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面故事     
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文昌鱼( Amphioxus )是头索动物的总称,隶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全世界现仅存30余种,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过渡类群,文昌鱼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理想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生存于复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两种文昌鱼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分别占鲜质量的81.35%、13.31%、0.82%和2.13%;而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的分别占82.65%、12.76%、0.56%和1.98%.白氏文昌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干质量的58.91%、20.71%和26.20%,而日本文昌鱼的分别占64.20%、22.62%和28.16%.根据氨基酸评分(AAS)或化学评分(CS),白氏文昌鱼和日本文昌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0.34和64.78.白氏文昌鱼和日本文昌鱼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质量的26.0%和31.9%,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47.20%和46.8%,其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它们都是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垂直平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生化染色方法比较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日本文昌鱼(B.japonicum)和佛罗里达文昌鱼(B.floridae)的4种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M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T、淀粉酶α-AMY)的酶谱,结果显示4种同工酶酶带的数目、染色深浅及迁移率在3种文昌鱼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可作为鉴定不同种文昌鱼的依据,但同种文昌鱼的雌雄之间以及性腺成熟前后的同工酶酶谱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镉、锌对白氏文昌鱼(Branch iostoma belcheri)(简称文昌鱼)的毒性累积效应及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磷酸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亚致死浓度镉、锌胁迫下文昌鱼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锌对文昌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G0)分别为4,60和2.26 mg/L,相比之下锌对文昌鱼的毒性更大.实验采用理论上的镊、锌安全浓度(1/10 96 h LC50)对文昌鱼进行7d的亚慢性暴露,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镉在文昌鱼体内呈线性增加,而锌的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文昌鱼对锌的调节能力大于镉.7d亚慢性毒性实验表明文昌鱼体内的AChE活性随着金属暴露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至第7天时镉和锌对ACh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65%和79%;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在金属暴露初期即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后稍有下降且镉对文昌鱼体内活性氧的诱导作用大于锌;SOD活性在暴露中期受到显著抑制,可能是由于体内过氧化程度过高抑制其活性,之后逐渐恢复.文昌鱼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镉或锌暴露的第1天被显著诱导,之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镉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锌对ACP活性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很低浓度的镉、锌都会对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及抗氧化等防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文昌鱼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的模式生物,研究文昌鱼的染色体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佛罗里达文昌鱼(Branchiostoma floridae)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以囊胚晚期的胚胎为材料可制备出大量染色体完整、分散良好的分裂相,其染色体多数呈棒状和点状;以成体文昌鱼断尾后的愈伤组织也制备出染色体分裂相,较好解决了文昌鱼染色体制备的材料问题.并对佛罗里达文昌鱼胚胎细胞染色体的核型进行初步分析,显示其核型公式为2n=38=2sm+2st+34t,NF=40.  相似文献   

6.
文昌鱼是名贵的海产品,也是教学和科研的好材料,我国现有文昌鱼资源量不多,最负有盛名的厦门刘五店文昌鱼资源也日益衰竭。作者在1986年11月至1987年10月罗源湾浮游动物调查期问,首次在罗源湾发现文昌鱼幼体,经鉴定为厦门文昌鱼(Branchi-  相似文献   

7.
将 2 0 0尾文昌鱼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0 0尾 ) ,分别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在实验室内进行饲养 ,以实验前后文昌鱼的体长、体质量、成活率和性腺直径作比较 ,初步评价人工海水对文昌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在其生殖季节 ,观察其产卵、排精的情况 .结果表明 :两种不同海水饲养的文昌鱼其成活率、平均体质量及平均性腺直径均无显著差异 ,2组文昌鱼性腺发育基本同步 .但天然海水饲养的文昌鱼体长的增长则明显大于人工海水组 .  相似文献   

8.
以青岛文昌鱼和厦门文昌鱼为例,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在文昌鱼的生殖生理、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认为文昌鱼在中国全人工繁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文昌鱼是海产珍稀动物,体长一般40-50毫米,在厦门采集的标本,最长只有67毫米.身体半透明,营穴居生活,属底栖类生物.文昌鱼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分类位置应排在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头索纲.在文昌鱼身上可见到脊椎动物祖先的主要特征:脊索、神经管和鳃裂.因此,达尔文称文昌鱼的发现可以看到5亿年前脊椎动物始祖的模样.文昌鱼是中学生物教学和实验的重要材料.最近,科学家从文昌鱼身上追踪到动物生殖激素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10.
厦门拥有的珍贵文昌鱼资源.是自然恩赐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但由于过去一个时期的开发不当和管理乏力,厦门文昌鱼资源日趋衰败.亟待拯救。继2004年,厦门海洋生物科研人员首次取得文昌鱼人工繁殖成功之后,2005年。厦门市水产研究所的《文昌鱼人工育苗技术》课题研究又获重大突破,人工培育出约80万尾体长0.45~0.70cm的文昌鱼鱼苗。这一成果对养护,恢复濒危的、名噪世界的厦门文昌鱼资源,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管理好厦门文昌鱼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厦门文昌鱼资源发展经济?便成为随之而至的议事议题.  相似文献   

11.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文昌鱼内柱的组织结构,并用鼠抗人甲状腺球蛋白(Tg)和鼠抗人促甲状腺激素(TSH)单克隆抗体对内柱、哈氏窝和脑泡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除证实前人将文昌鱼内柱分为6个带以及内柱5带是甲状腺激素细胞外,还发现3带也能够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另外,哈氏窝上皮细胞和脑泡中神经细胞均对T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且反应强度与性腺发育周期相关.研究结果为证明文昌鱼内柱中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分泌活动可能受哈氏窝和脑泡所分泌的TSH调节这一假设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对厦门海域文昌鱼资源的历史变动,以及影响其资源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文昌鱼栖息地的生态因子、生物因子、沉积物等影响因子和保护区的维护与海域环境修复进行了评价.从环境生态的修复、种质资源保护、放流行政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文昌鱼的建议和对策,为文昌鱼这一特殊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2A肽(P2A)介导的多基因表达载体具有高裂解活性且上、下游基因等摩尔表达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动物转基因研究.文昌鱼(amphioxus)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动物,尚无应用这种表达载体的报道,为此在pXT7转录系统基础上构建一个P2A介导的多基因表达载体.将体外转录的P2A介导的mRNA注入文昌鱼卵细胞并受精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mRNA在文昌鱼胚胎中能够高效地翻译和剪切,并且在信号肽的作用下eGFP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而mCherry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上、下游蛋白间的剪切效率达到91%;进而构建了由文昌鱼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BbHsp70)启动,并由P2A介导的多基因表达载体,实验证明其在热诱导和上、下游蛋白剪切方面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青岛文昌鱼hedgehog基因表达图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edgehog(hh)家族基因编码一类分泌性信号分子,在果蝇的体节和成虫盘等的图式形成和脊椎动物脊索、神经管、体节和肢等的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探讨原索动物文昌鱼hh基因的功能,对于研究脊椎动物发育机制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用整体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文昌鱼胚胎和幼体hh基因表达图式的结果,并对文昌鱼hh基因的功能和hh家族同源基因功能的演化进行了讨论。文昌鱼hh基因在脊索和神经管  相似文献   

15.
青岛文昌鱼硫氧还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文昌鱼神经胚cDNA文库进行测序 ,获得含文昌鱼硫氧还蛋白基因全部读框的cDNA序列 ,并演绎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 ,对其可编码蛋白进行了分析预测 ,还与多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同种蛋白的同源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该蛋白具有典型的硫氧还蛋白活性部位 ,与脊椎动物硫氧还蛋白的同源性大于无脊椎动物 ,说明作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典型的过渡类型 ,文昌鱼在进化上更接近于脊椎动物 .  相似文献   

16.
文昌鱼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时代再露头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昌鱼是世界珍稀海洋动物,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1991年9月厦门市政府批准建立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1999年市政府将文昌鱼与另外两种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白鹭一起申报“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4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所以,厦门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因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为世人所赞羡,还在科学界,因是文昌鱼的重要产地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脊椎动物内胚层发育的核心调控基因Sox2,Pdx1和Cdx1在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形式.结果显示:与脊椎动物相比,Sox2基因在文昌鱼前肠内胚层的表达区域具有较大的阴性范围,这一阴性区域与文昌鱼的鳃弓原基相对应,说明原索动物的内胚层衍生鳃弓与脊椎动物的神经脊鳃弓在演化上并不具备器官层次的同源性;文昌鱼Pdx1基因阳性的前-中肠消化内胚层的表达状态与脊椎动物高度同源,对应于盲囊的内胚层发育原基,说明文昌鱼盲囊与脊椎动物的胰腺具有演化同源关系;Cdx1基因的表达状态也与脊椎动物高度同源,说明脊椎动物的复杂肠道系统是从较为简单的后肠器官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及体长、体高、生殖腺数目、肌节数目、背鳍条数目及口笠触手数目等形态特征,并与模式种--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Gray)做了相应比较。结论认为,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与厦门文昌鱼同属一种,可能是该种不同的地理亚种。  相似文献   

19.
对青岛文昌鱼神经胚cDNA文库进行系统测序,分析测序结果,获得4个铁蛋白ferritin的EST,经过拼接得到含有完整读框的文昌鱼铁蛋白ferritin基因cDNA序列并据此演绎出其氨基酸序列,对演绎的文昌鱼铁蛋白ferritin的一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并与多种真核生物中的铁蛋白ferritin进行同源性比较,为认识文昌鱼铁蛋白ferritin和研究该分子的进化和功能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0.
白鱀豚系统发生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鱀豚是世界上现存的4种淡水豚之一.在20世纪初至70年代,白(既魚)豚曾被归属于亚河豚科或恒河豚科.新建的白(既魚)豚科在1978年发表以后,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白(既魚)豚的系统发生位置进行了研究.近年的形态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都表明淡水豚类不是一个单系群,恒河豚类比其他3类更接近系统树的基部,白(既魚)豚类、亚河豚类和弗西豚类代表了从进化为海豚总科的主干分出的3个早期支系,支持它们都是独立的科.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4个现生属分别属于4个独立的科,白(既魚)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3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