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 M=Zn,3: M=Cd,4: 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2.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Fe-PnM和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ppm和56.49ppm.(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Fe-C*Fe-P离域增大,而Fe-P*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简写H4hpox)与过渡金属的几种单核,双核及异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秆,结果表明,N-N′-双(2-羟基苯基)草酸二酰胺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单核,双核及异等类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合成一类新的配合物[M2L2](ClO4)2·nH2O[M=Cu(Ⅱ)(1)、Co(Ⅱ)(2)Ni(Ⅱ)(3),L为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1,2,4-三唑].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分析数据表明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的结构.配合物的变温(4~300K)磁化率测定值与理论模型拟合,求得磁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J=-99.32cm-1,g=2.12;配合物(3)J=-72.58cm-1,g=2.12.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由CuI和1,4-双(二苯基膦)丁烷(dppb)合成的双核配合物Cu2(μ—dppb)2(μ-I)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8206(4)nm,b=1.5219(3)nm,c=1.8280(4)nm,V=5.0650(19)nm^3,Z=4,R=0.0443,wR=0.0832,S=1.086.该化合物是一个双核结构,对称中心位于两个铜原子连线的中点处.其结构特点为一个双环骨架:外环由Cu—dppb—Cu—dppb组成一个十四元环,内环由两个Cu^+和两个I^-离子组成一个四元环,两环基本相互垂直.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以大环草酰胺配合物NiL为配体的四核Ni3Tb稀土-过渡配合物[Tb(NiL)2(CH3OH)3](ClO4)3·5CH3OH,并利用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对称群为P=1,a=1.5081(3)nm,b=1.5132(3)nm,c=1.7446(3)nm,α=82.512(11)°,β=70.095(6)°,γ=84.185(10)°,Z=2.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氯离子桥联的双核锰(I)配合物[Mn2(phen)4(μ-Cl)2][Fe(bpdmb)(CN)2]2·3H2O(1)(bpdmb2-=1,2-bis(pyridine-2-carboxamido)-4,5-dimethylbenzenate),表征了其结构和磁性.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包含双CI--桥联的双核锰(Ⅱ)阳离子和两个一价[Fe(bpdmb)(CN)2]-电荷平衡阴离子.配合物呈反铁磁性,说明通过Cl-桥锰-锰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基于哈密顿算符(H)=-2J(S)Mn1(S)Mn2推导出的磁化率公式与实验数据进行拟和得到磁耦合参数J=-0.593(9)cm-1.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以大环草酰胺配合物NiL为配体的四核Ni3Tb稀土-过渡配合物[Tb(NiL)2(CH3OH)3](ClO4)3&#183;5CH3OH,并利用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对称群为P=1,a=1.5081(3)nm,b=1.5132(3)nm,c=1.7446(3)nm,α=82.512(11)&#176;,β=70.095(6)&#176;,γ=84.185(10)&#176;,Z=2.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个配体:N,N,N’,N’,—四(2—羟乙基)—1,3—丙二胺(1),N,N,N’,N’,—四(2—羟乙基)—1,10—癸二胺(2),N,N,N’,N’,—四(2—羟乙基)—1,4—对甲苯二胺(3)及其与二价金属离子Zn(Ⅱ)和Co(Ⅱ)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在25℃,不同pH值下,研究了这些金属配合物在Brij35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的反应.其结果表明:在催化PNPP水解反应中,其活性物种为2:1(配体:金属离子)的单核金属配合物.不同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与配合物的桥联配体及反应的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PBE+U,研究了三类(N,Fe)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100)表面的稳定性及CO在最优掺杂表面的吸附,计算了最优表面不同掺杂位的结合能、吸附能、成键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CO在清洁TiO2(100)面及(N,Fe)非近邻掺杂表面的吸附较弱,(N,Fe)近邻共掺杂表面的吸附较强.通过吸附能的比较可知,N位吸附的吸附能最低,吸附最稳定,Fe位次之.由态密度可以看出,吸附方式的变化主要源于(N,Fe)表面近邻共掺杂改变了TiO2(100)面电子结构,使吸附位原子与C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13.
利用GdCl3/KI催化的aza-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5-(2-呋喃基)-3,4,40,5,6,10b-六氢-2H-吡喃并[3,2-c]喹啉的一对顺反异构产物并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首次测定了顺式产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常数a=0.9595(2)nm,b=0.9558(2)nm,c=1.4164(3)nm,β=95.692(4)°,V=1.2926(5)nm^3,Z=4,F(000)=544,M=255.31,D=1.312g/cm^3,p(MoKa)=0.086mm^-1.最终偏离因子R=0.0560。wR=0.1134.  相似文献   

14.
详细研究了[Re2(CO)10]在TMNO·2H2O的作用下与配体MeN(CH2CH2OH)2的反应,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一已烷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Re(I)单核配合物fac-[Re{η^3-MeN(CH2CH2O)(CH2CH2OH)}-(CO)3]。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H NM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SMARTCCD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此晶体结构中,每个铼(I)阳离子与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羰基六配位构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电介质的平均能带模型研究了(La1—xMx)2CuO4(M=Ba,Sr)的化学键特性,得到Cu—O键的平均共价性为0.3,La—O键的平均共价性为0.03。应用由共价性和极化率定义的化学环境因子计算了^57Fe在La2CuO4中的Moessbauer同质异能位移,确定了^57Fe在La2CuO中的价态和占位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采用BP86和MPW1PW91两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双核金属钌羰基-亚硝基配位化合物Ru2(NO)2(CO)n(n=8,7,6,5)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优化后得到了19个单态和三态异构体,讨论了它们的结构和键的性质。得到的Ru2(NO)2(CO)8,Ru2(NO)2(CO)7,Ru2(NO)2(CO)6和Ru2(NO)2(CO)5的基态分别是C2v,C1,C2v和C1构型的单态。将Ru2(NO)2(CO)n(n=7,6,5)与同族铁的配合物Fe2(NO)2(CO)n(n=7,6,5)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稳定构型特点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利用B3I,YP、B3PW91、B3P86、B1I。YP、BMK、MPWB1K、PBE0、CBS-4M和M062X方法结合6-311+G(2d,p)基组计算了N—N02键离解能。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MK和B3P86方法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2.0kJ/mol和6.3kJ/mol。B3I。YP、B3PW91、B1LYP、MPWBlK和PBE0方法的计算结果比实验值低,且B3LYP、B3PW91、B1LYP、M062X和CBS-4M方法的计算结果得到的平均绝对偏差和最大偏差都比较大,因此不能准确计算N—Nitrosulfonamide的N—N02键离解能。利用BMK/6—311+G(2d,p)方法进一步研究了N—Nitrosulfonamide化合物的取代基效应。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在lpNl-BD。(O1→N2)的E和Hammett常数之间,键离解能和lpN1→BD’(O2-N2)的P”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合成和表征了3个通式为[Co2(PMTA)L4]的新双核钴(Ⅱ)配合物,其中,PMTA代表均苯四甲酸根四价阴离子,L分别为邻苯二胺(obda)、2-二甲氨基乙胺(Me2en)和3-二甲氨基丙胺(Me2pn)。根据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和电子光谱等手段,巳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均苯四甲酸根桥联的双核钴(Ⅱ)结构,其中,两个钴(Ⅱ)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作者还测定并解析了配合物[Co2(PMTA)(Me2pn)4]的变温(4-300K)磁化率,求得交换积分J=-0.28CM^-1。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在双核钴(Ⅱ)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间存在极弱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单核铕配合物,二(4,4’-二甲基.2,2’-联二吡啶)-三硝酸合铕(Ⅲ),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C2/e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是:a=21.71(5)A,b=10.203(18)A,C:16.08(3)A,B=118.19(11)°,Z=4,Dc=1.630Mg/m3,y=3139(11)A-3。配合物在321nlTI的紫外光的照射下,在616nnl波长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可望成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红光材料。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不同配比,“配合物配体”Na[Fe(CO)4CN]与3d金属生成杂多核配合物CrL5^2-,MnL5^3-,FeL6^3-,cOl6^4-,ML4^2-(M=Ni,Cu,Zn;L=Fe(CO)4CN^-;阳离子为n-Bu4N^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推测产物中,CN^-1以桥连形式存在,N端键合3d金属,而端与Fe(CO)4CN^-1中Fe^0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