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同步器换档接合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较完善的同步器接合过程数学模型,推导出了通用性强的同步器接合过程的计算公式,较全面地反映了各种参数对同步器性能的影响,它适用于各种变速器传动方案,任意换档情况及同步器布置位置,并大大地简化了计算及程序编制。  相似文献   

2.
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 ,建立了液力自动变速器各换挡阶段的微分方程 ,探讨了升挡和降挡过程变速器各元件的运动和输出力矩的变化情况 ,明确了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接合元件的搭接控制原则 .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无同步器电驱动两挡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中,滑套和接合齿圈的动力学特性对换挡过程的影响,定义了滑套位置角来判定滑套与齿圈具体的碰撞情况.建立了滑套和齿圈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考虑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侧间隙以及静态误差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换挡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有同步器模型的仿真对比,证明了无同步器AMT系统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大小轴向推动力对换挡过程的影响,得到150 N为较为合适的轴向推动力.此分析方法可为选取合适的轴向推动力和AMT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首次提出根据气动摩擦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缸内气压变化的状况可将接合过程按阶段进行划分,并依此建立了准确且实用的描述接合过程空气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台架试验,证明了上述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5.
张洪艳 《科技资讯》2013,(30):89-90
本文通过对同步器换挡机械手气动、液压以及电机三种驱动方式的性能比较,分析各种驱动方式工作原理,归纳其优缺点,从而为同步器性能测试实验台驱动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戏工程机械TY320推土机为样机,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其行星变速箱建立了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为换档过程仿真与换档过程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试验对换档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系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锁环式同步器因其工作可靠、耐用,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分析了锁环式同步器元件的布置形式和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方法,应用MathCAD软件,对所设计的同步器进行了同步时间和弯曲强度校核;基于UG软件,完成了同步器零件的三维建模和装配;对锁环零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电驱动机械变速器换挡过程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动态特性,该文建立了考虑齿轮耦合振动的换挡过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中,接合套和接合齿圈在接合过程中的接触冲击由非线性接触力学模型描述,含间隙的传动齿轮非线性振动由齿轮动力学集中质量法建模描述。这2种非线性运动过程最后由统一的动力学方程耦合。考虑到接合套和接合齿圈不同的接合状态,总结了5种状态,并分别列出其耦合动力学方程,进而通过Runge-Kutta法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所得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接触冲击力,结果表明:即使仅存在微小的转速差和转角差,瞬时冲击力也高达23 800 N。该仿真结果对于接合套和接合齿圈的优化设计及提升换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回归分析进行化学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及其计算机实现过程. 在报告中还列出了回归分析法求定动力学参数的实用BASIC- FOXBASE 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结合分析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多学科动力学系统建模方法。这种新的建模技术基于拉格朗日能量法,依次生成一系列适合数值积分的微分代数方程。本书适用的建模方法是能建模和仿真的六连杆闭链机构或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等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用四大经典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和质点平衡强度理论的准则和强度条件,对单向拉压、二向拉压、纯扭转等已被认定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对低、中碳钢重新做了纯扭转求最大屈服剪应力实验。发现质点平衡强度理论的符合率较高,13个实验中的有12个符合。尤其是拉伸—剪切使剪切破坏试验变得容易,压缩—剪切使剪切破坏试验变得困难的实验现象与质点平衡强度理论完全符合;莫尔强度理论也只有当拉伸和压缩极限强度不同时才能符合;其他强度理论都与此实验不符合。特别是当三向等应力拉伸(或压缩)时第三强度理论出现相当应力为零;三向等应力拉伸(或压  相似文献   

12.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ing approach to establishing the warm compaction equation and curves by modifying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room-temperature compaction curve is presented. An enhanced factor of compacting pressur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qua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powder/die temperature and filling height of powders on green density. Compaction curves yielded from this equ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ATOMET grade iron powders. The curves show that the powder/ die temperature should reduce as the filling heights of powders increase and that in some cases warm compaction can not give rise to a higher green density.  相似文献   

13.
某型涡轴发动机试飞平台设计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某型全数控涡轴发动机它机领先试飞的技术需求,在分析研究某型战术通用直升机电气、动力、燃油、环控等设计图纸基础上,并对照涡轴发动机全数控系统的装机特点,通过试飞平台建设总体方案论证、各系统方案详细设计及相关产品的研制、试验验证等环节,中国首次成功实现了在机械液压控制的直升机上搭建全数控涡轴发动机它机试飞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将系统动力学应用到企业安全管理中。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两方面,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结合系统动力学在企业应用的需求,辨析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要素,从事故的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的角度,探求事故影响因素与安全效益的相关关系,应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做出各因素之间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流图。并指出在解决若干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安全系统动力学可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一种有益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磁悬浮离心式血泵为原型,设计制作了放大2倍的模型泵,用不同流体对泵的相似性进行实验验证发现,模型泵和原型泵具有很好的相似性;采用黄原胶溶液模拟血液流体比水的相似性更好,质量分数为0.06%和0.04%的溶液比其他浓度溶液更接近血液流体.在溶液浓度较低时,溶液的非牛顿特性对离心泵的相似设计影响较小,模型泵实测相似临界雷诺数和转速分别与相似设计的临界雷诺数和转速一致;在溶液浓度较高时,溶液的非牛顿特性对离心泵的相似设计影响较大,模型泵实测相似临界雷诺数和转速远小于相似设计的临界雷诺数和转速.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较为详细的SS7E机车在弹性结构轨道上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详细的考虑了牵引电机的弹性悬挂与各部件之间的止挡.结合试验结果,对模型及其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值与仿真计算值吻合良好,该模型能够用来分析SS7E机车的动力学性能.最后,针对该机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横向非线性异常振动现象,进行了机车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大小及工作状态对机车舒适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讨论了人体系统模型,包括人体系统的物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和信息模型.重点讨论了人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础理论,内容涉及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离散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随机性、自组织、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等诸多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付庄  刘洋  赵言正  曹其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2):2040-2043,2047
为了通过简化方法来模拟线形大分子低能构像时存在的形态,提出了球一虚弹簧模型,并分别建立了线形大分子的横向伸缩振动和轴向扭转振动模型,探讨了影响线形分子柔性的力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线形大分子中单个等效原子的伸缩振动是导致分子构象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轴向扭转振动的影响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将离散单元方法引入沙粒群分析计算的具体过程和方法。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理论,确定了沙粒与沙粒之间本构关系的各接触参数,详细讨论了接触沙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建立了沙粒群的散体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若干阶段和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对已有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行总结.为了对已有的建模方法进行评价,提出了5项指标:科学性、通用性、识别性、兼容性和高效性,指出现有的建模方法尚无法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研究满足全部评价指标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文中对今后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几个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理论建模、计算方法和试验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