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宋怒于1892年5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要从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始,而在此三始之前,又必须从易西服始。这便是著名的“三始一始”说,它集中体现了宋恕的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万国公报》发表该文后,对当时的维新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宋恕的生平及其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表现的分析,将“三始一始”说与其同时代的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作比较,以说明其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是指对湖湘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和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维新教育家宣传民权、平等、君主立宪制度为主的教育内容对数千年以贯输封建的三纲五常伦理为主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极大反叛。  相似文献   

3.
1895—1898年的维新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要求废除八股、变革科举、大力兴办各类学堂等教育改革的主张及措施是这次运动最大的成果之一。地处边远山区的贵州在维新思想影响下,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极大地推进了贵州文化教育近代化的...  相似文献   

4.
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光绪帝的大力支持、维新官绅群体的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时期近代国人掀起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是从买办商人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和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郑观应的维新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通过对他的《盛世危言》的成书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其超时代的维新思想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中也看出他从买办商人到维新先驱思想家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李端棻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创始人,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鲜为人知。他的维新变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思想,二是政治改革思想。作为晚清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李端棻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湖南绅士曾经以守旧闻名于世,但在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强烈刺激之下,他们反躬自省,抛弃了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主动向西方学习,发出了"救中国从湖南始"的时代强音,出现了官绅一体,共谋维新的崭新局面,使湖南一变而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但是由于绅士内部变革观念的差异,在变"器"与变"政"方面出现了严重分歧,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走向高潮的关键时期,洋务派绅士和温和派绅士却退出了维新阵营,他们反戈一击,向激进维新派绅士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使轰轰烈烈的湖南维新运动迅速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和政论家,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利用舆论工具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他反对革命,反对共和。严复主张坚持渐进式的改良主义,反对突变式的革命。他的政治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却与社会脱节。  相似文献   

10.
孙诒让以学术名世,但身处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受时代变革影响,维新思想也表现得很强烈。此文归纳有关史料的记述,试图对孙诒让的维新思想作大略的探讨,并旁及孙氏所献身的地方维新事业。  相似文献   

11.
《实理公法全书》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作,《全书》采用几何方法,旗帜鲜明、逻辑严密地运用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人人平等”等思想,大胆地否定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论证了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务农会的影响下,1897年,温州地区的士绅在瑞安成立了浙南地区第一个民间性的农业团体瑞安务农支会。旨在采用"欧美种植之方""试种湖桑、瓯柑","以兴本邑之利"。温籍知识分子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为瑞安务农支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温处兵备道宗源瀚的开明政策为瑞安务农支会的创立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上海务农会的建立对瑞安务农支会的创立起了示范作用;瑞安在温州地区维新运动中的中心地位导致了务农支会首先在瑞安创立。瑞安务农支会在总结地方农业生产经验、促进温州地区农业近代化和开化地方风气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萌生、发展与完全定型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它不是某一个人物的独创,而是近代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结果,是群体思想的结晶。“中体西用”思想之所以归于张之洞名下,成为其代称,不是时人误会了梁启超的语意,而是对其不合时宜地重弹“中体西用”老调的讥刺。尽管“中体西用”思想曾经阻碍过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但它在特定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就维新运动中的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关系,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观点。作者认为在维新运动中,由于洋务派和维新派在变法思想上有不谋而合之处,因而导致了他们初期的结合。然而他们毕竟代表两个阶级的利益,政治见解上有着根本分歧,所以他们合作不久就分道扬镳了。洋务派和维新派虽然分裂了,但是洋务派没有和顽固派合谋镇压维新派,在维新运动中只是充当了一个中间派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实理公法全书》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作 ,《全书》采用几何方法 ,旗帜鲜明、逻辑严密地运用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人人平等”等思想 ,大胆地否定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论证了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治言》是谭嗣同早期的代表作 ,其中既包含有圣人之道永远不能变的守旧一面 ,也流露了“势所必变”、学习西方的革新一面 ,这正是当时盛行的洋务思想的直接反映 ,它展示了谭氏思想从守旧向革新的转化过程 ,反映出要求变革的思想倾向 ,昭示了谭氏维新变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实理公法全书>是康有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作,<全书>采用几何方法,旗帜鲜明、逻辑严密地运用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人人平等”等思想,大胆地否定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论证了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与维新运动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上方面:一是甲午条陈,通过全面审视其内容可知,袁世凯作为洋务派的后起之秀,其思想在渐渐滑向人新派的阵营,而处于二之间。二是上翁同无说贴,袁世凯在说贴中所提建议,与康有为相比,似更切实可行,且利于变法。三是戊戌告密,袁世凯之所以未成为维新派的同路人,与其认为康有为的“杀禄围园”计划根本行不通有关,故自身利益计而厕身后党。总的说来,袁世凯在维新运动中的活动不应一概理解成投机行为,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 ,其政治维新思想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从他的政治维新纲领和纲领的理论基础两方面 ,论证其政治维新思想的时代性、先进性 ,从而肯定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行列中所应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结社思想是存在于中国近代维新时期且与当时兴起的民权思想、民智思想同等重要的又一维新政治思想,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结社思想主要体现为戊戌维新思想家对"群"概念的引进和转化,以及"群"的功能的发挥。1896年于上海创办的《时务报》较早地介绍了"群"的思想、"学会"思想以及"会党"思想,是较为丰富地阐释结社政治观的重要民间政论报刊。这些旨在振衰起弱、挽救民族危机的思想客观上为推动近代政治发展进程增添了一抹亮色,其历史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