L~(-1)Na Cl处理下,与1 mmol·L~(-1)氮素处理相比,2 mmol·L~(-1)、5 mmol·L~(-1)、10 mmol·L~(-1)、15 mmol·L~(-1)氮素处理明显促进了沙枣幼苗的生长,降低了根和叶片的Na~+和Cl~-含量,增加了根和叶片的K~+含量,表明适量增加氮素浓度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沙枣造成的伤害,100 mmol·L~(-1)Na Cl胁迫下,最适合沙枣幼苗生长的氮素浓度是2 mmol·L~(-1).  相似文献   

9.
以百里香(T.quinquecostatus)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其种子苗多倍化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0.20%秋水仙素处理6h的诱变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为14.00%,种子苗形态变异率为5.00%。诱导后形成的多倍化植株表现为叶片变宽变大、叶色变深、茎变粗且节距变大等形态特征。叶片显微观测表明多倍化植株的气孔显著增大,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减少。染色体计数表明,多倍化植株染色体多为四倍体(2n=4x=48),还有少数六倍体和非整倍体,同时存在混倍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EMS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MS处理不同品种的油菜种子,研究其萌发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化学诱变剂浓度的增加,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苗生长量都呈下降趋势.同时,EMS对根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苗的抑制作用.这几个指标中,苗高和活力指数是比较适宜的EMS浓度选择指标.对于中双九号,当EMS浓度在0.2%~0.3%之间时,其相对活力指数可达到50%,苗高抑制率介于13%~41%之间;对于GH06,当EMS浓度为0.2%时,其相对活力指数达到31.2%,对苗高的抑制率达到36%.试验中发现,诱变剂溶液的相对体积对诱变效果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高压静电场对水稻干湿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压静电场分别处理干的水稻种子和30℃预浸种吸水24h的水稻种子,计算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幼苗干重,研究电场处理对2种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是否有差异.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吸水24h后,种子吸胀结束,开始进入萌发阶段,经电场处理后种子的发芽指数、幼苗干重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而经电场处理的水稻干种子活力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种子的吸水程度显著影响高压静电场对水稻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6,(3):327-331
以林可霉素生产菌L10-18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loinensis)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双重复合诱变处理,以终点产物林可霉素的产率为选择压力进行菌株筛选,结果表明,诱变得到的林可霉素抗性突变株L13-6-3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4.1%.再经过培养基优化,其组成为葡萄糖12 g/L,豆饼粉3.0 g/L,(NH_4)_2S0_40.6 g/L,玉米浆0.2 g/L的条件下,诱变菌株发酵水平再提高5.2%.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处理长白山牛皮杜鹃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浸种24 h对牛皮杜鹃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清水浸种24 h为对照,分析预处理后牛皮杜鹃种子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3℃/15℃、光照为12 h/12 h条件下,3×10-4GA3浸种24 h效果最好,起始萌发时间为10 d,发芽率86.33%,发芽势77.0%,发芽指数41.70%.通过GA3处理,牛皮杜鹃种子可显著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Ca~(2+)、Na~+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初步表明,用0.10%—0.35%Ca~(2+)、Na~+处理小麦种子18h,在水分胁迫下其发芽率、根冠比、幼苗鲜重都显著高于水处理情形,其中又以0.25%Ca~(2+)、0.20%Na~+处理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药食两用植物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当年采收的赤苍藤种子为材料,探讨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基质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3 cm、5 cm)、光照条件(全黑、自然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赤霉素浸种处理及破壳处理(全破、少破、不破)下赤苍藤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特性,为其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浸种时间、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赤霉素处理均对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基质和破壳处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浸种5 d、50%和30%的基质含水量、播种深度1 cm、混合土基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以及全破处理的发芽率在各对比的处理中均最高。浸种时间和基质含水量对幼苗叶长和枝高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处理对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综上可知,赤苍藤种子育苗时,可先浸种5 d或用50 mg·L-1赤霉素浸种12 h...  相似文献   

16.
以秋花独蒜兰(Pleione maculata Lindl.)拟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及时间条件下,对秋水仙素诱导秋花独蒜兰多倍化的诱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60 h时,诱导结果最佳,变异率为25.64%;细胞学鉴定表明,该方法诱导培育的植株具有多倍体表型特征,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多为2n=76~80条,而对照2n=38~40条.  相似文献   

17.
以人工老化的西葫芦种子为材料, 研究不同强度高压静电场对其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 探索了种子吸涨时间、萌发时间、萌发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高压静电场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5-2.5 kV/cm场强范围内, 可显著促进种子吸胀.缩短萌发时间;2.5~3.5kV/cm场强处理可显著提高发芽率, 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提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5~2.5 kV/cm范围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提高;2.5~3.5kV/cm范围内,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提高;2.5 kV/cm场强对膜系统的稳定性最强,可视为促进老化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场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芪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处理后,考察黄芪种衣剂对黄芪幼苗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精选的黄芪种子,经变温处理12 h后用吸水纸吸至表面无水,于室温下风干30 min,然后用黄芪种衣剂(AM)和生产中常用的ND牌种衣剂(ND)进行包衣,AM所用剂量分别为种子干质量的2%、4%、6%和8%,ND所用剂量为种子干质量的8%,并依次标记为AM(2%)、AM(4%)、AM(6%)、AM(8%)和ND(8%),空白种子做对照(CK),然后以蛭石为基质,定量装盆,定量浇水,同时将包衣种子和对照种子进行定量播种,并于播种后进行形态指标、脯氨酸含量、MDA含量、POD酶活性、CAT酶活性的测定.黄芪经种衣剂包衣后可以增加脯氨酸含量,保护酶蛋白结构,提高POD和CAT两种保护性酶活性.黄芪种衣剂能够增加黄芪幼苗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提高保护性酶酶活性(POD和CAT),正确的使用黄芪种衣剂可以提高黄芪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紫外线对克雷伯杆菌进行诱变,筛选出耐高浓度甘油且1,3-丙二醇(1,3-PD)产量较高的突变株KpⅥ.实验结果表明,在距离34 cm,功率30 W的紫外灯垂直照射下,最佳紫外诱变时间为6 min,此时,致死率为90.9%.克雷伯杆菌经过紫外诱变后,菌落明显增大,是原始菌株的2~4倍;变异菌株KpⅥ经过6代遗传稳定性考察,甘油消耗率和1,3-PD产量稳定,且保持了较高水平.在甘油质量浓度为90 g.L-1的条件下,变异菌株KpⅥ的甘油消耗率为98.3%,甘油转化率为50.4%,1,3-PD产量为44.81 g.L-1,生产能力达到0.75 g.(L.h)-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乌桕( Sapium sebiferum)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对不同浓度NaN3诱变的响应差异,为乌桕幼苗早期优良品质突变体筛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