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告诉我们要经常洗手,杀灭病毒和有害细菌。病毒,我已经了解了一些。细菌到底是什么?它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阅读了高土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2.
回到远古的恐龙时代,不可思议的生物奇迹正在发生……阿楚和表姐世娜以及舅舅一块儿去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洲旅行,再度遇上了那道神奇的光,漂流到一座荒岛上。这  相似文献   

3.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1,(11):28-29
第五章黑堡历险"让地表世界免遭灾难的唯一办法,是破坏黑堡里的那座钟,使它的指针永远不再走动。"大祭司说,"可是黑堡里机关重重,不知道你们敢不敢冒险?""只要能拯救地表生灵,我们在所不辞!"我代表杰姆和詹妮,包括机器人卡特,郑重表明我们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1,(12):28-29
第六章冲出地底那是一架印有骷髅标志的飞行器,刚一停下,几个脑袋硕大、眼睛奇小的地底土著人便钻出舱门,向我们冲了过来。杰姆端起手中的步枪,不过,还没等他扣动扳机,只见一道红光飞来,步枪顿时断成了两截。  相似文献   

5.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1,(7):28-29,31
第一章坠入深渊"汤森教授,你不觉得那个可怕的预言正向我们逼近吗?"一个矮壮的中年人闯进我的办公室,急慌慌地说。我知道他这么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1,(9):28-29,31
第三章 玛雅祭司 从昏厥在地的剑齿虎身旁小心翼翼地走过,我的心狂跳不已。我明白:我们进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恐怖世界。森林中有很多藤蔓。它们盘根错节,像一条条巨蟒缠绕在大树之间。一不小心,杰姆的脚踢到了藤蔓。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根根藤蔓突然合拢,紧紧缠住了我们,连机器人卡特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7.
第二章 地底巨蚯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有人轻轻拍打我的脊背,睁开眼,发现是机器人卡特。我一激灵,赶紧爬了起来。这时,不远处的杰姆和詹妮也苏醒过来,吃力地来到我身边。  相似文献   

8.
姜永育 《少儿科技》2011,(10):28-29
第四章 惊天阴谋 “你们来到地底,应该说是很幸运的。”大祭司说,“救你们出来时,我已经和族人商量过了,欢迎你们来这里生活。”“我可不想永远待在地底,没有阳光,没有白云……”詹妮首先反对,“我还是希望能回到地表,过正常的生活。”“可是,再过几天,地球表面会遭遇一场可怕的灾难,所有生灵都将毁灭。”大祭司有些疑惑,“那个2012的灾难预言,你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吗?”  相似文献   

9.
《少儿科技》2011,(1):27-27
名叫尼尔斯的瑞典小男孩被精灵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他骑在鹅背上,跟着大雁走南闯北,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学习了祖国的地理历史,听到了许多故事传说,饱尝了不少艰辛苦难,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技 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对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哈克视角的选择以及哈克视角与小说人物性格,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关系,评述了作者对哈克视角的成功运用对小说成为马克·吐温颠峰之作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孙美娟 《科技信息》2009,(34):148-149
同传统的词汇隐喻和Lakoff的认知隐喻不同,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侧重从功能的角度来阐述隐喻。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有助于体现人际关系。笔者试图使用人际隐喻理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语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语法隐喻理论对文学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得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所讲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以前.当时美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北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工业产品突飞猛进,因此北方更注重自由劳工.而南方是种植园经济.许多白人贵族拥有种植园.他们种棉花、烟草、米以及甘蔗等.大量的黑人为白人辛苦劳动,为白人谋利,然而这些黑奴却遭到白人残酷的虐待和惩罚,甚至像畜生一样自由买卖.为此黑奴当时视北方为他们所向往的自由之地.经常为自由而拼死逃向北方这一"自由国土".故事中的其中一主人公黑人吉姆听说女主人要卖掉他,就逃了出来,想到北部自由州去.路上遇到了逃避父亲毒打以及承受不了社会"文明教化"的压力而逃跑的白人孩子哈克.作者通过哈克和吉姆两人逃亡的故事,运用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浪漫主义描写相结合的艺术写法,使人物心理刻画与诙谐的想象浑成一体,生动地刻画了哈克这一渴望自由、追求浪漫、冒险生活的形象.但是当时这样一种社会下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故事叙述了两个逃亡者男孩哈克和黑奴吉姆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前后经历和所见所闻,这一切都构成了小说的主旨。小说的口语体散文形式,美国特色的幽默以及普遍共识的完美自由和无知的梦境,都使其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作品。在写作风格上,安德森,艾略特,海明威,福克纳等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马克·吐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圣经》文化对《鲁滨孙历险记》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历来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从原型批评和意象阐释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来自《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来进一步探讨《圣经》文化对《鲁滨孙历险记》的深刻影响。其中,原型部分主要包括叙事结构原型、主题原型和人物形象原型,意象部分主要包括荒岛意象、水的意象、劳动的意象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哈克贝里对黑人杰姆的种族统治意识,并进一步指出了文中所体现的哈克贝里如何处理与黑人杰姆关系的矛盾心态,象征了美国工业文明初期、奴隶制末期白人统治阶级对黑人种族身份认定上的困境,马克.吐温小说的这种表现形式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美国白人种族对黑人阶级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7.
关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它是作者思想与艺术走向成熟的集中体现.小说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流浪汉小说的流浪意义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在1886年写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提出了当时最为迫切的社会主题——反对压榨黑人的蓄奴制。它生动而广泛地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相似文献   

19.
杨璐 《科技信息》2010,(8):143-143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其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体现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腐朽和蓄奴制度的罪恶。本文从故事结构、故事主题、人物刻画和语言描写等方面探析这部作品独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新批评作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崛起并盛极一时的批评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文学鉴赏中,从而对作品进行充分理解。《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知名作品,描写了吉姆和哈克的不同的命运,并采用辛辣的反讽和悖论对文章主人公的命运进行描写,从而让广大的读者进行深刻反思。该文则利用新批评手法对该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为人们了解黑奴社会提供了参考,同时挖掘出该作品更好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