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使团,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出使清朝。这是中英之间第一次正式的国家间交往。中外学者或从中英商业角度,或从中英文化差异角度,或从中英外交关系角度,研究这次出使。本文独辟蹊径,试图从独立于中英之间的第三方———传教士的角度探讨,在马戛尔尼使华过程中,传教士是积极促进了中英双方的互相理解和交流,还是破坏了中英双方的第一次接触,从而造成中英第一次外交活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0月16日,中英城市洪涝防治研讨会暨2017(第三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河海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中英城市洪涝防治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等单位共同承办。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同时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an Clukie先生分别代表主办  相似文献   

3.
淮艳梅  袁庆锋 《科技信息》2011,(17):213-213,238
无效婚姻制度,包括可撤销的婚姻制度,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为了加强中英两国婚姻立法制度的对比,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角度,以婚姻无效制度为例对中英婚姻家庭制定法语篇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解释中英立法语言特点和作用,以及扩展解读中英立法语篇背后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4.
外交动态     
<正>李克强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6月1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双方一致同意以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为契机,推动中英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李克强表示,中英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时代赋予了中英关系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广  相似文献   

5.
周海林 《科技信息》2010,(27):I0234-I0234,I0245
在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算是其重点和难点。归纳了中英数字表达的各自特点,中英数字之间转换的原则以及中英数字互相转换时的注意事项。关注数字倍数及分数的口译技巧,以及在口译中经常和数字一同出现表示趋势的动词、表示程度的副词,常和数字搭配的介词以及笼统数字的表达方法和口译中关于数字的模糊表达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英幽默在功能、内容、使用场合、语言手段、发展史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一番比较,展现了中英幽默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述中英历史课程标准概况的基础上,对中英历史课程标准在体系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对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研制和历史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14,(13):6-6
6月1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双方一致同意以中英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为契机.推动中英两国关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1902年中英商约是中国近代众多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它扩大了英国在华投资和贸易。1902年中英商约造成了程度更深、范围更广的被迫开放,甚至是实质性的、全境的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1902年中英商约继承了此前的对外开放思想,把某些对外开放思想付诸实践,该条约成为中国关税自主和收回治外法权的依据,对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英人名的结构、来源和寓意这三方面的研究,得出中英两方在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精神修养等各方面的文化差异。通过这些文化差异,简析今后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刘果 《广东科技》2014,(14):203-203
英语文学翻译不单单是对作品的单词以及词组进行准确的翻译,还包含了对文学的一种文化融合。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不仅要熟练应用翻译技巧,还要对中英的文化差异作出充分的了解,只有熟练应用翻译技巧、对中英的文化差异作出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把英语文学的作品比较准确恰当地翻译成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可读性高的汉语。众所周知,中英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中西方的许多生活习惯习惯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文学作品的差异。所以,翻译者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对这种中英的文化差异高度重视,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对中英文化差异的问题进行解决。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2月24日,英方在未经与中方磋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公布了中英关于香港1994/95年选举安排会谈内容。四天后,中方不得不公布有关事实真相,以正视听。这两份文件既是中英双方谁守信义、谁不守信义的鲜明对照,同时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说明正是英方的蓄意破坏最终导致了中英会谈的破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英幽默在功能、内容、使用场合、语言手段、发展史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一番比较,展现了中英幽默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之一。在非语言交际的角度上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总结了中英茶文化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的沟通。  相似文献   

15.
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综述中英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于1996年初在佛山召开,由佛山大学和英国斯泰福大学联合举办。与会的近30位中英学者围绕“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高教发展战略。21世纪对全球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方...  相似文献   

16.
中英姓名的文化蕴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姓名是社会结构中个体的区别性符号,中英姓名分属中西方两种文化,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相似之处。从姓和名两个角度探讨中英姓名的文化蕴涵,可以了解隐藏在姓名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日前,北京市科委联合英国驻华大使馆举办了以“促进建筑技术转移,推动北京低碳发展”为主题的“中英低碳技术转移合作论坛”,旨在搭建中英低碳合作渠道,引导英国低碳科技创新资源向北京的集聚,促进中英低碳技术转移项目的对接与落地北京,推动英国低碳领域高新技术成果在北京的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语言中,表示色彩的词很丰富,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英颜色词语及其文化象征意义,从一个侧面探求中英文化内涵之异同,以便更好的应用这两种语言进行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之一.在非语言交际的角度上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总结了中英茶文化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去年12月,英方不顾中方的一再警告和反对,执意在中英并未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将部分政制方案提交香港立法局讨论、立法,从而破坏了中英就香港1994/1995年选举安排所进行的长达七个多月的谈判。事实俱在,英方要对此负完全的责任。香港本无事“三违反”方案搅风波关于香港过渡时期的政制安排,中英之间自1982年开始关于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之时起,进行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磋商,达成过一系列的协议、谅解或共识。本来,英方只要在此基础上同中方继续进行合作,许多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而在中英合作的情况下,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不但是香港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