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先秦“动·之(其)·名”结构作了重新考察,进一步论证了“之”可作领格,“其”可作宾格。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其”也可等于“之”,“取类动词·其·名”和“取类动词·之·名”一样,属于等效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关龟鳖类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里已经有了可辨认的“龟”字,至于“鼋”(读音:元)字则始见于《诗经》,且与龟并列而明确分立为两种动物。俟后,又有一些古籍对鼋作了简繁不等的补充叙述如《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取。”《录异记·异龙》:“鼋,大鳖也。”《尔雅翼·鼋》:“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掘取以盐腌上。……鼋好自暴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仓卒不能反,为人所制。”《山堂肆考》:“鼋极有力,善攻岸,人以钩索钓之,鼋吞  相似文献   

3.
4·“名·名”偏正结构作谓语的体谓句 我们根据“名·名”偏正结构谓语的构成成分不同,把该类句子分两类进行讨论。4·1我们看“名·名”偏正结构谓语中“偏”都为表处所、时间名词的句子。如: (42) 鲁迅,浙江绍兴人。 (43) 他北京人。  相似文献   

4.
汉乐府札记     
班固《汉书·礼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同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由于有这两条记载,后来便有人认为乐府是在汉武帝时才建立的,如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篇便说:“武帝崇礼,始立乐府。”颜师古在注《礼乐志》那条材料时也说:“始置也,乐府之名盖起于此。”但《汉书·礼乐志》另有一条记载说:“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萧管。”司马迁《史记·乐书》也有一条材料说:“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以增更,于乐府习常隶(肄)旧而已。”这又说明乐府之名在武帝前早已有之了。于是又有人认为班氏所记,显然自相牴  相似文献   

5.
商《说文》:“商,从外知内也。”《广雅·释诂(一)》:“商,度也。”《广韵》、《集韵》亦曾将“商”释为“度”。这说明“商”字可以训揣测、臆度。“商”字这一义蕴由来已久,例如:《尚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尔。”伪孔传曰:“众人其有得佚马牛、逃臣妾,敬逐复之,我则商度汝功,赐与汝。”《汉书·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第一章“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对于这一章的含义,历代有多种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括地说有两类主要观点,一类是把“先进”及“后进”作名词解。如焦循《论语补疏》赞成皇侃《论语义疏》的说法,以为“先进”指五帝以上,时风淳淳,质胜于文;而“后进”指三王以还,时风从三  相似文献   

7.
巴渠文化研究 岛屿》的艺术风格初探"……·黄腆岚(97.1.86)传述历史的古代人物传说 亦同亦异的两部’‘变形”杰作—··、··、、·二·。·。杨 荣(97.1.89) — —“巴渠民问文学研究”之二—··’·陈正平(97·l‘1)神·灵感·诗试论达川地区经济社会——柏拉图灵感说管窥(下)………陈良明(97.194) 发展的非均衡战略—··,……………·赵俊伟(97.1.8)浅谈石窟艺术—………,…………………王 泽(97.l.99)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将帅传说 世纪之交文学的不能承受之轻 — —“巴渠民间文学研究”之三"。… 陈正平(97.3.引 及其对策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东坡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为代表。前人评价为须关西大汉持铁板铜琶歌之,可见其激昂排宕,确有不可一世之概,而另一首《念奴娇·中秋》则如天外飞仙,无丝毫人间烟火气,真是浑似姑射仙子了。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这两首词:《赤壁怀古》是这样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秋》是“凭高眺远,见长  相似文献   

9.
<正> 中医学中之病因学说,追溯往古,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所云的:“阴阳风雨晦明”,古人认为对人体有极大的影响。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天温地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腾;卒风暴雨,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亦云:“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必会产生特定的地域性文化。然则,影响某一地域文化特征的要素何在?就其大要,不外两种:一是自然环境,一是社会环境。谚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即是侧重强调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而《汉书·地理志》又云:“人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则在强调自然环境(即“水土风气”)之影响同时,指出了社会环境(即“君上情欲”)对一方风习的影响。由是而言,汉代张衡《西京赋》所言:“夫人在阳(指春夏)时则舒,在阴(指秋冬)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地者也。惨者少于欢,劳则褊(狭也)于惠,能违之者寡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指朝代更迭),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又不能不是我们当今治地域文化者的至理名言。当代大画家黄宾虹先生在《九十杂述》中说:“古今沿革,有时代性。山川浑厚,有民族性。”即道出其个中三昧。明乎此,我们始可言“三峡文化”矣!本文以下所述,亦奉此为圭臬,愿识者志之。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通感?通感就是把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官能感觉沟通起来,从而起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通感虽然不及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那样多,那么令人熟悉,但是它却以很强的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之中。早在《礼记·乐记·疏》里,就有对通感问题的解释:“‘下如坠’者,言声音下响,感动人意,如似坠落之意也”;“‘上如抗’者,言歌声上响,感动人意,使之如似抗举也”;“‘止如槁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槁之木而不动也”。这段话,分别说明了由听觉通向视  相似文献   

12.
“此之谓(或是之谓)××”的句式,在古文中,虽然不是每一篇都出现;但是在某些名篇中,却可以大量见到。例如,在荀子的《天论》中出现的这种句式就有十几处之多。一般说来,“此之谓××”这种句式多见于论说文体中。而在记叙文体中,如果插进论说部分,也可以用这种句式。因此这种句式常用在复句的末尾,起了结句的作用,有总结的意味。试举以下两例: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荀子·天论》) 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偏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 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沿,其养曲适,其生不伤: 夫是之谓知天。(《荀子·天论》)  相似文献   

13.
<正>病理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是说头为脏腑清阳之气聚集之地.汗为阴液,由阳气宣发而充身泽毛,其本在营气,其启闭施行则责之卫气,即《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之说.而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若脏腑失调,气血乖逆,脾胃不健,湿热内蕴中焦痞隔,津行受阻,津液上达,从头部半边渗漏而成.可见头汗多因脾胃湿热,半边汗者,是由气血乖逆所致.  相似文献   

14.
《辞源》重在阐发词之渊源,是阅读古书的工具书。据笔者所见,有个别词条溯源不准,所引例句出现较晚。如“孝子”一词,《辞源》引用了《诗经·魏风·陟岵序》中的“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其实,《诗经·大雅·既醉》里就已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  相似文献   

15.
寓言界说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著《庄子》一书中。《庄子·杂篇·寓言》中说:“寓言十九”。晋人郭象注:“寄之他人,则十言而见信。”唐朝人成玄英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已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清人王先谦集解云:“寄寓之言,意在于此,而寄于彼。”前人的这些解释,虽然还不全面、不确切,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的“百姓”指人民(旧时区别于“官吏”),然而古代却与之相反。例如:《诗经·大雅·天保》五章:“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毛亨传:“百姓,百官族姓也。”《国语·周语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韦昭注:“百姓,百官也,官有世功受氏姓也。”《礼记·郊特牲》:“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郑玄注:“百姓,王之亲也。” 战国以前,并不是象今天这样每个人都有“姓”,“姓”是贵族的标志,一般的贫民百姓根本没有“姓”。且“姓”与“氏”是有分别的。“姓”是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的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则为同姓衍生的分支,起源于父系社会。所以,《通志·氏族略·氏族·序》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长期以来对中国古耕具“耒耜”的一种误解。古籍《周礼·考工记》所载,弯曲如“S”形之木耒,并非锹、镐之曲柄,而是一种“原犁”,一种没有犁辕的,以绳索牵引工作的“无辕古犁”。它是由锹到犁的过渡农具。  相似文献   

18.
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系一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系,曾培养出一批蜚声世界的大经济学家,如凯恩斯等。但近年来,剑桥经济系却每况愈下,不仅最佳经济系的桂冠被其在大洋彼岸的老对手哈佛夺走,而且该系的毕业生也纷纷“跳槽”去哈佛深造读研究生。剑桥失败的原因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后,经济学界逐渐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剑桥的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该派认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资本的积累”和“收入的分配”,侧重于用非数学的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强调国家干预。另一派则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该派研究的重点是经济增长和滞胀两大问题,主张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重视市场的作用。两派曾在60年代初发生过一场被称之为“两剑桥之争”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温尼·曼德拉的自传。温尼·曼德拉是南非著名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的妻子,其本人也是南非民权运动的著名领袖,被黑人群众称为“黑人之母”和“黑人精神的化身”。温尼长期以来受到了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在强调“言志”说的同时,也开始涉及到性情的问题,如庄子说:“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庄子·马蹄》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在荀子看来,性情是一种自然本能,所谓“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他还多次论述到,美的要求是出自人的性情的一种本能欲望:“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性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