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的血糖控制及相关护理干预。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的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单泵法和双泵法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血糖监测、胰岛素用量调整和低血糖处理等护理干预。结果: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无1例出现高血糖,2例术后并发胰漏,后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存在很高的相关性。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在4.4~8.3mmol/L的范围内、加强心理护理、及时监测血糖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发生低血糖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可以维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患者血糖的稳定,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3年间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对其手术方式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胰头癌8例,壶腹周围癌14例,全部按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无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2例(胰瘘和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要求高,手术经验丰富和手术操作精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缝合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预防胰瘘的发生几率。方法对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及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对照分析采用传统胰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8例。结果胰空肠端端套入并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时间平均20 min,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与没有进行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相比,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胰瘘、腹腔出血、胃肠吻合口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空肠端端套入并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了胰肠吻合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荣范 《甘肃科技》1999,15(3):23-24
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术式较多,但常用的方法为MACHADO重建术,我科自1988年开始试用Roux-en-y、胆—肠、胰—肠吻合术和改良MACHADO重建术,对38例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恢复满意,无一例发生胰、胆吻合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总结胰腺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37例胰腺外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根据胰腺损伤程度选择治疗的不同术式:清创引流、远端胰腺与脾切除、远端或近端胰腺空肠吻合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治愈34例(治愈率91.9%),死亡3例(死亡率8.1 %);胰漏发生8例(发生率21.2%),胰腺假性囊肿8例,胰周脓肿10例,应激性溃疡5例,出血坏死胰腺炎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8例.结论:胰腺外伤的诊断是否及时、胰腺损伤与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恰当与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上,没有平坦大道,始终充满艰难和曲折。“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就是在克服了各种困难,经历了百般曲折后获得的。胰头癌占消化道肿瘤的第4位,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手段。然而该术式操作复杂,其中胰肠吻合最为关键,吻合不好,一旦发生胰漏并发症,死亡率极高。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这一世界难题,国外医学界从l935年开始,经历了66年的发展,一直没有最后解决。l953年,我的老师余文光教授在浙二医院成功施行了全国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发生了胰漏。从此…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术式。其技术难度大,吻合口多,创伤重是普外科最具有挑战性手术之一。由于高并发症和高死亡率,给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1例,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静 《甘肃科技》2016,(15):119-120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CD4、CD8、TNF-α、内毒素),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各种不适发生率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患者TNF-α和内毒素(P0.05),及术后各种不适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PD围手术期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调整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黄疸型胰头壶腹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重建术等。结果 术后28-38d愈合,未发生胰瘘。结论 及早发现无黄疸型胰头、壶腹癌患者对提高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48眼)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发生浅前房23例(28眼),发生率为58.3%。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提示应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将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接收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划分成两组,其中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20例为对照组,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20例为治疗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其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小(P0.05),并发症发生率5%较对照组的30%低(P0.05)。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在胰或十二指肠损伤中的运用.方法:我院1995年-2005年共收治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14例,其中应用Roux-en-Y吻合术处理的共8例,胰腺损伤3例,按OIS分度标准分类:Ⅱ级1例,Ⅲ级2例;十二指肠损伤5例,损伤口均大于肠周壁的1/2以上.结果:本组8例中7例治愈,1例死亡,死于十二指肠及结肠瘘、腹腔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于Ⅱ级胰腺损伤中虽无主胰管损伤,但为组织丢失较严重的胰挫裂伤、Ⅲ级胰腺损伤及十二指肠损伤且损伤口大于肠周壁1/2以上的患者采用Roux-en-Y吻合术处理取得满意疗效.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除术式的选择外,术中彻底清创、损伤肠管肠腔内彻底减压、细丝线缝合、术中及术后充分彻底的引流及术后常规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是保证胰或十二指肠损伤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86例检查完善、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6例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确定的结石部位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肝切除术式,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5.12%,主要为胆瘘5例(5.81%)、膈下脓肿3例(3.49%)、切口感染5例(5.81%).术后残石8例,残石率为9.30%.术后追踪5年,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7.44%.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减低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CD4、CD8、TNF-α、内毒素),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术后各种不适发生率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TNF-α和内毒素(P0.05),明显降低术后各种不适的发生、减少住院费用。PD围手术期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调整免疫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围手术期安全、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5~50岁,术前均确诊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发现胃穿孔13例,十二指肠穿孔23例。1.2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行穿孔修补术,6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3结果本组病人36例均痊愈出院,但行修补者术后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发作。  相似文献   

16.
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对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庆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3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7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75例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2组不良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观察组术后SAS评分(37.64±4.46)分、SDS评分(35.63±4.24)分均低于对照组(45.26±5.13)、(46.2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43%低于对照组18.29%(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情绪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复制出外科糖尿病模型,对其施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观察移植功能和受体葡萄糖代谢。方法:健康杂种猪3头,行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切除术复制出我科糖尿病模型,对比观察长期存活的5头胰腺移植加全胰切除的猪移植胰用葡萄糖代谢调节,观察术后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行静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3例单纯全胰腺切除的猪术后第1天血糖分别高达9.0、11.5和10.6mmol/L。5例长期存活的肠道引流式胰腺移植猪术  相似文献   

18.
评价分析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整体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选取山丹县中医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1.33%;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5.33%,对照组为58.67%;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不同的效果,且整体护理干预显著好于常规护理干预,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残端瘘(以下简称瘘),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手术技术提高,本病少见,但一经发生,死亡率很高。本组收治4例,均经治愈,现即诊治问题,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胰腺断裂伤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胰头、颈、体及尾部断裂伤病例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2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为胰腺近断端缝合,远断端与空肠做Roux-en-Y形吻合;1例为胰尾部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近断端缝合,远断端与空肠Roux-en-Y形吻合;胰尾部切除治疗胰腺断裂伤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