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4,(3):8-11
<正>在近地点,金星距地球最近,但是在金星远离近地点的时间里,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当数水星。那么,既然水星离地球这么近,我们能登陆水星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固态行星,最近才发现,其实水星才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在近地点,金星距地球最近,但是在金星远离近地点的时间里,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当数水星。那么,既然水星离地球这么近,我们能登陆水星吗?  相似文献   

2.
当今能源危机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太阳是地球生命之源.一年中太阳辐照在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130万亿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的1万多倍.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相似文献   

3.
冥王星和柯伊伯天体在太阳系中,有6颗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人类早就知晓的。1781年发现的太阳系第七颗  相似文献   

4.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2-64
今年6月6日上演罕见"金星凌日"天象,下次"金星凌日"将等105年:科学争议——今年6月6日天空中上演了罕见的"金星凌日"天象,当时金星和太阳、地球排成了一条直线,地球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一颗"黑痣"(金星)缓缓划过太阳的脸庞,而下一次"金星凌日"天象将等到2117年。虽然金星的大小和地球最接近,它的直径为7521英里,仅比地球小5%,但金星表面温度却高达480摄氏度,大气压  相似文献   

5.
从太阳周年运动、回归运动、周日运动是地球公转和自传的反映看,太阳的3种视运动形式,对应着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存在对应缺失问题。通过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宇宙形态进行研究,发现地球除公转和周日自转外,还有一种自转形式:“地球周年自转”,它和太阳回归运动相对应。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东向西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周,使地球有了太阳西升东落的年昼夜交替和四季分明的环境。“地球周年自转”是与太阳相对而言的,它和地球公转不同。把形式和性质不同的太阳回归运动与太阳周年运动归属到一类问题中,认为它们的奥运动都是地球公转,这是人们对地球基本运动形式的认识缺失。发现“地球周年自转”,在教育教学领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6日,太阳系如期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戏——金星凌日,凌日时间长达6小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最佳观测地区。何谓金星凌日?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依次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简单说来,即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金星凌日现象的出现间隔,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环。即,上上次金星凌日发生在1882年12月,上次在2004年6月,而下次则预计要到2117年12月。  相似文献   

7.
无法预测的“后天”:据推测地球平均每1亿年有可能被直径为1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撞上一次的危险,其破坏力相当于40亿枚广岛原子弹的力量,对小行星的监测与观察势在必行。离开成长的母体,离开高速旋转的轨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6日,太阳系如期上演了一场世纪大戏——金星凌日,凌日时间长达6小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最佳观测地区。何谓金星凌日?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依次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简单说来,即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金星凌日现象的出现间隔,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环。即,上上次金星凌日发生在1882年12月,上次在2004年6月,而下次则预计要到2117年12月。  相似文献   

9.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想像一下,如果小行星碰撞地球,并未导致恐龙灭绝消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存在如何影响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呢?6600万年前一颗15000米直径的小行星碰撞地球,造成我们现今无法想像的一场灾难!这颗小行星碰撞产生的破坏性,相当于大约1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一颗巨大的放射性火球在每一个方向燃烧了数百公里,并引起了全球性海啸。甚至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企业欲斥资100亿美元打造能全球巡回的最大船,这艘以太阳能和波浪能为动力的海上"漂浮城"每两年环绕地球一圈。据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由之船国际公司已公布其海上漂浮城"自由号"的设计图。这艘史无前例的船身长1.6千米,共25层,重270万吨,相当于目前全球  相似文献   

11.
在太阳系中,有6颗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一是人类早就知晓的。1781年发现的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国际上以希腊神话中天神优拉纳斯(Uranus)的名字命名,汉语中定名为“天王星”。1846年发现的太阳系第八颗行星,又以罗马神话中海神的名字纳普丘(Neptune)命名,汉语中定名为“海王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第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离极自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基本运动的反映,“地球离极自转”形式被太阳视运动反映出来了。人们以中国的5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为参照,发现北回归线每年持续南移14米。北回归线南移是一种太阳视运动,它所反映的是地球南北方向的运动形式。地球南北极点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移动,地轴却指向天北极不变,这证明地球本体在作离极运动。南北方向的“地球离极自转”现象,被太阳视运动和地球离极运动双重证据所证明。由于其它自转形式的参与,地球离极自转的自转轴收缩到了黄轴和地轴的交点上,轴变成了点。地球离极自转使地球上南北极有煤和60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热带有冰川遗迹,岩石中有反向的剩余磁场等,也使诸多地球现象成了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3.
<正>"木卫三"不但是木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根据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这颗卫星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其液态水含量超过地球。根据测算,这片地下海洋深度约为10万千米,相当于地球上最深海洋的10倍多。它存在于150千米厚、主要由冰层组成的地表下。木卫三是由伽利略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体积与水星相当的它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拥有磁圈的卫星。从20世纪7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0):F0003-F0003
众所周知,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贮藏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据报道,每年地球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植物体总量达2.2×10^11吨,其中30%~40%是纤维素,内含巨大的能量,相当于6.1~8.0×10^11吨石油,  相似文献   

15.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作为宇宙组成部分的太阳系一共有9颗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除了9大行星以外,还有60颗卫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难以记数的慧星和流星等。它们都离我们地球较近,是人们了解得较多的天体。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茫茫宇宙空间还有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于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大会上投票通过了行星定义专业委员会提交的七易其稿并几经修订的《行星定义》决议案。根据新的行星定义我们太阳系共有3类天体族群。它们是行星(planet)、矮行星(dwarf planet)和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太阳系共有八个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经典行星。第一批确认的矮行星中有谷神星(Ceres)、冥王星和2003UB313。太阳系小天体中包括小行星(asteroid)、海外天体(TNO)、彗星等其他小天体。今后全世界的天文机构、天文教学、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都将自觉地遵循这个新颁布的行星定义。IAU是世界各国天文学家和天文学术团体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学术组织,成立于1919年。由于天文学是国际性极强的科学,诸如时间标准、时间系统和服务、所有的天文常数、一切天文基本数据和数值、星座界定、各种天体的命名、天文名词和术语的规范等,无一不需天文界协调和一致化。IAU正是全世界天文学家众望所归的天文之家。新行星定义确认的太阳系仅有的八个行星都是1900年前为人所共知。划归矮行星的谷神星是1801年发现的第一个小行星,它是迄今发现的总数超过60万个小行星中最大的一个。谷神星的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中,4.6个地球年公转一周。冥王星于1930年发现。以前,一直被公认为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按照新的行星定义被归类为矮行星。暂时编号2003UB313并取名“齐娜”(Xena)的天体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发现的总数已超过1000的海外天体中最大的一个。二、认识行星的历程新的行星定义的问世是人类不断深入探索宇宙和认识太阳系的必然结果,也是天文学进展和成就的一个标识。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还有五个在天穹群星中不断穿行的明星,遂称之为“行星”,以别于所有那些在天球上的相互方位看上去似乎永世不变的“恒星”。我国自西汉以来,将五个行星冠以五行之名,称之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16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确认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都是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从此人们得知,太阳系中共有六个行星。1781年旅英德国天文学家赫歇尔用望远镜发现了土星轨道之外的天王星,使行星成员增加到七个。从1801年起,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区间,不断地观测到为数众多的环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和已知的行星比较,它们的质量都要小得多。遂取名为“asteroid”,意为“小行星”。还称“minor planet”,中文名定为“小行星”。为了区别二者,又将“行星”冠上“大”字。从此就有了“大行星”的名称。随着天文学的进展,1846年和1930年相继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从此就有了众所周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之说。但冥王星的发现对太阳系的行星系统的已有认知造成了困惑和挑战。直到19世纪末,天文学家为太阳系勾画的图像和特征是一个盘结构的外形,太阳居中。八个行星聚集在盘面附近以逆时针方向沿各自的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这个盘面称“黄道面”,投影在天球上称“黄道”,黄道附近天区称“黄道带”。从地球看上去,七个行星都运行在黄道带内,只有水星轨道有所偏离,和黄道有7°倾角。行星共面性是太阳系的一个特征。此外,八个行星分成两群。内围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质量和体积较小的岩态天体,称为类地行星。外围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质量和体积较大的气态天体,称为类木行星。在两群行星的轨道之间是成员众多的小行星主带。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公转都沿偏心率不大的近圆轨道。近圆轨道是太阳系行星另一特征。19世纪末启动的海王星之外的未知行星的搜索起因是鉴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观测数据与理论计算预期值有残存的、但又不能忽略的不相符,从而预期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理应还存在一个具有引力干扰能力的天体。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30年,果真搜索到一个海外天体,后取名冥王星。但随后的研究指出,冥王星的质量比预期的小得多,比月球的还小,它的引力微弱,不足以解释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动异常。冥王星轨道偏离黄道面,倾角达17°。轨道扁椭,偏心率比其他行星的都大。当它在轨道近日点附近时,离太阳比海王星还近。这样,冥王星的共面性和轨道近圆性都偏离了行星系统的共性。此外,冥王星既不是类地行星的岩态,也不是类木行星的气态,而是冰态小天体。1978年,借助大型光学望远镜发现一个冥王星的卫星,取名“卡戎星”。根据双天体相互绕转的观测,精确地计算出它们的大小和质量。冥王星直径约2300千米,只及地球直径六分之一多,质量是地球的千分之二强。而卡戎星和冥王星相比,却不是个“小月亮”,直径约1200千米,超过冥王星的一半。它们很像是一个双天体系统。1986和1989年,旅行者2号行星际飞船先后飞掠天王星和海王星,取得近距离探测资料,更新了诸如大小、质量、自转、公转等基本参数。对比观测时间跨度更长的轨道资料和理论计算新值,表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运行异常现象的严重程度缓解,搜索质量更大的海外行星的必要性大为缩减。1992年,运用威力强大的光学望远镜发现一个海外小天体,证实1951年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柯伊伯关于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存在一个环带形的短周期彗星库的理论预期,遂将其命名为“柯伊伯带”,并将带中小天体称为“柯伊伯带天体”(KBO)。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盘结构的外围环带,内缘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缘距离太阳约50天文单位。到2006年,已发现的KBO超过1000个,因为它们的轨道均在海王星之外,统称海外天体(TNO)。它们都是冰态小天体,轨道普遍具有较大倾角和较大偏心率。其中大的直径500~600千米,100~200千米的为数不少,不到几千米的则超出当前望远镜视力所及,估计大于1千米的KBO的总数以百万计。自从KBO确认后,天文学家多认为冥王星实为一个KBO,也许是其中最大的一员,当然,可能还有尚未发现的更大些的。如果将19世纪末以前熟知的八个行星称为“大行星”,那么冥王星一类的天体能进入“大行星”的行列吗?能将冥王星从“大行星”一族中除名吗?再发现和冥王星不相上下的天体能将之收入“大行星”队伍吗?另一个挑战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到2006年已确认拥有行星和行星系的恒星超过200个。外星行星(exoplanet)的存在是恒星世界的普遍现象之说已是共识。在环绕恒星的天体中哪些是行星?哪些不是?看来,现代天文学迫切需要内涵更为明确、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行星定义。不出所料,新的发现接踵而来,困惑不断。进入21世纪后,2002年首先发现一个直径可能超过600千米的海外天体,取名Quaoar。最后划归小行星一族,编号为50000,中文名定为“创神星”。2003年,观测到另一个海外天体,暂时名2003UB12,后取名“赛德娜”(Sadna)。直径估计超过1000千米,轨道十分扁椭,近日距76天文单位,远日距960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1500地球年,经过争议后,可能归属是KBO。当年,又发现一个暂时名2003UB313的天体,发现者于2005宣布,根据初步测定,直径约2400千米,近日距38天文单位,远日距97天文单位,公转周期560地球年。同时宣称,它是第十行星,并取名“齐娜”(Xena)。究竟如何归属,说法不一。IAU于2003年第25届大会之后,执行委员会组建了一个由7人组成的行星定义专业委员会。这个新建的组织经过两年的研讨,于2006年7月向第26届大会郑重提交了一份《行星定义》决议草案,并于8月24日大会通过了“行星系科学委员会”修订的《行星定义》和《冥王星定义》共两个决议。《行星定义》(此决议包含了行星的定义、矮行星的定义和太阳系小天体的定义):(一)行星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1)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2)具有足够质量来克服刚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3)清空其轨道附近的近邻天体。(二)矮行星是一个满足下列四个判据的天体:(1)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2)具有足够质量来克服刚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3)不能清空其轨道附近的近邻天体;(4)不是一个卫星。(三)除卫星外,环绕太阳运行的其他天体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在太阳系中满足上述行星定义三个条件的天体共有8个,即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之为“行星”、还有一种天体称为“矮行星”(“矮”字意为质量、体积等较行星小)。已确认的第一批的矮行星中有谷神星、冥王星和2003UB313。在今后几个月或几年内,IAU还将确认更多的矮行星。今日IAU已列出了十多个矮行星候选体名录,可能还会不断增减其数目,并将进一步了解现有候选体的物理本原。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大多数小行星、大多数海外天体、彗星以及其他小天体。《冥王星定义》:根据上述定义,冥王星是矮行星,又是海外天体的一个新类型中的原型。对《行星定义》和《冥王星定义》的几点说明:1.行星定义专业委员会曾将质量超过5×1020千克,直径大于800千米的天体作为具有足够大的质量的判据。2.对于两个或更多个天体组成的多天体系统,如果主天体满足行星三条件,则定为行星。如果天体系统的质心位于主天体之外,满足行星三条件的次天体也是行星;不满足这些准则的次天体则是卫星。按照这一定义,冥王星的伴星“卡戎星”应是一行星,二者组成一个双行星。对此IAU尚未取得共识。3.在草案中曾认为,如果今后能确认智神星(小行星2号)、灶神星(小行星4号)和健神星(小行星10号)也都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它们也应划归为行星,都将称为“矮行星”。对此,最后因仍有歧见而未定论。4.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大多数小行星(asteroid)、近地天体(NEO)、火星—特洛伊族小行星、木星—特洛伊族小行星、海王星—特洛伊族小行星、大多数半人马族天体(centaur)、大多数海外天体(TNO)和彗星。新的命名系统不再用minor planet来称谓小行星。5.凡具有小倾角和近圆轨道的天体即是能不与其他天体轨道重合或相交的清空轨道;而大倾角或(和)大偏心率轨道则不是清空轨道。例如,冥王星的轨道就与海王星的相交。6.草案中曾将太阳系的行星称为“经典行星”(classical planet),将冥王星视为“类冥行星”(pluton)的原型,但这两个名称均未取得共识,而未被选中。7.草案中创造一新词“微型行星”(planetoid),最后未得到认可。三、后记新的行星定义严谨、明确、可操作性强,标示天文学的进展和成就。行星定义不仅内涵清晰,而且量化。20世纪编纂的太阳系行星定义,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1979):行星——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又如,《天文学名词》(全国科技名词委,1998):行星——围绕太阳或其他恒星运行的质量不超过木星的较大天体。这两个不同版本下的定义都对,但都广泛有余,量化不足。新的行星定义则既是广义的,又有精确的针对性和客观的可操作性。今后世人应知,太阳系现有八个行星,但不能称之为“八大行星”。为了和国际接轨,“大行星”的名称不再提倡,应用“行星”取代“大行星”。“九大行星”之说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应淡出。冥王星的定位和归属已明确,它是矮行星,已不在行星之列。但不应认为冥王星是被“开除”或“降级”,而宜视为“正名”。“2006行星定义”问世了,太阳系天体的新分类和新命名广而告之。人们可能会问,这是不是永久性的?今后还会再次修订和变动吗?应该说,随着天文学的进展、新天象的发现、对太阳系天体认识的不断深化,行星定义的修订和更新是必然的,这就是科学,这就是科学进步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星定义的几个草案中,出现了一些较新的天文名词如卡戎星、矮行星、类冥行星、半人马族天体、近地天体、海外天体、特洛伊族小行星。这些新词都已载入《科技术语研究》先后刊出的七批《天文学新名词》中,唯有“经典行星”和“微型行星”是两个前所未闻的新词。①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的一个长度单位,简称AU,适用于量度行星际距离远近的量天尺。1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约合1亿5千万千米,约合光行8分19秒。例如:金星—太阳平均距离0.72AU;土星—太阳平均距离9.5AU;海王星—太阳平均距离30.1AU;冥王星—太阳平均距离39.5AU。  相似文献   

17.
<正>夜空中闪烁的星光看上去似乎只是针眼般的光亮,但实际上它们非常巨大。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质量大约为2×10~(30)千克。如果地球的质量相当于一个纸夹,那么太阳的质量就相当于一辆哈雷摩托。不过,尽管质量不小,但太阳只是在平均水准之上一点而已。比太阳质量重8倍以上的恒星约占恒星总数的1%,仅在银河系内,就有许多恒星的质量相当于一两百个太阳。已知最大的恒星被称为R136a1,质量接近265个太阳。如此之重的它使得天文学家在  相似文献   

18.
阿成 《科学大观园》2010,(14):69-69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地球和月球是两颗体积跟火星和金星差不多的行星撞在一起产生的。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这次撞击事件发生在我们的太阳系只有3000万年时,或者发生在距今大约45.37亿年前。  相似文献   

19.
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于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高590千米的太空轨道。哈勃望远镜以时速2.8万千米沿寂静的太空轨道运行,默默地窥探着太空的秘密。哈勃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它上面的广角行星相机可拍摄到几十到上百个恒星照片,其清  相似文献   

20.
<正>彗星虽然不像恒星、行星那样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夜空中,但是它们却能给人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显得更加神秘。在宇宙的星系中,人们一直以来都更关心那些“大个子”。比如在太阳系中,人们更熟悉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但除了这些之外,星系中还有很多调皮的“小个子”,貌似“行迹诡异”,在群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穿梭……它们就是彗星。不过,很多彗星,人们一生也只能看到一次。比如将于4月21日通过近日点的“魔鬼彗星”,就是经历了大约71年孤独跋涉之后,再次回到了地球这位“老朋友”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