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以洪涝、干旱为代表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探讨现代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十分重要.中世纪暖期(900-1300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气候温暖期,研究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可为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豫北地区为例,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统计了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旱灾的强度等级与时间变化特征,并对中世纪暖期旱灾发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在901-1300年的400年间,共发生旱灾116次,平均每3.45年发生一次;其中以1级普通旱灾为主,共计发生11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5.7%;2级大旱灾仅发生5次,占旱灾总次数的4.3%;没有3级特大旱灾发生.在季节分布上,豫北地区该时期发生的旱灾多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次数最少.从整体来看,前期(901-1020年)旱灾发生具有较频繁的波动变化;中期(1021-1200年)旱灾前段发生次数较多,后段发生次数减少;后期(1201-1300年)豫北地区旱灾发生次数同样先增后降,但在末期又有所增加.旱灾的这一整体发生情况与该区气候的波动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和研究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探讨非工程措施在防灾抗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国家1998~2010年减灾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中国省级报刊自然灾害数据库,借助GIS技术,分析了中国近40a旱灾时空格局特征。发现:中国旱灾区域分异规律首先是东西分异,其次才是南北分异,空间格局叶现“两带一面”的特征;旱灾比重的变化明显分3个阶段,即1949-1965年、1966-1981年、1982-1990年,而在1965年左右的变化具有突变的性质;季风的不稳定怀极易可能导致旱灾持续时间突破tmin而形成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是我国农业旱灾的频发区,该地区的旱灾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该省农业灾害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意义重大.根据山东省农业系统脆弱性与灾后恢复力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个适合本地实际的旱灾恢复力评估模型,并以历史数据为依托进行了恢复力指数的尝试性构建.结果表明,"气候"、"土地利用状况"、"农户收入"和"农业投入"4个指标是影响研究区旱灾恢复力的关键因素,旱灾恢复力在1980年~2013这30多年间总体来看比较平稳,其中1983年、1987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恢复力水平较低,1984年、1990年、1996年和2005年恢复力水平较高.根据该模型构建的恢复力指数测算结果预测得出2014年山东省旱灾综合恢复力空间分布情况为青岛市最高,聊城市最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 ,旱灾持续时间长 ,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着重的分析和研究了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 ,探讨了非工程措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国家 1998— 2 0 10年减灾规划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  相似文献   

6.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1850-1949年历史资料的统计,对该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时间变化、旱灾等级和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这一时期共发生干旱灾害56次,平均1.78年1次,其中以1920—1934年干旱灾害为最频繁.该地区以中度旱灾为主,发生次数占旱灾总数的57.1%,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分别占旱灾总数的10.7%和8.9%.旱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旱最多,春旱和秋旱次之,冬旱最少.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旱灾发生的自然背景.关中地区特大旱灾和大旱灾一般是年均降水量减少200mm以上造成的.轻度旱灾与中度旱灾主要是降水量分配不均造成的,有时伴随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旱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损失,利用可公度方法和对称性原理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旱灾进行了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经三元可公度验证,1950年以来广西的旱灾表现出良好的可公度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对称性。2通过可公度方法的分析,结合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广西2017年发生旱灾的信号较强。3广西旱灾的发生年份与ENSO事件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结合旱灾年份及太阳黑子数变化趋势的分析,发现旱灾年基本出现在太阳黑子的上升段,即太阳活动逐渐增加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典型旱灾频发省份,而且每年发生旱灾的地区都有变化,了解旱灾风险空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防灾减灾部门及时准确制定抗旱规划意义重大.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四因子理论,选取安徽省气象、水文、社会和经济等18个指标,建立了安徽省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对安徽省2000—2009年旱灾风险进行了区划,利用单一风险动态度、综合风险动态度和风险置换系数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对安徽省2000—2009年间旱灾风险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单一旱灾风险动态度变化的波动性较强,综合风险动态度变化则比较稳定;高旱灾风险和中旱灾风险、低旱灾风险和中旱灾风险之间置换相似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2009年秋—2010年春,四川川西南山地,以攀枝花为代表的秋冬春特重旱灾,是中国西南大旱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这场特大干旱发生的天气背景和异常成因,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研究发展以资料融合与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客观定量化天气气候监测预报技术,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本文采用攀枝花1965—2010年所属台站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并依据旱灾气候背景、气象干旱指标和灾情评估规定,对该区域该时段特大干旱发生发展规律及成因机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干旱是在攀枝花干季气候背景下,因长时间少雨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旱灾程度深的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旱灾明显的国度,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等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该文以2011—2013年孝感市旱情为例,用孝感市境内水文站历年实测降水、径流资料,对孝感旱情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揭示清代关中地区水旱灾害发生规律及对社会经济等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的整理、分析及小波技术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清代关中地区水涝灾害共发生131次,旱灾114次,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水灾具有50年、140年周期变化,其中50年为水灾变化的主周期;旱灾具有30年、60~70年、150年周期变化,其中旱灾变化的主周期为150年;西安和渭南两地水旱灾害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咸阳和宝鸡,铜川地区则最少;局部范围受灾、粮食歉收等为特征的二级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灾害的发生对人口、社会经济、社会道德、社会文化及社会矛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区域灾害脆弱性理论,农业旱灾是致灾因子干旱与农业旱灾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脆弱性的存在是农业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分析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混合BP神经网络算法,运用MATLAB实现农业旱灾脆弱性快速模拟评估,建立基于混合BP神经网络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埃塞俄比亚目前正经受一场特大旱灾,被人称为“人类的悲剧”,其受害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非洲24个重灾国中也是最突出的。据历史资料统计,埃塞俄比亚的旱灾具有周期性特点。在本世纪前五十年,每七八年发生一次旱灾,在最近三四十年内,则缩短为二三年一次。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平均高度为海拔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的面积有1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200多万。据统计,去年埃塞俄比亚的降雨量比正常年景减少60-100%。全国102个县中,除7个县外,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入夏以来气候变得异常,降雨减少,分布时空不均,干旱持续时间长,持续40多天的高温伏旱天气,导致全国范围内不同程度遭受旱灾的侵袭,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甚至绝收。其主要因素是天气长期高温干旱,但其中也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望着干裂的大地,枯萎的秧苗,广大的农民朋友欲哭无泪,而作为农口部门的水利工作者,在沉痛叹息的时候,更应该的是深深的思考,当旱灾来临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容应对,轻松避旱呢?当旱灾来临时,大片大片的农作物为什么就不能够在烈日下也生机盎然的生长呢?这其中最为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的问题。本文作者带着这样的问题,以水利人的职业习惯,从"水"入手,从根本上去寻求避旱的措施,力图解决旱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旱灾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和集中性,夏旱最多且季节连旱现象比较多见;在地区分布上,各地大都发生过旱灾并具有相对高发区,且旱灾往往跨州连郡,涉及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6.
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是准确预防农业旱灾风险的前提,在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调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减轻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开展的相关研究对减少旱灾灾损极其重要。为动态评价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强弱程度,综合考虑各评价年份旱灾脆弱性的动态发展特征,通过构造联系数的变化增量函数同时借助联系数各分量动态变化的性质改进差异度系数的确定方法,构建了动态联系数与全偏确定度相耦合的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方法,并实际应用于安徽省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评价中。结果表明:2001—2010年蚌埠市农业旱灾脆弱性程度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只有2001、2002、2003年为4级水平,2004—2010年均为3级水平,全市的脆弱性程度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农业系统对于旱灾的承受能力呈逐年提升趋势。上述动态评价成果显示,基于动态联系数与全偏确定度耦合的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出时间变化对于旱灾脆弱性等级变化的影响,可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防控提供科学参考,对推动农业旱灾风险定量评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的旱灾灾情评估研究报道甚少,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的旱灾灾情评估技术流程,并以河南省为例,收集了2001—2013年该省农业旱灾相关数据,对2007年和2013年的农业旱灾受灾面积进行了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的灾情评估.结果表明:只利用一次灾害历史事件进行灾情评估的结果不可靠,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基于2个以上(包括2个)历史相似案例的河南省旱灾灾情评估精度在77.72%和96.28%之间,且选取2个相似历史案例时评估精度最佳(评估精度在90%以上).基于历史相似案例的旱灾灾情评估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大旱发生概率及严重干旱发生年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御旱灾、减缓损失,开展大旱发生年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采用统计方法和优化的GM(1,1)模型对浙江省未来干旱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在未来50年中,大旱年至少发生1~5次的概率分别为0.9207、0.8051、0.6217、0.409、0.2177;预测未来浙江省严重干旱年可能发生在2009年左右。从影响浙江省水资源的因子着手,提出了缓解旱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北朝时期旱灾发生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旱灾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和集中性,夏旱最多且季节连旱现象比较多见;在地区分布上,各地大都发生过旱灾并具有相对高发区,且旱灾往往跨州连郡,涉及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20.
准确掌握旱灾时空演变规律对旱灾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OF对标准化降雨指数(SPI)做正交分析,得到松辽流域一年四季旱灾时间分布规律;同时,利用GIS技术与小波分析对松辽流域一年四季旱灾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表现为划分出三个震荡比较明显的时期;(2)从空间上春季旱灾具有东西向变化特征,东部与西部存在差异;夏季旱灾具有西南向东北走向,并且该特征的变化具有明显的6~12增减周期;秋季旱灾具有南北分异性,该分布差异强弱在1990年之前具有明显的4~8年周期震荡变化,1990年之后强弱变化周期不明显;冬季旱灾具有西北向东南的分异性,该分布差异强弱在1990年之前具有明显的6~10年周期震荡变化,1990年之后强弱变化周期变为2~6年,整体长期趋势为缓慢减弱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旱灾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