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赋文学的特征的梳理以及对荀子、宋玉赋特点的讨论,足可证汉赋继承了<诗经>传统,并且汉赋的繁荣是汉代皇帝及汉赋作家自觉继承和发扬诗经传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律赋的体式特征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关于其最根本的特征,亦即与骈赋相区分的标准是什么,人们尚有争议。有观点说是限韵,也有意见推为追求声韵谐协、避免病犯。要探讨这一律赋体式标准的问题,首先应该弄清“律赋”的概念所指,即律赋究竟指的是哪些作品,从而分析这些作品,自然不难得出问题的答案。试赋是标准的律赋,通过分析律赋,可以看出限韵是律赋不违的规律,而病犯在律赋中在所难免。因而可以推断,限韵是律赋的体式标准。  相似文献   

3.
骚体赋是对屈宋作品尤其是屈原作品的模拟,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句式、语言、文体、修辞等各方面与同时代的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都有交叉,而又自成特色。因此,要弄清骚体赋的定义,就需要先把“辞”、“骚”、“赋”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清楚的梳理,从而使骚体赋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范围,然后从句式、文体、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将其与同时代的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试图对它的概念做出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4.
宋玉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宋玉以《九辨》名垂青史,开启了悲秋的文学主题创作,但除此外之外的几篇赋作的著作权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有争议。但是这些作品却又影响巨大,《高唐赋》不但是一篇美文,还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个文学典故,《登徒子好色赋》同样也是美文,还为中国美学史留下了一段美的含蓄与想象的经典案例。但是这些因为作者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这些署名宋玉的作品流传和影响后世,应该以“宋玉赋”的专有名词介绍,而不是以“宋玉的赋”的题目介绍,这样才不会因为作者的争议问题影响了对作品文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唐宋科举“八韵律赋”已亡,其体式如何后世学者莫衷一是。本文利用南宋《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附录所载《绍兴重修贡举条式》,结合南宋律赋作品,对南宋律赋的文章体式作详细的探讨。具体涉及八韵顺序、协韵正韵重叠、声律病范、偏枯对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唐、北宋、南宋三代律赋的体式发展稍作展示。  相似文献   

6.
绝句为汉语诗体中最短的形式,但却形短意长;认为绝句乃截半首律诗而成的“截句说”仅着眼于格律形式,从所包孕的内涵来说,绝句的言短意长不能靠截取获得;绝句继承楚赋以赋法寓讽谕;绝句通过暗示以少胜多;绝句通过主观视角寓言外之意;绝句通过表层叙事表达深微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文选》所载宋玉《神女赋》,脍炙人口。但自宋人沈括等提出赋中所写梦见神女者应是宋玉而非楚襄王之后,至今聚讼不已,许多学者同意沈说,也有人坚持写的是襄王梦见神女。细究《神女赋》原文,分析曾植、魏收、刘希夷等人的作品,可为襄王梦遇说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推尊儒术,但同时“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这一政策促进了南北化以及各民族化间的交融。正由于此,武帝时歌舞百戏众艺非繁荣,赋也颇为兴盛,赋在武帝时具有技艺的性质,这也是赋求奇、求丽、着意的辞之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杜甫《雕赋》是其求仕的最后一试。其诉求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光荣的家世,一是非凡的才能。重点在明志。该赋由是摆脱“乞怜之态”。雕的意象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的象征,关键是敢于直言廷诤,致君尧舜。因此该赋属“为情造文”的“诗人之赋”。在语体上则注重多视角、多层次铺叙的赋法及其语词的双指向,并由两组不同指向的语词造成依附性与野性间的张力。雕意象的二重性深刻地体现了杜甫人格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班婕妤、班昭是同出一门的两位汉赋女作家,她们以各自的作品确立了自己在赋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们的出现,有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的原因.她们的文风都比较典雅,情感表达都较温和、含蓄,这是所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及儒家礼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赋注渊源于经学的传注传统,形成于晋代,发展于唐宋,极盛于明清,其中包括自注、他注、单注与汇注多种形式,其中以谢灵运自注《山居赋》(谢注)与六臣注《文选》“赋篇”(选注)为代表,奠定其基本内涵及方法。而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赋注又以其经义拟效、名物之类与宏博之象,自成特色,并与评点方式结合,从而形成日见完备的赋学批评之章句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汉赋的讽谏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增强。在武帝以前,文人们重在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以表达对国家用人制度的不满;武帝时期,以颂为讽;西汉后期,赋家使用推而隆之的手法,开始有针对性地劝谏,但是也没有表达出对社会政治的强烈批评;东汉前、中期的赋家,对社会的政治批评开始抬头,并为东汉后期猛烈的社会批判拓开了道路。因此,弱化讽谏,只是针对个别辞赋而言,它不能代表整个汉赋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14.
大型混杂系统的复杂性使建模与行为分析面临巨大挑战.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赋时层次着色Petri 网的建模方法,以离散事件驱动为主线,将连续部分模型通过扩展变迁嵌入到离散模型中. 离散部分和连续部分分别利用各自领域里的专业工具建模,通过通信接口交互实现混杂交互仿真,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时间同步性. 在进行混杂系统行为分析时,根据Petri 网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得到混杂系统的不同行为模式,针对各模式进行多属性仿真分析. 最后通过一个导弹防御系统的例子说明该建模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南朝齐梁时期在中国赋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于这时期留存下来的大量赋作,更为关键的是赋学理论和批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沈约、刘勰、萧统等人为代表的赋论家从不同角度对齐梁以前的辞赋创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首开其先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以"情"为核心的"文以情变"、"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赋学观,并且与谢胱等人极力倡导"声律论"学说,提高了辞赋创作的韵律化和唯美化,推进了"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倾向,使形式上趋于骈丽的辞赋进一步律化,因而对于唐代律赋的形成来说又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1984年,吴从炘、方锦暄和A.K.Katsaras分别提出了两种Fuzzy赋范空间的定义.这些概念既是赋范空间概念的推广,又是特殊的Fuzzy拓扑线性空间.在随后的中讨论了这两种定义之间的关系以及Fuzzy赋范空间的一些性质,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见到对经典分析学有明显意义的Fuzzy赋范空间的具体实例,也没有见到以分明赋范空间的特性来刻划Fuzzy赋范空间有关问题的工作.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进一步研究Fuzzy赋范空间,试图探讨Fuzzy赋范空间与经典分析的相互渗透.文中所得结果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一族分明赋范空间之间算子的某种意义下的等度连续性和一致有界性给出Fuzzy赋范空间之间的算子(未必线性)连续性和有界性的充要条件,同时在这里首次引入在经典分析学中有重要作用的两个具体的Fuzzy赋范空间来说明以上所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易浩晗 《河南科技》2024,(2):121-126
【目的】对自媒体洗稿的行为属性进行界定,分析传统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实质性相似+接触”应用到自媒体洗稿问题上存在的困境,探究更具操作性的自媒体洗稿侵权认定方法。【方法】从自媒体洗稿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并进行相关概念辨析,明确自媒体洗稿行为本质。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不同的“实质性相似”判断方法的认定思路。【结果】洗稿行为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变换表达,但仍与原文基本意思保持一致的行为。在对洗稿作品进行侵权认定时,实践中的“整体观感法”“抽象分离法”和“结合法”,各有利弊。【结论】在对作品进行侵权比较时,可考虑将作品逻辑链作主要参考因素。对“结合法”进行改良,先对作品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再以普通读者的视角对作品的逻辑链进行比较,看洗稿作品是否会对原作品产生替代。  相似文献   

18.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五大文体之一,而为外国文学所没有,是真正唯一的国粹。所以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教授在翻译我的赴美讲学的讲稿──《汉赋讲稿》时,就直译为“fu”。他在为该书稿作序时还特加解说:“在英文和西方的其他语言里,没有与赋这种文体相对应的名称,……如果中国文学的词汇能够进人西方文学词汇成为其一部分,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就不必因为用中文原名而不安”。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古代文学诸文体中,却没有任何一种文体象赋那样,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人们如此漫长的无休止的批评和斥责。我推测大概从她降生之…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1,(2):71-76
唐代是赋序发展的转变期,既延续了两汉所确立的赋序基本特征,又因唐代社会发展和唐赋变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新的风貌。唐代赋序内容丰富,在颂美讽谏、体物写志、言史记学等主题中均体现出唐赋演进乃至唐代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既体现了唐人诗赋并举的文体观的同时,又因大量探讨律赋写作技巧的批评专著的出现而削弱了其文学批评价值。随着赋文由骈入散,唐代赋序的散体化风格特征逐步形成,并终成定式。作为赋与序交织而成的产物,唐代赋序既与唐赋演进密切关联的同时,又保有其独立的文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中关于赋体起源流变、类别品目、体制结构和历史发展的总结和论述,不仅具有梳理、归纳赋体发展情况的文学史意义,且与《文心雕龙》的整个文论系统构成关联紧密的一体,是史与论、微观与宏观等多重视角的纵横交叉,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体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