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兆芬 《武夷科学》2003,19(1):205-210
本文简要回顾了保护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以中国政府对中国特产的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朱和扬子鳄所做的保护工作,揭示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综合性和我国在保护生物学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会讯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和四川省林业厅共同举办的“大熊猫保护区巡护监测研讨会”于4月17~21日在四川省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召开,来自四川、陕西和甘肃的23个大熊猫保护区的管理、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始于1999年1月,它是通过系统的数据采集来及时反映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状态,为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信息。与会代表就大熊猫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保护区管理的优秀行动、监测巡护技术、监测巡护与保护区管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Ailuropoda me Lanoleuca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区域狭窄,大多限于我国四川的臣龙,宝兴,平武,南坪等地,本文对大熊猫在卧龙的栖息环境及种群分布规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这对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也看电视?而电视内容竟然与“性”有关。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大熊猫迪迪正隔着栏杆仔细地观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一对大熊猫“夫妇”自然交配的录像。迪迪眼神相当专注,并不时发出“嗷嗷”的叫声。6岁的迪迪刚刚进入性成熟期,科研人员没有为他举行生日派对,而是给他装了台电视以庆祝他的生日。这是我国大熊猫保护专家对大熊猫进行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所有进入青春期的大熊猫都要观看此类性教育的科教片。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20,(2)
正大熊猫憨态可掬,长相萌萌哒,广受人们喜爱。生活在我国秦岭地区的大熊猫,历经百万年繁衍至今。那么,这里的大熊猫与四川的大熊猫有什么区别?它们面临哪些生存威胁?结合最新的景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它们呢?  相似文献   

6.
我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所长、大熊猫专家胡锦矗。多年来从事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研究,成绩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他的主要科研成果有《四川省野生珍稀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生态生物学研究》、《四川资源动物志》等。这些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近年与美国  相似文献   

7.
冷箭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8年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生物学研究,对冷箭竹(Bashaniafangiana)地下茎和地上茎及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种龄与秆龄鉴别以及生物量测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作为扩大冷箭竹分布区和保护大熊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2016,(4)
正2016年5月26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基金会、成都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金尚龙影文化传播公司、华谊兄弟基金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国际保护组织、公益企业、博物馆携手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00,(3)
国家林业局近日宣布进行全国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调查。此次调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第二次与国家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合作进行的全国大熊猫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调查队将在大熊猫分布山系穿越5万公里的样线,整个调查工作将于2002年6月结束。目前中国已成立了3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但一半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及多数大熊猫仍分布于保护区外。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事处首席代表郝克明先生说:“这次调查对我们了解野生大熊猫生存现状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去年开始实施的天然林禁伐决定对保护区以外的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199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四川省林业厅对平武县大熊猫进行了调查。平武县是大熊猫分布最多的县,其栖息地面积约占全国大熊猫分布面积的12%。调查结果表明平武县大熊猫种群密度在一些区域有所下降,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问题也颇为严重。最近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国家林业局组织在青川县实施的全国大熊猫试点调查也表明,大熊猫在青川县的栖息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三分之一。“人们往往对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特别关注,但实际上野生大熊猫数量是很难得到确切答案的。”世界自然基金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辑     
《科技潮》2003,(3)
在去年有关中国克隆大熊猫专项首席科学家陈大元教授的克隆大熊猫专项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发布后,中国保护大熊猫权威人士和一些著名的研究大熊猫的专家学者对此持不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克隆大熊猫只是个体的复制,不利于物种本身的遗传多样性保护。专家们还认为:正在进行的克隆大熊猫的研究,作为一项科学实验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仅是一家之言和一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1993,(1)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重视,早就确定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为了掌握大熊猫现状和变化情况,曾两次组织大规模专项调查,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保护,共同编制了《中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当1983年大熊猫分布区内竹类大面积开花枯死时,林业部和川、陕、甘三省政府以及大熊猫分布地区,地、县、乡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各县和保护区还建立了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建有各种大熊猫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的人员达千人.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并及时发现和抢救病饿大熊猫,许多地方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承  相似文献   

12.
拐棍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秦自生等四川师范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竹子研究汇刊1993,12(1):6~17拐棍竹(Fargesia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一,仅产于我国四川西部中山地带。作者在该竹种分布中心─—卧龙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对拐棍竹的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90,(3)
牵动亿万人心的"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抢救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3年至1989年间,共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其中救活82只,除需继续治疗、研究者外,康复后已放归大自然.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古老的孑遗物种、活化石,被列入濒危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小相岭、凉山和秦岭的局部地区,以箭竹为主要食物.1983年5月以来,上述地区相继出现大面积箭竹开花枯死现象,食物严重缺乏,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灾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生境以及大熊猫自身特征,同时阐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影响.最后,为了有效保护大熊猫,从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入手,提出恢复破坏的栖息地、加强生态走廊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是强化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保护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的大熊猫监测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监测指标不明确、监测方法不统一、监测数据可比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各地监测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充分总结现有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的内容、范围、指标和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健  王勇  潘红  吴先智 《大自然》2010,(3):14-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主震区及地震造成的重大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都与我国四川野生大熊猫生存、活动和繁衍的主要区域相重叠。地震爆发时,山崩地裂、岩体坍塌、巨石滚动、河流阻塞、森林和竹林被破坏等一系列自然环境的突然改变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危害,导致其生境面积减少6.5万公顷,损失比例达5.9%。其中,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境面积减少近3.5万公顷,保护区外的生境面积减少近3.1万公顷,分别占大熊猫全部生境的6.0%和5.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抢救大熊猫,解决近期匮食危机,建立长期的食料基地及稳定的主食竹类生态系统,根据国务院、林业部指示,林业部科技司下达了“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并确定由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此项研究。为落实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方案,林业部科技司和保护司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成都召开了“大熊猫主食竹类生态系统研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林业部科技司和四川省林业厅的领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动物,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籍中就有记载。1869年由戴维(A.David)订为新种发表后,开始从形态学、动物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及遗传学、繁殖和兽医学、应用技术学等现代学科对大熊猫进行了多学科研究,截至2001年(部分刊物至2002年8月),有关大熊猫研究已发表的论文达1450篇,出版的专著与论文集约30余部,将这些论文和专著按其主要内容与学科综述成本文。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舌解剖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熊猫为我国珍贵动物之一,也是国际上的保护动物。对其食性的分析已有详细研究,与其食性相适应的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大体解剖及组织学研究则甚少(张鹤宇等,1956;Keymer 1976;张庆藩等1981)。舌的解剖至今未见报导。为探讨对大熊猫的保护和饲养有关的基础理论,我们将所收集到的两例成体大熊猫,对其舌作了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