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爨乡有着悠久的乐舞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风采独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直到现在,爨乡乐舞还在民间不断得到传承,主要体现在年节的乐舞、婚姻丧葬祭祀乐舞、爨乡古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爨氏是古代白族的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作为白族先民的碑刻文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白族文学的重要文本."二爨碑"的产生分别前于<文心雕龙>九十余年和四十余年,其体式与刘勰<文心雕龙>阐释的诔碑理论范式几乎偶合,为刘勰诔碑理论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实证,在白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上承后汉滇文化,下启唐代南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爨龙颜碑》是爨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为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以及书法艺术演变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此外,其铭文骈散结合,以散为主,辞藻富丽,风格典雅,具有极高的语言文化价值。爨碑铭文英译是传承和保护爨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向海外传播爨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据此,《爨龙颜碑》铭文英译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帮助爨文化翻译研究从语内翻译层面拓展至语际翻译层面。  相似文献   

4.
东晋以来,爨氏在南中的统治区域相对稳定,并随内地王朝势力的扩大而收缩、随王朝势力的缩小而扩大。爨氏通过奉王朝正朔,获得了统治的正统性;同时,通过保持向王朝的朝贡及统合夷汉部曲,维护了其与中央、地方关系的互动。在爨氏称霸时期,西爨境内保持着许多小区域的政权,没有进到集权统治,只是奉爨氏大长为盟主。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爨区依然是“君长以什数”,只是“爨”最大而已。  相似文献   

5.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爨宝子碑立于东晋时期,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时期,二者均属于“南碑”。因为南碑数量较少,爨龙颜碑不能单独形成一种书体(爨体),而且当时北魏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影响较大,所以也就把该碑归为魏碑体。  相似文献   

6.
爨乡古乐以滇东为涵盖地域,以爨的流变历程为其演化背景,以曲靖洞经音乐为主要形式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古老乐种,面临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难题。应通过提升艺术价值、艺术创新和政府宏观调控和实施产业化运作的保护和发展模式,探索实现对这一古老艺术形态的传承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曲靖地区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中,书法艺术是地乡文化传统风格渊源最深的艺术品类。新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振兴,不仅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培育了众多书法新秀,而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风格与流派。从《爨乡书法作品集》所载数十位作者的上百幅作品看,大略可分为传统功力派、爨体流派、先锋派和才情派。这四个风格流派的相互切磋与共同发展,为当代爨乡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历代学者对《爨龙颜碑》的研究,多重书法,重碑文内容;而轻题名,轻制度。本文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开拓,首次系统完整地对《爨龙颜碑》的题名职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爨碑管窥     
大爨碑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洲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碑高近丈,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立。清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在陆良访得、始著于世。 爨碑于清代出土后,引起人们广泛重视。解放后,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大爨碑现存陆良薛官堡,小爨碑现存曲靖一中。前者称为《爨龙颜碑》,后者称为《爨宝子碑》。之所以称为“大”、“小”,系以碑版规模区分。历来并称为“二爨”或“南爨”;与“北碑”齐名。大爨碑立碑距今一千五百二十五年,小爨碑距今一千五百七十八年。小爨较为完好,字迹清晰;大爨全文仅十数字漫漶难认。这两块碑,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历史及六朝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爨宝子碑书体历来被认为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本文则站在新的视点和高度,将其奇异书风与魏晋风度、建安风骨以及“六分半书”等进行多角度比较,对爨宝子碑书法艺术的美学意蕴进行探索,认为其间蕴含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醉态可掬、丑态可亲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采取"隆佛"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期统治集团采取“隆佛”政策,既是戎马出身的统治者厌烦兵戈征战极力推行“右文”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当时佛教势力发展迅猛影响广大的外在形势所迫。这一政策经过几代统治者相继努力执行,给北宋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北宋初期的政权的稳固从中得到了实惠;寺院经济因获宠护而发展壮大,成为北宋社会一道独特风景;北宋时期的对外关系也因此活跃、发展;宋代的社会文化更是普遍沾染了佛理禅意,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东汉崔氏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又带给他们文化的给养。官方的文化导向使他们重视经书,蓄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博学的家风使他们耳濡目染,得以诗书传家。志同道合文士的相互砥砺更促进他们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东汉崔氏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又带给他们文化的给养。官方的文化导向使他们重视经书,蓄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博学的家风使他们耳濡目染,得以诗书传家。志同道合文士的相互砥砺更促进他们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高密单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化世家。明末,这个家族以科举起家,此后200余年保持门第不坠,涌现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他们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了明清时期齐鲁文化的繁荣。高密单氏家族独特而出色的家族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有明一代,江南市镇的启蒙教育空前活跃,其形式包括官方倡导的社学和民间兴办的私塾、义塾、家学等,教学内容普遍以基础知识传授和道德礼仪训导为主,并形成了一套颇为有效的运作模式。与前代相比,明代江南市镇的启蒙教育不仅普及程度明显提高,而且教育目标也发生变化,在面向科举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成为市镇居民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而对市镇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化名门是唐代私人藏书的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是学者身份,主要为用而藏。唐代藏书文化的繁荣与印刷技术和书画业贸易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名门所藏的书籍既是他们精神的一种寄托又是他们自我标榜的重要工具和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浩如烟海的书籍为子孙后代的读书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诬利,藏书——读书——再藏书俨然成为文化君门区别于其他家族的一大特色。唐代文化名门在图书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为祖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仕途中求隐逸的心路历程,以及后世对他的书法风格和人品诟病的原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赵孟頫利用他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倡导复古,回归经典,其书风影响中国书法几百年,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8.
昭德晁氏家族是中原地区的著名家族之一。在靖康南渡后,他们来到巴渝大地,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创造,对三峡文化的建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