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领域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  相似文献   

2.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领域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和省级  相似文献   

3.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领域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和省级以上的研究院(所),二分之一以上的主要公司和牧场,  相似文献   

4.
正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基地为平台,以畜牧学、草业科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发展等优势学科领域为基础,整合国内外相关创新力量组建而成。由西南民族大学牵头,按照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三个层面运行,包括了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草地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研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和省级以上的研究院(所),二分之一以上的主要公司和牧场,此外还得到了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汇集了7个国家级、4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9个国家、省部级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抗逆牧草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立足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面向国家战略及地区发展需求,以高寒草地畜牧业和生态恢复为研究内容,实现高原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有植物资源创新及育种利用、生态学、放牧与草地管理研究与示范、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等。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独特但经济不发达的特殊区域。近30年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但人口与经济增长加快,人地关系紧张、人兽矛盾凸显。通过对区域发展现状与可持续性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提出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及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历史悠久且文化多样的民族聚居区、高原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促进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有生态文明引领战略、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生态严格保护战略、特色适度发展战略、农牧结合协同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基地总部总部位于四川省红原县,建有使用面积13000m~2的实验中心、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和后勤中心,以及科研、试验、示范和推广场地6300亩,拥有总值2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能容纳100余人同时进行教学科研、会议培训、实验实习等。科技园区高原畜牧业科技园区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园区特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试验园区民族文化旅游暨牧民新村、新生活示范园区科研团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3):446-452
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我国第一批"2011计划"中的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保障体系、创新生态组织、创新生态动力和创新生态能力是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融通创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科技》2020,(2):1-9
融通创新是大中小企业通过与外部创新网络中不同主体(产业伙伴、知识伙伴、政府机构、创新中介机构等)进行资源融合互补、知识协同共享、共创价值实现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并探索融通创新的特征内涵和商业实践,最后从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创新文化等三方面提出了实现融通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是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及西南民族大学党政领导的支持关心下,以传统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托西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民族药物重点实验室和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长期致力于民族医药理论及药物开发的创新性研究团队。团队以"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与基础理论研究"、"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特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切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面临的特有问题和突出问题,作出建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协调机制的顶层规划,确立了生态保护第一,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特殊保护,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保护优先、预防先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在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该法与其他国家立法的关系、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当代与子孙后代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公共管理部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施行,为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夏胜 《果洛科技》2005,(2):9-16
青藏高原被称为仅次于南北极的世界第三极,其特殊的地理条件蕴育了独特的高寒干旱环境.以草地生态为主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系统.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青海乃至全国的气候环境。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典型的高原型,荒漠化的生态特点,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但青海西南部又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长江及其澜沧江的发源地,黄河干流在省域内流长达1959公里,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是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生产力进步,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内容.青藏高原标准化牧场的设计,以"生活三化"和"生产三化"为基本原则,通过对标准化牧场建设的参数指标进行设计和控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改善牧民住房质量,完善畜牧生产建设标准化等内容.通过种植养畜,走建设养畜的道路,探索一条从根本上解决高原生态环境与生态畜牧业的矛盾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草食家畜品种改良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开展的以羊养殖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结果,初步报道了在荒漠化草原地区以草食家畜良种繁育与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藏山羊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及生态地理比较法等方法研究表明,藏山羊主产区约分布在北纬26度-36度之间的生态地理区,以我国青藏高原为分布中心,藏山羊有两个生态类型,即高原型和山谷型,二者其分布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羊的体格、毛被特征、解剖特征、血液生理指标及生化遗传标记等方面均有差异,可按不同的生态类型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5年,原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9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改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更改为现名。是国家民委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民族院校重要的学术阵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40余年的办刊历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双百方针",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发展、追求学术创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建设绿色山西的实际,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山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应注重的问题:明确土地资源权属以调动和保护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以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加大退耕还林(草)力度以营造畜牧业生产的安全环境,加强水利建设,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2018,(11):4-8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是当前河南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当前河南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做好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推进协同发展的生态网络,打造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以推进新型制造模式为抓手,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5年,原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9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改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更改为现名。是国家民委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民族院校重要的学术阵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40余年的办刊历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双百方针",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发展、追求学术创新"为己任,坚持"建精品队伍,办精品期刊,创精品栏目"的发展方向,注重"质量立刊,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5年,原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9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更改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更改为现名。是国家民委主管,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民族院校最重要的学术阵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40余年的办刊历程中,始终坚持党的"双百方针",以"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学术发展、追求学术创新"为己任,坚持"建精品队伍,办精品期刊,创精品栏目"的发展方向,注重"质量立刊,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