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以开始流体力学体积收缩浓度C_S作为起始边界条件来推导单分散和多分散高分子的有效流体力学体积和GPC峰值流出体积同分子量及其分布和浓度间的依赖性方法,最后结果证实它同以浓度为零作为起始边界条件所得到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其差别只在于起始有效流体力学体积收缩系数β。不同,前者,而后者β_0=e,当对同一高分子-溶剂体系,其C_S为定值,则为一常数。若令为一个常数后,结果使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有效流体力学体积和GPC峰值流出体积同分子量及其分布和浓度依赖性关系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分子量为15.5×10~4、12.69×10~4、6.67×10~4(分子量分布宽度分别为1.83、1.59、1.38)的宽分布聚氯乙烯样品,进行了GPC测定(THF,25℃)。结果表明:GPC淋洗体积(V_(es))与浓度c呈线性函数关系。特性粘数[η]与dV_(es)/dc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与Song,M.S.提出的GPC淋洗体积与浓度依赖关系的新简化理论模型相符合。经宽分布校正后,利用GPC浓度效应可测定第二维利系数,其值分别为0.84×10~(-3)、1.00×10~(-3)、1.32×10~(-3)。  相似文献   

3.
渗透压法确定海藻酸钠溶液的θ条件①⒇张虎成郑洪河张庆芝王键吉(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453002,新乡)本文利用Bruss膜渗透计测定了海藻酸钠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π/C~C关系及第二维利系数,探讨了聚离子所带电荷对溶液第二维利系数的贡献,提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_w为8.8×10~4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不同醇的相互作用,并用粘度法加以比较.结果发现,在溶液中存在小分子变性剂盐酸胍(GC)时,PVP可与GC形成络合物,从而引起表观分子量增大,流体力学尺寸和[η]减少;反映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第二维利系数,第二扩散维利系数和Huggins常数亦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多分散聚苯乙烯(PS)试样的浓度效应,并对其谱图同时呈现峰值位移、峰加宽和拖尾效应进行了讨论.以多分散PS和PMMA试样的GPC实验数据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多分散试样浓度效应新模型理论。得到了理论与实验符合.从而为用“多分散试样建立绝对单分散标样标定普适标定曲线”提供理论依据.讨论了(dVes/dC)C→0同,A_2和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性的相关性,并证实了从此关系式得到的第二维利系数(A_2)同光散射法得到的A_2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群集统计力学的方法研究高分子溶液的第二维利系数。本文所推导的结果表明,有关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方程中第二维利系数(A_2)与高分子的分子量((?))有密切的关系,即有A_2=A_2(?),其中0<ε<0.5。这一结果能够说明大量的实验事实。另一方面,木文所得到的方程式可以在下列条件下很自然地还原成θ溶液及理想溶液的渗透压方程: 当|r_p-1/r_S|=0时,(π/C)_θ=RT(?)(C≠0) 当C→0时,(π/C)=RT(?)(C→0)因此,本文所得方程式比Flory-Huggins方程具有更好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在GPC浓度效应的研究中,测定高分子的尺寸,采用GPC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以及用粘度法测定其特性粘数,然后依据GPC浓度效应模型理论中所得到的流体力学体积同均方回旋半径的关系式处理了我们聚合的聚苯乙烯(=7.3×10~4~195×10~4,=1.3~4.5)和文献上的聚苯乙烯(=12.3×10~6~40.2×10~6,=1.2~2.0)试样,得到高分子均方回旋半径值同光散射法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从而提出一种测定高分子回旋半径的简易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聚电解质溶解在离子化溶剂中,由于离子化使其溶液的性质与通常聚合物溶液性质有很大差异。在无外加盐的情况下,聚电解质溶液比浓粘度与浓度的依赖关系,Fuoss等人曾提出过各种经验公式进行描述。而当有外加盐存在时,聚电解质溶液比浓粘度与浓度关系发生变化。关于不同浓度的外加盐对聚电解质溶液比浓粘度与浓度关系,Conway,Markovitz等曾进行过研究。Yeh根据高分子链体积效应的分布函数,也进行过处理。此时涉及到外加盐浓度C_s,聚合物分子量M,特性粘度[η]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聚ε-己内酯(PCL)为溶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氯甲烷(DCM)为溶剂,制备静电纺丝溶液.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静电纺溶液中PCL质量浓度、溶剂中DMF体积分数和静电纺电压值3个因素对纤维的形态和直径、纤维膜的孔隙率和表面积-体积比的影响,并对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溶剂中DMF体积分数对纤维膜结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静电纺电压,PCL质量浓度影响最小;PCL质量浓度为0.180g/mL时,静电纺纤维膜中纤维粗细最为均匀;PCL质量浓度、DMF体积分数和静电纺电压的最优水平分别为0.165g/mL、43%、15kV;随着PCL质量浓度增大,PCL大分子链增多,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纤维膜拉伸强力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格子自洽场方法, 通过计算系统相图和比热研究在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溶液体系中高分子浓度和高分子链模型对胶束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高分子浓度的增加, 胶束出现的温度逐渐升高. 相对于可直接折返分子链模型, 不可直接折返分子链模型增加了体积排斥效应, 有利于均匀溶液/胶束转变的出现, 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胶束聚集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格子自洽场方法,通过计算系统相图和比热研究在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溶液体系中高分子浓度和高分子链模型对胶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分子浓度的增加,胶束出现的温度逐渐升高.相对于可直接折返分子链模型,不可直接折返分子链模型增加了体积排斥效应,有利于均匀溶液/胶束转变的出现,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胶束聚集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地预测溶液热力学数据,分别使用了36和38种溶剂对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交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δ_d=17. 969 (MPa)~(1/2),δ_p=6. 707 (MPa)~(1/2),δ_h=7. 324(MPa)~(1/2);δ_d=17. 083 (MPa)~(1/2),δ_p=6. 939 (MPa)~(1/2),δ_h=8. 650 (MPa)~(1/2)。单体中乳酸和乙醇酸浓度的升高会引起高分子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增大。依据溶度参数,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半径。同时,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的体积修正系数,聚乳酸—溶剂体系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体系的体积修正系数分别在0. 80~0. 90和0. 85~1. 10范围内。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相互作用半径及体积校正系数完全符合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散射法,测定了带有长链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正廿二烷基酯在环己烷中稀溶液范围内(C相似文献   

14.
采用加权密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不同性质溶剂诱导下的垂直相分离情况.计算发现,对于具有一定相容性的等链长和等链节间相互作用能的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非选择性溶剂中,不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收缩,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溶胀,但不会发生垂直的相分离;在选择性溶剂中,混合高分子刷可以在溶剂诱导下发生垂直相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分子极稀溶液体系得到的高分子交联网络进行理论计算,分析了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对高分子交联网在溶剂或增塑剂中的溶胀及体系相分离影响.并对非极性高分子交联网的相分离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网状交联体系中溶剂的平衡浓度比线性高分子溶液的高;随着链的柔顺性提高,交联网的溶胀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变换溶液浓度方法,分别测量苯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不同体积浓度二元溶液的拉曼光谱.随着苯的体积浓度逐渐减小,苯的CH伸缩振动模式向高波数方向移动,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CH对称伸缩振动模式随其体积浓度的减小逐渐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利用费米共振理论公式,分别计算了苯在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二元溶液中不同体积浓度下的费米共振耦合系数,发现苯的费米共振耦合系数不随二元溶液的CH/π作用强弱而发生改变.结合分子间CH/π作用和费米共振原理,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研究溶液中费米共振随压强的变化规律,通过与纯溶液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了溶剂效应的本质.并通过变换溶剂方法和变换溶液浓度方法中的溶剂效应变化研究费米共振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聚丙烯酸(PAA)和聚丙烯酸钠(NaPAA)的水溶液作为溶剂,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高分子溶剂中的相对粘度ηr,结果表明:对PAA溶液来说,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其ηr经历了迅速下降、保持恒定和迅速上升直到溶液中出现沉淀的过程;对NaPAA溶液来说,随着CTAB浓度的增加,其ηr虽然同样经历了迅速下降、保持恒定和迅速上升的过程,但是NaPAA溶液ηr上升幅度显著减小.当NaPAA中和度达到0.042时,NaPAA溶液ηr上升的幅度完全可以忽略,溶液也不出现沉淀.溶液中高分子链电荷密度的不同是导致PAA和NaPAA与CTAB在溶液中聚集行为不同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PAA溶液和NaPAA溶液ηr对CTAB浓度依赖性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有机电液的选择和优化是开发锂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了解电解液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 .体积性质是溶液研究中十分敏感和精确的方法 ,对理解锂电池电解质溶液中微观离子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在 2 98.1 5K ,锂盐 (LiClO4和LiBr)在碳酸丙烯脂 (PC) +共溶剂 (N ,N二甲基甲酰胺 (DMF) ,乙腈 (AN) ,四氢呋喃 (THF)和甲酸甲脂 (MF) )的混合溶剂中的体积行为 ,根据定标粒子理论[1 ] 计算了电解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体积 ,分析了电解质—溶剂相互作用的体积效应 ,并应用离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渗透性球体颗粒模型,根据浓悬浮液中溶剂可渗透性颗粒的流变特性,充分考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从理论上研究了浓悬浮溶液中溶剂可渗透性颗粒的扩散特性随溶液体积浓度以及渗透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粒径的渗透性颗粒在浓悬浮液中,粒子的平移扩散系数和旋转扩散系数都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体积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