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万荣面塑的制作工艺包括传统土法制酵、蒸笼、捏形、着色等工艺,深入民间,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型、着色等,都是精益求精。8道工艺,道道有讲究。制作原料:小麦粉、红枣、核桃、黑豆、红豆、食用色素等。制作工具:擀杖、刀、剪子、筷子、梳子、竹签、面盆、发面褥、灶火、蒸笼等。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正式授予山西"中国面食之乡"的称号.山西对于面食的制作和食用,可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众多面食中,面塑绝对是独具特色的,它既表现出高度的技术性,又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性—一既在技术上达到"形"的精美,又在艺术上体现"神"的韵味.这样的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追溯代县面塑历史 面塑,又名面花,在民间又被称为花馍、礼馍、面羊、面人人等.山西面塑分蒸、焙、油炸等多种制法,以蒸为主.张桂英告诉记者,她所制作的是代县面塑,正是蒸制而成的.代县面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当时,捏面人人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相似文献   

3.
正面塑是用白面捏制成的各式造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是山西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岚县面塑历史悠久,沿袭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岚县面塑制作工序复杂,从和面、塑形、蒸制到插花、着色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大拇指和食指的灵巧配合下,通过揉、搓、压、剪、捏、推等手法制作成各种花草、水果、花鸟虫鱼等。该项技艺在2009年被列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面塑花糕圆形、夹层、上盖合成的园扁形花馍,出笼后在顶部插上所需面花。花馍用圆形、桃形、鱼形等面团作为花馍主体,出笼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此类花馍多以动物和物品为主,制作方法有分件组合、一次成形两种。如老虎花馍,制作时把耳朵、  相似文献   

5.
方方 《科学之友》2013,(11):18-19
闻喜县地处山西省南部,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神农"后稷稼穑之地。其地理位置因三面环山,水土气候特异,光照充足,所产小麦粒饱质优,粉质纯白而有筋丝,再加上特有的蒸制工艺,所蒸之馍松软可口,别有一番风味。千百年来,人们三餐以馍为主食。在历史发展的悠悠岁月里,勤劳、智慧的劳动者,把对大自然的感恩,对生活的感悟,对已故亲人的追念,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种种殷殷之情通过灵巧的双手,赋蒸馍以灵气,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精美的面塑艺术。由于蒸馍花式各样,从而被命名为闻喜花馍。  相似文献   

6.
正面塑,民间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流行于整个黄河流域,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都有制作面塑的习俗,各地叫法不一,形态各有特点。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  相似文献   

7.
宋方华 《科学之友》2013,(11):26-27
2013年5月,在山西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邂逅闻喜花馍传承人———闻喜文化馆馆长支建康后,口头约定我刊"传承"版块要作"闻喜花馍"这一非遗项目,支馆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对他的采访。但之后多次电话约访都没能成行,主要原因是近期闻喜县宣传口事务繁多,支建康常出差在外地无法分身。因定下专题后刊物的出刊时间不能随意改变,因此只能在国庆节休息期间对支建康作了电话采访。由于受访时间紧,所以在拨通了支建康的电话后,记者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定下本期"传承"版块作"闻喜花馍"这一非遗项目时,我心里隐隐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是因为闻喜,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那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而闻喜花馍,对我来说,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那是伴我自小长大的物是,是养我育我的食粮。我的母亲在村里算得上一个巧手,一年中的各个节日,她都会捏制各种含意的花馍来纪念。在策划这个选题时,我心里稍稍也有一种担忧。从大的方面讲,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不仅在城市甚至在农村,电饭锅、微  相似文献   

9.
老字号面食绝活传承之路为了展示郭杜林国饼的魅力,4位老人支起摊子,戴着清朝小帽,现场为消费者上演了独家绝活。从和面、配料、制皮,再到码盘、装饰、烤制,十余道月饼制作工序以及先辈口传心授的工艺绝技在观众面前展露无疑。看着满脸皱褶的老人,再看看他们精湛的技艺,我们在惊叹之余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0.
泥塑看起来只不过是用泥巴捏的小东西,实则不然,泥塑是一种文化,捏做泥塑也是需要掌握制作要领的,而且要多练才能得其精华并找到创作的艺术灵感。制作要领在黏土里掺进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种种人物的泥坯,晾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  相似文献   

11.
<正>制作一件砖雕需要多道复杂繁重的工序,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山西清徐砖雕要经过如下12个步骤、30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正郸城泥塑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四步:揉泥、捏制、晾干、打磨。相比泥塑,钧瓷的生产工序极为复杂,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作、成形、素烧、釉烧、检选等数十道工序。张振福以自己的泥塑技法为基础,汲取钧瓷的传统制法工艺,把钧瓷彩釉制作工艺和泥塑完美结合,为泥塑穿上了华丽的钧瓷衣裳,成功研发出了"钧瓷泥塑"。那么,钧瓷泥塑是如何制成的?且看张振福手捏窑烧下的泥土"变身记"。  相似文献   

13.
笔头制作 笔料工序 主要是对制笔头的动物毛原料进行拔取、分拣、归类的工序.羊毛原料采购来的状态是一簇簇粘连在表皮组织上的毛,不需要拔取(从动物皮肤上).以前兔毫是连兔皮带毛一起采购的,需要从兔皮上把毛拔下,称为"施兔皮".具体方法是:将兔皮浸泡在水中,浸泡时按一层兔皮一层草木灰叠放,一段时间后兔皮腐烂,然后把毛拔下,这样不会损伤毛毫.  相似文献   

14.
蒲公英是春天夏天草地上习见的一种野草。它的那有倒向羽裂的叶子,呈莲座形贴地而生,那花莛上的头状形花序开出黄色的花,那果实有个喙,喙上有一丛白毛,犹如一柄降落伞,可随风飞到好远处去,还有那全草含的白色乳汁……这一切,让人们记住了它,认识了它。  相似文献   

15.
慧心 《科学之友》2013,(6):24-25
猫耳朵,山西人也称之为"圪垛儿""圪搓面"。据《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圪搓面本是为祭雁而制,元代骑马射猎者却奉为获猎之吉食,称为"马乞",进入了御宴当中。山西太原亦将圪搓面称为"麻食"。可见,猫耳朵在元代就开始流行发展了。明清时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间普遍食用,并传播到陕、冀、鲁、豫乃至江南一带。猫耳朵可用荞面、小麦面,还可用豆面、莜面、高粱面等原料,制作时可以在案板上,也可  相似文献   

16.
子衿 《科学之友》2013,(6):20-21
山西百姓的饮食习俗在北方地区是非常独特的。特殊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而独特的面食文化又孕育了山西人特殊的饮食习俗。嗜好面食,兼喜汤饭山西人嗜好吃面,夸张地说,每顿饭几乎是无面不足、无馍不饱,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这是在自然条件、历史源流等背景下形成的。山西粮食作物应有尽有,品种多达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4,(8):73
AA制的赞成者如是说:张小雨(33岁,会计):和陈如真相反,我刚结婚时倒没有实行AA制,可是老公需要赡养老家父母,这我倒也能接受,气人的是他那几个农村弟弟都成家了还老把他当靠山,动不动就伸手要钱。后来我们干脆实行AA制,省得成天为钱吵架。莲子(29岁,保险推销员):我不喜欢管账,本来想让老公掌权。可是从谈恋爱时起我就发觉他实在小气,我想买个化妆品他都要罗嗦半天;而且又私心太重,成天担心我把他的钱送给娘家花。所以一结婚我们就实行AA制,反正这年头女人只要有份工作就不愁养不活自己。至于有了孩子后怎么办,到时再说吧。林京华(24岁,…  相似文献   

18.
老字号面食绝活传承之路 为了展示“郭杜林”国饼的魅力,4位老人支起摊子,戴着清朝小帽,现场为消费者上演了独家绝活.从和面、配料、制皮,再到码盘、装饰、烤制,十余道月饼制作工序以及先辈口传心授的工艺绝技在观众面前展露无疑. 看着满脸皱褶的老人,再看看他们精湛的技艺,我们在惊叹之余陷入沉思:太原像这样曾让我们骄傲的传统面食技艺还有多少?在几年或者几十年后,这样的技艺又会剩下多少?  相似文献   

19.
蔺涛 《科学之友》2010,(6):12-17
绛州澄泥砚生产制作的主要环节有12个,而其中每个环节都还有一些细碎的小工序,共计70余道。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旧成都的民间艺术,人们自然会想到"倒糖饼"(今称"糖画")、"捏面娃娃"、"吹糖哨子"等等,却忽略了"车甘蔗"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