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GFP-nanobody后,将其与琼脂糖凝胶偶联,对酵母菌分泌表达RIIIJ-GFP蛋白纯化.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凝胶珠,SDS-PAGE检测GFP-nanotrap纯化的蛋白条带单一,且胶上可直接观察到GFP绿色荧光. 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GFP-nanobody具有生物活性,可高效结合RIIIJ-GFP,这为RIIIJ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小热休克蛋白-聚精氨酸九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融合蛋白.方法在小热休克蛋白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利用点突变方法引入聚精氨酸九肽对应序列,转入BL2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融合聚精氨酸九肽的HSP16. 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对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原核表达进行条件优化,研究显示:在诱导剂IPTG浓度为0. 5 mmol、37℃条件下诱导4 h目的蛋白产量较高.结论此实验成功构建了小热休克蛋白-聚精氨酸九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得到了高纯度的小热休克蛋白-聚精氨酸九肽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的肝素结合域(HBD)在HeLa细胞中的转导活性,并证实HBD具有运载药物蛋白(凋亡素)进入细胞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通过克隆表达的HBD-EGFP融合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观察其转导活性;并利用HBD-凋亡素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用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HeLa细胞内有绿色荧光;MTT法检测表明凋亡素融合蛋白能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HBD具有转导活性,能携带药物蛋白(凋亡素)进入细胞并能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建立脱落酸的荧光检测方法.方法:通过重叠PCR技术,在水稻脱落酸受体PYL2蛋白的C-端融合一种新型黄绿色荧光蛋白mNeonGreen,并对融合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结果: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PYL2-mNeonGreen,加入脱落酸后,该融合蛋白黄绿色荧光强度逐步降低,表明融合蛋白PYL2-mNeonGreen能特异性识别脱落酸.结论:该研究为后续脱落酸的原位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携带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标签的类弹性蛋白(ELP)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ELP-mCherry融合蛋白,探讨ELP-mCherry融合蛋白与细胞的相容性.方法 对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Xho I对mCherry质粒和pET28a-ELP载体同时进行双酶切,将酶切产物回收、连接并转化DH5α大...  相似文献   

6.
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根据大肠杆菌对密码的偏爱性,构建高效表达EGF融合蛋白的菌株,经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个步骤使产物得到纯化。融合蛋白表达产量为27%,EGF融合蛋白纯化产物纯度为95%以上,促3T3细胞增殖的活性测定为ED50为4.2ng/mL。在pET 3c: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融合蛋白方式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效率高,纯化路线简单,产量较高,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GEX-4T-3-CIPK7和pET28-CBL1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纯化法纯化GST标签、His标签融合蛋白,通过GST pull-down试验验证CIPK7与CBL1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功构建了CBL1和CIPK7的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了可溶性GSTCIPK7和CBL1-His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证实了CBL1能够与CIPK7结合.CIPK7蛋白与CBL1蛋白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CIPK7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甲基化CpG结合结构域(MBD)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了GSTMBD融合蛋白,采用GST柱对该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体外pull-down实验发现,GST-MBD融合蛋白能够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oct4基因的启动子DNA结合,验证了该蛋白的体外生物活性.利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发现GST-MBD融合蛋白能够与MEF细胞中inhbb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而不能与小鼠胚胎干细胞R1中的inhbb基因的启动子区DNA结合,同时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到inhbb基因在R1细胞中高表达,而在MEF细胞中不表达,表明inhbb基因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小GTP结合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的运输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蛋白。它们通过结合子GTP而激活 ,当GTP被水解为GDP后处于非活性状态。哺乳动物中的研究表明 ,Rab5A蛋白是细胞内的形成早期内吞体 (earlyendosome)的限速因子。证实了所克隆的水稻rab5A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GTP结合功能。将Osrab5A基因的编码序列按正确读码框重组到pGEX4T1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电泳判定插入片段大小无误后 ,进一步测序鉴定其读码也无误。将该克隆命名为pG_5AE。以IPTG诱导 pG_5AE所编码的融合蛋白GST_OsRab5A的表达。SDS_PAGE电泳与无外源质粒和表达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的对照相比 ,得到了预计大小的融合蛋白。以GSTrapTM亲和柱纯化融合蛋白。在不同的泳道分离纯化的融合蛋白和作为对照的含GST以及无外源蛋白的细菌总蛋白 ,电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将该膜与α_3 2 PGTP温育 ,洗膜 ,放射自显影后 ,获得了融合蛋白结合GTP的结果 ,这表明在原核中表达出的水稻Rab5A蛋白能在体外结合GTP。  相似文献   

10.
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负调控因子,它可与CD28竞争跟B7分子的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2,PD-L2)可以和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结合,产生的信号可以抑制TCR(T Cell Receptor)介导的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为了得到一种新型的高效免疫负调控蛋白,从人基因组中克隆了CTLA-4和PD-L2胞外区,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其融合表达和纯化.ConA转化实验表明,PD-L2/CTLA-4融合蛋白能显著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9%.相比于CTLA-4和PD-L2分子单独使用,抑制率分别提高了23%和10%,混合淋巴实验抑制率达71%,提示其具有免疫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原核表达并纯化小热休克蛋白-细胞穿膜肽融合蛋白(Hsp-Tat);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成像分析Hsp-Tat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用噻唑蓝(MTT)法和活/死细胞染色法研究蛋白纳米粒的细胞相容性;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纳米粒的小干扰RNA(siRNA)复合特性;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研究蛋白纳米粒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单一组分TAT-Apoptin融合蛋白,检测其跨膜及凋亡活性.利用IPTG诱导目的质粒p GEX-6p-1-TAT-Apoptipn及对照质粒p GEX-6p-1-TAT-EGFP和p GEX-6p-1-TAT-Apoptin-EGFP可溶性表达,纯化蛋白并孵育BGC-823细胞,荧光显微镜、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跨膜及凋亡活性.结果表明,成功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获得单一蛋白,荧光显微镜检测TAT将融合蛋白带入细胞内且不影响其活性,TAT-Apoptin融合蛋白处理BGC-823细胞36和48 h时后出现典型DNA Ladder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凋亡率48 h为61.5%,在24~48 h范围内凋亡率增加.结论为制备的TAT-Apoptin蛋白可跨膜诱导BGC-823细胞凋亡,且具有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3.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由53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肽,它通过与膜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多种类型的细胞增殖。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因工程产品hEGF,设计在hEGF基因5’-端插入功能序列与基因融合,经合成基因、双酶切连接,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BV-F-hEGF,并导入大肠杆菌HB101菌株。工程菌在37℃LB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并在42℃温度条件下诱导表达蛋白F-hEGF。以5 000 r/min离心收集细胞,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以10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包涵体沉淀。含有F-hEGF的包涵体溶解后,采用Ni-NTA柱纯化目的蛋白,并用SDS-PAGE鉴定目的蛋白。利用免疫组化反应和MTT方法分析F-hEGF与其膜受体EGFR的特异性结合活性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融合蛋白F-hEGF得到高效表达,表达量在35%左右,纯化的蛋白浓度为3.1 mg/mL,F-hEGF与膜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活性。本研究构建了表达生物活性F-hEGF的工程菌,为hEGF进一步的临床和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表达青岛文昌鱼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he thyrotropin receptor,TSHR),构建了TSH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TSHR,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中.采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用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利用抗TSHR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大小约为76kDa,Western blot检测说明得到的融合蛋白为TSHR蛋白,成功构建了文昌鱼TSH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含信号肽的人源胸腺素α原和白介素2(proTα/IL-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PI.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COS-7细胞,转染后24、48、72、96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2的表达情况,分别用CTLL-2依赖细胞株/MTT法和脾细胞增殖实验测定融合蛋白IL-2和proTα活性,采用ECL 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鉴定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结果表明,转染上清在31 kDa处有特异性阳性反应条带,质粒在转染COS-7细胞后不同时间均可进行分泌表达,且于转染后48 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细胞转染上清中的IL-2活性可达58 IU/mL,proTa具有促进小鼠脾脏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作为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之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羊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5d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以及纯化,根据羊布鲁菌M5株外膜蛋白Omp25d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大小约为650bp的目的基因片断,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Omp25d。在大肠杆菌中将该蛋白表达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用Western-blot分析方法鉴定GST-Omp25d蛋白。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GEX-4T-1-Omp25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Omp25d基因,纯化后所获得的融合蛋白与兔抗布鲁菌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研究成功构建了pGEX-4T-1-Omp25d元和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EphB2受体在细胞生长、分化和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其在胃癌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功能,检测了EphB2受体刺激胃癌细胞后的酪氨酸磷酸化的变化,利用Ni-NT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将在E.coli中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EphB2受体的N端球状区进行纯化,并经Western印迹进行确证和ELISA方法检测该蛋白活性,得到纯度95%以上的融合蛋白,并有结合其天然配体的活性.EphB2受体诱导可以使胃癌细胞发生明显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即通过反向刺激其ephrinB配体引起了胃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一些信号分子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贻贝珍珠质蛋白EFP分析,发现该蛋白的重要保守域C1Q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不以贻贝为材料的前提下,设计引物以基因扩增的方式合成了该基因.经过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复性,首次使用大肠杆菌制备了可溶的C1Q蛋白.该蛋白具有预期的二级结构与金属离子结合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构建拟南芥蛋白激酶SnRK1α1基因和SnRK1α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SnRK1α1和SnRK1α2蛋白,以拟南芥Col-0的c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得到SnRK1α1基因和SnRK1α2基因.将其分别构建到含有GST标签的载体PGEX-4T-3上,得到SnRK1α1的原核表达载体GST-SnRK1α1和SnRK1α2的原核表达载体GST-SnRK1α2.菌落PCR扩增鉴定到的阳性克隆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SDS-PAGE分析表明,在18℃,0.5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GST-SnRK1α1和GST-SnRK1α1融合蛋白都能够高效、正确的表达.GSTSnRK1α1和GST-SnRK1α2融合蛋白的大小均为84ku.经过GST标签蛋白纯化,得到了纯化的GST-SnRK1α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认识SnRK1复杂的三聚体结构以及SnRK1蛋白激酶的理化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将DH5α/pGXmTSST基因工程菌用IPTG诱导表达,经超声波破碎、离心、收集上清再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柱(GS4B)亲和层析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毒诱变GST-mTSST-1融合蛋白.以SDS-PAGE分析该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和纯度,经双向免疫琼脂扩散试验鉴定GST-mTSST-1融合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GST-mTSST-1融合蛋白在重组菌中可溶性表达,通过GS4B胶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得到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7 000,与理论值一致.兔抗GST-mTSST-1抗血清可特异识别天然rTSST-1蛋白中与GST-mTSST-1融合蛋白相对应的抗原组份,证实GST-mTSST-1融合蛋白具有与野生型rTSST-1相同的表面抗原决定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