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隐蔽性强的特殊油层,勘探潜力巨大。研究区低阻油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测井响应特征在油水层的对比度较低,造成测井解释困难。为此,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其次,将测井、气测录井以及生产开发资料相结合,针对研究区气测烃组分数据的特点,改进了含油气丰度计算方法用以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结果表明:弱水动力环境和压实作用是低阻油层的宏观成因,孔隙结构复杂导致的高束缚水饱和度是普遍微观成因,天然淡水水淹成藏模式导致的油水层矿化度差异是主控成因。改进的含油气丰度能够有效定量的识别研究区低阻油层,解释符合率达到84.7%,可以为渤海A油田低阻油层的挖潜工作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3.
黄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2):83-84
本文针对沾化凹陷南部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认识不清这一制约勘探的主要问题,对油气成藏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通过油藏解剖明确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源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油气运移起始点,微幅构造脊控制油气平面运移路径,储盖组合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最后总结三合村地区馆陶组油气成藏模式为它源阶梯式侧向运移浅层成藏。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明晰渤海海域C油田馆三上段与馆三下段油层电阻率差异明显的问题,选取岩心样品,基于孔隙度测定、渗透率测定、压汞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和薄片观察,系统分析了孔隙结构对油层电阻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低阻油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其相关性显著低于正常电阻率油层;(2)相比于正常电阻率油层,低阻油层孔径中值更低;(3)低阻油层孔隙结构表现为2种类型,第1类以微孔隙为主,对水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第2类微孔隙和大孔隙均存在,且微孔隙更为发育,孔隙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束缚水饱和度高。相比之下,第1类储集空间电阻率更低,表明微孔隙对电阻率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4)低阻油层主要发育片状喉道,接触类型为线接触,随着电阻率的增大,喉道类型逐渐转变为原生孔,接触类型逐渐转变为点接触。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心、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试油及矿化度分析等资料,分析研究Muglad盆地南部Aradeiba组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其形成受沉积、成岩、成藏等多种作用的综合影响。泥质沉积背景下,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复杂的孔隙结构是形成Aradeiba组低阻油层的岩石物理成因。Aradeiba组主要砂体类型为三角洲前缘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横向相变快,油气规模小、高度低,而远砂坝、席状砂砂体厚度薄,砂泥互层沉积,整体泥质含量高,均易于形成低阻油层。Aradeiba组砂岩属于早成岩阶段B期,溶蚀作用、石英次生加大等,使得孔隙结构复杂,并且所含粘土矿物以蒙脱石等附加导电型的粘土矿物等为主,低阻油层发育。反向断块构造幅度低、成藏高度小,岩性或成岩圈闭范围局限,成藏复杂,多套油水层发育,形成低阻油层。 相似文献
7.
研究四川盆地北部柳湾乡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简称“灯三段”)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综合剖面详测、薄片组分鉴定及样品地化数据分析等,对灯三段混积岩的成因及特征进行研究,最终确立灯三段古环境沉积模式。灯二段与灯三段之间呈假整合接触,灯三段下亚段(18.98 m)为混积潮坪相的石英砂岩-泥晶白云岩的混积岩层,上亚段(30.1 m)为潟湖相的泥岩-粉砂岩层。Sr/Ba、V/Ni、U/Th、V/Cr与V/(V+Ni)质量分数比值等痕量元素参数表明灯三段沉积时期主体是滨海相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其中部分白云岩段是氧化环境。灯三段沉积初期受桐湾运动Ⅰ幕的影响,海水动荡导致陆源碎屑物与碳酸盐岩相互影响,产生混积岩层;后期海平面下降,沉积碎屑岩。灯三段碎屑物质来源与古地貌指示桐湾运动Ⅰ幕时期汉南古陆发生隆升并伴随海平面的下降,为盆地内提供陆源碎屑物从而形成混积层序。 相似文献
8.
渭北西部地区加里东构造带由一系列走向近东西、南倾北倒的紧闭倒转褶皱和叠瓦状逆冲断层组成。该带大致沿泾川-富平北西西一线以南呈近东西向延伸,推测向东可延入渭河地堑基底,其形成与北秦岭构造带形成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孤东油田东营组发育低阻油层 ,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 ,在油层解释工作中经常被遗漏。根据孤东油田东营组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 ,结合不同类型低阻油层的具体特征 ,对造成该区低阻油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孤东油田油层水矿化度高 ,构造平缓 ,油藏动力小 ,油层含水饱和度偏高 ,多套油水系统以及原油性质存在的差异 ,这些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认为 ,对低阻油层的解释工作要从成因角度考虑 ,重视薄层和测井曲线特征异常的层段 ,从而开发出低阻油层的潜在储量 ,以保证油区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石炭统羊虎沟组23件泥岩样品中主元素、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羊虎沟组沉积环境与构造指示意义.结果表明:CIA与ICV指示古风化条件为中等化学风化,Rb/Sr与Sr/Cu反映古气候为温暖湿润环境,Sr/Ba与Th/U显示古水体盐度为过渡相半咸水环境,V/(V+Ni)与δU值表明属于弱氧化-还原的过渡环境;根据La-Th-Sc、Th-Sc-Zr、Th-Co-Zr、(La/Yb)-∑REE以及(La/Th)-Hf判别图解,认为研究区整体为大陆边缘型构造背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源区.研究区羊虎沟组的沉积环境为温暖湿润、弱氧化-还原性的过渡相半咸水环境;受阿拉善古陆活动大陆边缘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被动大陆边缘的共同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沉积期属于南北挤压、西部裂陷拉张的边缘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1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5-32
为了进一步促进芦草沟组非常规油气勘探,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已有页岩气调查井钻探成果对芦草沟组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所呈现出的三段性特征明显,因此,将芦草沟组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组合段。芦草沟组包含了扇三角洲及湖相沉积体系。上段为前扇三角洲至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以灰黑色炭质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夹层为显著特征,是最优质的区域性重点烃源岩,具较好页岩气勘探潜力。中段为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沉积,以灰黑色炭质泥岩与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互层为显著特征,可构成具良好勘探潜力的致密储层;下段为扇三角洲平原-前扇三角洲沉积,岩性组合横向变化较大,由砂砾岩、粗细砂岩过渡为粉砂岩及灰黑色炭质粉砂质泥岩,既是常规油气目标层,又具非常规勘探潜力。芦草沟组自下而上整体呈现为一个相对湖平面上升的湖扩过程。 相似文献
12.
南堡35-2油田空间流体性质变化规律表明,油田断层长期处于活动状态,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结合油田含油区块空间分布特征,对明化镇组油源断层进行了综合识别。从明化镇组油源断层的识别出发,分析认为南堡35-2油田属于"网毯式"油气成藏模式;边界大断层、区域不整合面为深层"油源网",断至馆陶组顶部的次生断层为浅层明化镇的油气"聚集网";而馆陶组大套砂砾岩体作为临时仓储层连接深层油源网、浅层聚集网,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充当"毯"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从馆陶组录井油气显示异常,同时结合其成藏阶段性分析,认为在馆陶组顶部南、北高点存在规模性油气聚集的可能性较大,具有增加近300×104t石油地质储量的潜力,为该油田增储上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位置估计的处理异点的功能;给出了汉培尔三参数位置估计及尤伯位置、尺度同时估计的算法步骤;并以实例验证了这两个算法程序的可靠性,解决了数据中混入异点后算术平均值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饶阳凹陷馆陶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砂体展布、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结果表明:馆陶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与7个短期旋回;馆陶组底部两短期旋回中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余地层为曲流河沉积,受控于物源方向、古地貌及断裂体系,河道砂体呈近源粗带、远源细带、北北东向弯曲展布的特点;馆陶组划分为Ng3-(3+2)/Ng3-1、Ng2-2/Ng2-1及Ng1/Nm底部泥岩3套储盖组合;断层纵向输导能力强、储盖组合配置良好的留路构造带为饶阳凹陷馆陶组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野外剖面及室内薄片观察,通过分析主要岩石类型及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震相特征,对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研究,依据生物(屑)灰岩、礁灰岩和硅质岩等岩相发育规律以及地震地层结构和地层厚度变化特征,认为茅口组发育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斜坡—盆地等沉积亚相,总结出了开阔海夹点礁、开阔海夹点滩、台地边缘滩和灰质—硅质盆地等4种沉积微相组合,明确了沉积相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台地边缘高能生物滩平面上呈条带状在剑阁—元坝—龙岗一带规模发育,生物(屑)灰岩的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生物体腔孔发育,物性好,是优质储集层发育带;川西海槽和广元—旺苍海槽茅四段的硅质岩和泥岩有机碳含量高,则是优质生油岩,优越的沉积环境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生油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白坭组的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我项沉积学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新近发现的白坭组砂砾层应归属河流冲积相沉积,并不能代表有过海侵期,它们的沉积年代,TL测年数据均为中更新统。 相似文献
18.
伴随能源结构调整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热点。通过地质资料整理、地温梯度计算、热储厚度解释、水质分析及采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X平台馆陶组地热地质条件,明确了地热资源潜力。研究表明,研究区馆陶组热储岩性以砂岩为主,砂地比介于36.5~54.9%之间;层顶界埋深在2160m~2340m之间,底界埋深在2880m~2996m之间,热储层有效厚度在223.4m~349.6m;热储层孔隙度介于11.4%~39.0%之间,渗透率平均为348.8×10-3μm2;地层温度介于80.8℃~95.6℃。热储资源量为10.683×1018J,折合标准煤约3.65亿吨;在流量为120m3/h的采灌平衡的条件下,得出地热水开采稳产30年的采灌井合理间距为400m。研究结果为我国含油气盆地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探开采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碳氧同位素和岩石物性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南部龙王庙组膏盐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储层特征,探讨了膏盐岩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辅助判断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膏盐岩厚度等值线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沉积中心位于长寿—合江一带;(2)龙王庙组沉积时期膏盐岩主要形成于潮上萨布哈、潮间膏盐湖与潮下局限潟湖环境;(3)川西南储集物性较好,储层白云石化以蒸发浓缩和回流渗透作用为主;川东南储集物性较差,储层白云石化以回流渗透作用为主,两地区储层的形成都与膏盐岩沉积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膏盐岩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主要受沉积环境和后期构造作用控制;川西南地区膏盐岩对储层起建设性作用,储层分布于南充—资阳和合川—威远之间;而在川东南地区膏盐岩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储层主要分布于南川至习水一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