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通俗学处在学的边缘地位。但在现代学史上,通俗学观念影响了海派学、解放区学、京派学等学思潮,它是一股潜在的学潮流,以它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文学本体论往往把文学当作一个固定不变的对象来看待,试图寻找文学某种稳定的本质特征,回答“文学是什么”,把文学的某一属性当作文学的本体,模仿说,表现说,形式说所走的都是这一路子。本文认为,传统文学本体论提问的方式是错误的,不应该追问“文学是什么”,而应该追问“文学如何存在”。从这一角度看,文学就是人类的一种对话方式,是作者和读者以文本为核心进行的心灵交流。这一对话是双向逆反的过程,并且包含了各种复杂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3.
曾朴是近代中国翻译介绍法国文学的先驱,他先后译介了雨果等名家的浪漫主义多种名著,他的译文大多采用白话,深受读者欢迎,曾朴的创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均受到法国文学的影响,这是他的创伤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往往偏重于对文学的思想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分析而忽视了文学的自律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理论运用于文学形式、文学生产的分析,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意识形态批评的新视界,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文学为什么在所有的人类文化群体中存在?文学是怎样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的,这种功能是什么? 西方现代性的知识体系虽建构出文学的独立学科,形成贵族化的文学经典尺度和以书写本文为前提的文学史观,却割裂了文学发生的文化语境,遮蔽了审视问题的原生态文学视野。因此,当今的文艺学理论虽讲文学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却忽略了文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与治疗功能——人通过法术性的语言实践获得精神的自我救援与自我确证。 文学人类学所提供的民族志材料,揭示出巫史同源和巫医不分的远古事实。其理论启示是:出自巫觋之口的祝咒招魂一类诗歌韵语,形态上属于文学,其功能却不是为了审美或欣赏,而是和萨满一巫医治疗的产物。 以人类学在20世纪的萨满教研究为契机,西方知识体系内部发生的东方转向和原始转向,给文史哲专业带来一场后现代文化寻根运动:从艾利亚德、藤野岩友、张光直到格里马迪尔,完成了从屈原、耶稣到苏格拉底的巫师还原过程。并在西方文学的起点——口传歌手荷马的家乡找出希腊关键词επωδοζ“唱咒诗治病”,给现代性的文学观带来巨变。从古印度《吠陀》的治病咒诗文本,到藏族《格萨尔》艺人的治疗术,再到台湾布农族的巫师文学治病案例、殷商甲骨卜辞的医疗观念、佛教六字真言的唱诵实践,文章列举出八种民族志材料,将“文学治疗”命题还原到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中,给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呈现。 回到文学艺术所由滋生的文化田野之中,重新体察文学的精神医学原理,也就重新理解了文学的“人学”实质。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文论对文学功用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西方对文学功用的认识是多元的,向纵探挺进的;而中国则是一元的,封闭型的。其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及文论本身的差异对人们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形式主义文论之后,对文学形式的认识应该建立在形式与意味结合的基础之上。文学形式的六个基本义项中,体裁、结构、修辞侧重文学形式的整体外观,组织构架和表达效果;风格、本体、原型侧重文学的主体性,社会性和历史形成。它们从外部与内部、表层与深层、结构与历史方面,构成对文学形式的"关系"本性的内涵理解。  相似文献   

8.
9.
罗庆春  王菊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64-165,176
《彝族文学概论》对彝族文学从民间口头创作时期到作家书面文学时期,以及各种文学体裁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和准确、中肯的评价。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深入了解彝族文学的历史、现在洞窥她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一个由语言场、形式结构场、意义场、形象场等共同构成的整体,阅读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应是观照文学整体,把握和体验文学质。复现和创造构成了复杂的阅读行为。阅读作为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人类复现和创造世界的两种能力的整合,意味着文学世界的永久性存在和文学被重新阐释的可能性的统一,理论家们对文学阅读的探讨就集中在对复现和创造的争论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人类学与人类学的文学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文学的人类学主词是人类学,是一种借助于文学的语言和形式来实现思想表述的人类学文本。而人类学的文学的主词却是文学,即借助人类学的方法、手段来写作文学文本,或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文学文本。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分别的,但如果不加仔细辨析,也很不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大庆地区的长篇小说创作按照创作内容可以分为石油文学和非石油文学。石油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王立纯、赵香琴、任希光、隋荣等人,非石油文学代表作家是黑鹤、王芳、王如、王鸿达等人。王立纯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创作成果,但仍偏向后者。石油文学的作者多为油田职工,他们是建国初期工业题材文学的继任者;非石油文学的作者多为非石油行业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主题更为多元,也更为自由,而且产生了一定的成绩。这两类小说家是新世纪以来大庆长篇小说作家中的主要类别,他们的创作主题也分别集中在石油文学和非石油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姚新勇的新著《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共同精神家园建设》为例,分析批评者自身的身份选择。其中结合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亦即“汉”与“非汉”之间的“文化夹居者”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对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大国而言,族群之间及其多元的文坛内部,需要的是相互宽容;而宽容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进一步说,尊重的对象包括自我也包括他人;了解则意味着做到公正客观的知已知彼。  相似文献   

14.
学的功能与学的本质和性质密切相关;学的功能由学的本质决定并在学的性质中体现;学功能中有功利性的因素,也有非功利性的因素;学的功利性和审美性不可调和,功利有碍于审美;学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认识与改造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哲学的追求真;2.教育与净化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道德的追求善;3.审美与自由创造功能,自由创造是审美的本质,它就是美本身。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文学在精神上是延安文学的延续,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保留了延安文学的特点。同时,十七年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历时的角度来比较,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五四”文学,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现代性被解构,而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提法也失妥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疑是集体想像的结果,值得反恐。  相似文献   

16.
17.
2012年10月,“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课题组到北京调研,就多民族文学教育的相关问题访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教授.访谈主要涉及如下问题:(1)社科院作为独特的文学教育机构,在学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2)公共教育平台的建设、使用情况与数据库建设;(3)《民族文学研究》的概况;(4)成立以来所有立项的院级、教育部、国家社科项目;(5)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究竟应该叫“文学概论”还是叫“文学原理”,不仅是简单的概念辨析,而且历来成为主宰文学理论教学的两种不同观念。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的指导下,文学理论教学显示出不同的追求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山东文学和俄罗斯文学在精神意蕴和思想内涵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道德理想的崇敬,文化守成主义思想,底层关怀和人道主义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