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真菌分类学、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南湖公园四种树木林地的土壤真菌群落进行了分离研究,共获得土壤真菌13种,其中接合菌2种,子囊菌1种,半知菌10种。试验分离到了2种木霉菌和1种毛壳菌,有待于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物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的种类,并通过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筛选,为蝗虫共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采自湖北神农架的中华剑角蝗通过表面消毒后对其肠道共生菌分离纯化,运用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以魔芋软腐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猕猴桃溃疡菌为测试菌株,用滤纸片法对共生真菌的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中华剑角蝗的肠道中分离得到18株共生真菌,分属6科8属,其中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是优势菌群,分别占总分离株的33.33%和27.7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8株共生真菌具有较丰富的种类多样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18株共生真菌有4株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测试病原菌有抑菌活性,占分离株的22.22%,其中有2株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魔芋软腐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冬虫夏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春虫夏草等,是子囊虫草属的总称,在分类上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菌丝侵入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体内后形成的真菌和虫尸的复合体,由于真菌向外伸  相似文献   

4.
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灭菌处理方式和4种不同培养基培养,从健康藏红花植株体内分离得到63株内生真菌.其中,球茎中分离到60株内生真菌,花药中分离到2株,柱头中分离到1株,花被、嫩叶、芽鞘、花柱中均未分离到内生真菌.4种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高盐察氏培养基相对适合于藏红花内生真菌的分离.通过对4种病源指示菌的生长抑制试验,筛选出12株内生真菌对病原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分泌物产生菌的代谢产物分析研究,发现4株特异性代谢黄酮类或皂甙类物质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5.
李明  王洋  贾翔  吴磊  王超  高兴爱  李忠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10086-10089
为探究菌藻复合生物膜反应器中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特征,本文通过提取菌藻复合生物膜总DNA,使用Illumina平台对样本的ITS序列进行扩增子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真菌有效序列44323条,序列长度主要集中在150-330之间。OUT物种分类注释显示,真菌隶属于4个门,分别为球囊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壶菌门,其中真菌的优势门为球囊菌门40.00%,次优势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比例分别约24.90%和24.80%;在属水平上,真菌隶属于12个属,分别为盘菌属、黑酵母菌属、曲霉菌属、苏吉雅玛酸乳杆菌属、嗜热真菌属、热子囊菌属、布勒弹孢酵母属、亡革菌属、雷德克拉属和无梗囊霉属等,其中优势属为丰度最高的雷德克拉属39.80%,次优势属为泡质盘菌23.50%。  相似文献   

6.
对莲瓣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达到保护莲瓣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莲瓣兰的目的。采用徒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莲瓣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离。莲瓣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被侵入,通过外皮层通道细胞进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团。通过三次分离,共得到196个菌株,这些真菌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共计29属,其中色串孢属(Torula)占30,10%,花顶孢属(Idriella)占11.22%,为绝对优势菌。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用真菌(子囊菌)种类资源丰富。本文依据文献资料汇总了中国药用子囊菌61种,并对其生境条件、产地与分布及其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8.
陈焕强  邓春英 《贵州科学》2013,31(5):16-20,42
华南地区药用真菌种类资源丰富,作者搜集了的药用子囊菌标本和素材以后,予以研究鉴定、整理出华南地区常见药用子囊菌30种,并对其地理分布和药用状况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福建省大鹤林场不同年龄木麻黄各组织器官中分离与纯化得到65株内生真菌.研究木麻黄内生真菌在其器官构件内的分布规律,同时按水培和盆栽两种方式侵染无性系苗,测定接菌苗木的新梢长度,筛选出促生长的菌株.结果表明:木麻黄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植株的鳞状叶小枝和根中,分别占筛选出菌株数量的40.0%和41.5%,且随着树龄的增大,内生真菌的数量减少;在水培苗浸泡菌液方式下的接菌处理能显著增加苗木的平均抽梢量,促进水培苗生长.其中,菌株18处理下苗木的平均抽梢量为54.85 cm,是对照苗木的7.62倍.  相似文献   

10.
从樟树、女贞、十大功劳、绞股蓝及荔枝草的叶片、叶柄、茎和枝条等部位分离内生真菌,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为试验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5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出124株内生真菌,其中37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供试菌有抑制作用,高抗菌活性菌株有11株.  相似文献   

11.
云南西部地区的捕食线虫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诱饵平板法从云南西部海拔740~4200m地区的707份土样中共检测到捕食线虫真菌4个属,42种,其中未描述种1个(中甸隔指孢Dactylella zhongdianensis),新记录种2个:异形梗虫霉(Stylopage anomala)、原生单顶孢(Monacrosporium inquisitor).对土样的地理位置、海拔、生境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是云南西部地区的优势种;在海拔1600~2500m的低山地带和亚热带低山长绿阔叶林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寄生线虫造成的危害极大,开展捕食线虫真菌资源的研究是线虫生物防治的前提和基础.2006年至2007年间对云南西部云南松、华山松松树根际土中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分离到捕食线虫真菌土壤的地理位置、海拔的分析,结果表明:捕食线虫真菌在云南西部松树根际中广泛分布,从1000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捕食线虫真菌3个属(Arthrobotrys,Drechslerella,Dactylellina)21种和5个未产生捕食器的相关属Dactylella以及菌丝不分隔的捕食线虫真Stylopage属的1个种和Tridentaria属的1个种,其中2个为待定种.优势种为Arthrobotrys oligospora,Arthrobotrys musiformis,Arthrobotrys thaumasia,Dactylellina ellipsospora.在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生粘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按照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发展的方向,本论文针对天津大港油田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状,经过分离、筛选、复筛,从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2株石油降解菌,并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B-1属于假单胞杆菌属,菌株DF-1属于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14.
从马齿苋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提取其代谢产物,以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和紫外光谱特征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筛选得到产黄酮内生真菌AG-10,使用ITS1、ITS4通用引物,扩增菌株AG-10的18S rDNA序列,结合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对菌株AG-10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AG-10的代谢产物抑菌效果;菌株AG-10鉴定结果为镰刀菌(Fusarium sp.),其代谢产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 mg/mL和2.0 mg/mL。研究结果证实了马齿苋中存在有可能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为利用微生物产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曦亮  任梦瑶  刘倩  汪超  王强 《广西科学》2021,28(5):440-450
木霉(Trichoderma spp.)是一类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类群,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目(Moniliales)木霉属(Trichoderma sp.)。海洋中的木霉属真菌因其高盐、高压和缺氧的特殊环境,能够产生更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木霉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聚酮、肽类、萜类以及其他类型,这些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菌、酶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综述近十年来海洋来源木霉属真菌中分离的新次生代谢产物,并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云南建水、勐腊,祥云、临沧、武定采集的301松土样中分离出400多株捕食线虫真菌,已鉴定出的159株分属于3个属12种,即节丛孢属(Arthrobotrys)的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A.oligospora var.oligospora)、圆锥节丛孢(A.conoides)、爪孢(A.javanica)、蠕虫状节丛孢(A.vermin-cola)、环捕节丛孢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勐仑山地小型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西双版纳东南部勐仑自然保护区热带森林系统的九个代表不同生境的样区中,于1992年2月至4月旱季,从其土壤中分离到16个属的小型真菌,其中优势菌属14个,共535个菌株统计单位.以香农指数为山地小型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标,对九个样区的山地小型真菌多样性进行对比.用相对离散度(η)度各优势种数目分布的均匀性,用平均度指数(E)比较优势种平均度.结果表明热带森林系统中原生植被和保存较好的次生植被下山地小型真菌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种数量分布集中,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以厦门近海海域分离到的30株海洋真菌为出发菌株,通过液体发酵法考察其生物转化(+)-柠檬烯的能力,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结合NIST数据库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23,27,36,41号真菌具有生物转化柠檬烯的能力,其主要代谢产物暂定为异辣薄荷烯酮、波斯菊萜、1,3,8-孟三烯、香芹醇等;在23,36号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异辣薄荷烯酮为唯一主要产物,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放线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高通量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线菌是产生生物活性物质最多的一类微生物.最近3年,我室从云南省采集土样,分离到3000多株放线菌、真菌,选择其中2600株,进行发酵,制备成提取物,利用自建的抗氧化、抑制乙酰胆碱酶、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AGE等模型和高通量筛选系统进行了筛选,筛选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菌株.对高通量筛选的有关问题及初步筛选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蛇尾共附生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对隐板裸刺蛇尾(Gymnolophus obscura)可培养共附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隐板裸刺蛇尾共附生真菌,通过Blast分析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真菌,并运用96孔板法评估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发现,从隐板裸刺蛇尾分离的共附生真菌有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真菌7株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真菌4株。两株真菌(GXIMD02021和GXIMD02022)与已报道菌株的ITS rDNA序列相似度小于97%,是潜在新菌种,占已鉴定菌株数量的18.2%。所有共附生真菌代谢产物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除GXIMD02019、GXIMD02020、GXIMD02022和GXIMD02023外,其他菌株代谢产物均抑制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4株菌株(GXIMD02018、GXIMD02020、GXIMD02021和GXIMD02022)代谢产物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