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金玲 《科技信息》2011,(2):110-110
"机械原理"作为机械类专业以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机械原理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齐 《科技咨询导报》2014,(14):108-108
对于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电机工作原理相关课程无疑是一大难点。该文所介绍的交互式电机原理教学仪能通过增加师生课堂互动、向学生直观展示电机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对于教具开发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特点,采用C语言编制了计算机自动批阅试卷或作业的系统软件,经过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试运行,效果良好。本系统的研制对于促进计算机辅助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瑞  许春霞  熊吉  唐刚  卢全国  周睿迪 《江西科学》2022,40(1):154-157,164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侧重于理论讲解、评价标准单一和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的教学现状,构建了基于OBE教学理念机械原理课程的总体教学模式。围绕毕业要求制定了合理的课程目标,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导向设计了融合OBE理念的教学内容及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同时制定了基于机械原理教学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策略。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工程原理分析解决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结合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来达到职业与专业成就。  相似文献   

5.
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内容到课程设计这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意识,即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原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从建立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泛亚网络课程、学科竞赛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措施。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掌握了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了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跃 《科技资讯》2006,(4):141-141
《机械基础》是高职学校机械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原理有较强逻辑性、抽象性、机械性,又看似死板、单一、枯燥。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机械基础》的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计划灵活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看似抽象的机械原理演绎得形象、生动、有趣,把枯燥、死板的机械零件展现出可见、实用的功能。本人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齿轮范成实验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传统实验之一,学生通过手动模拟实际过程绘制范成图。本文采用齿轮范成原理的计算机模拟新型实验方法,该方法参数设置修改灵活多样,计算机自动模拟绘图,绘图速度快并且图形效果好,便于实验结果的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先进的软件、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引导学生进行产学研课题研究等,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很多的职业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开办了机械专业,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素质和质量整体下降,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并且学校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也远远脱离了生产实际,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机械专业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降低,本文就至于学生这方面的问题,从生产实际出发,就如何改善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效率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现有色彩设计工具及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设计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设计问题软件系统解决策略,讨论了构建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系统的核心技术:建立色盲人群所见色彩与真实色彩的映射关系;基于面向色盲人群的色彩模型,建立面向色盲人群的选色器;建立色彩设计树进行设计评价。基于上述策略和技术,开发了面向色盲人群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系统框架,并将该系统应用到产品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人的设计思维活动入手,运用混沌理论揭示了复杂系统设计思维的基本机制;进而对设计对象的复杂性进行了刻画;提出了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性模型─—嵌套式设计.给出了其实施步骤和一个示例,它是一个人机交互的启发式过程,可以用于指导设计支持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并行设计决策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并行设计决策系统模型。以面向制造的设计为例,通过决策目标分解,将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转变成非耦合的模块组合结构,建立了可制造性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决策系统的设计过程,为计算机辅助决策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分类管理问题.基于毕业设计选题和任务要求的重要性及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复杂性,指出了只有通过分类管理,明确各类选题的具体任务要求,才能为毕业设计教学提供明确具体的指导大纲和考核标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出发,探讨了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类型及具体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敬南  姚绪梁  张强 《应用科技》2010,37(12):48-51
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设计,对Bi Buck-Boost直流变换装置的设计仿真软件进行了研究与开发,软件实现了直流变换装置参数的设计及仿真验证功能.该软件适合于Bi Buck-Boost直流变换装置的工程设计和性能研究.通过介绍基于电流模式闭环控制仿真程序的构建过程,并结合工程设计法设计双向直流变换装置调节器参数.结合该设计仿真软件,对双向直流变换装置的参数设计及仿真验证过程进行了设计举例,仿真结果验证了参数符合设计要求,设计仿真软件满足工程需要,且设计思想可应用到其他设计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Pro/E的食品包装机械四杆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铰链四杆机构的特点以及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以DZ-400型真空包装机动作单元设计为例,从运动、动力分析和行为建模分析等方面论述了Pro/E行为建模技术在平面连杆机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行为建模技术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为机构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中开发计算理论的一个挑战是必须能支持计算机的有效运用,这一机制允许从设计专家那儿或设计样例中取得产生,累加和转换的设计知识。而其中的一个方法是把机器学习机制综合成基于知识的支持系统,以模拟设计过程初级阶段,使设计成为一个增加和诱导学习的过程。模拟的需要产生于在不同的提取阶段获取,提炼和转移设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得能轻而易举的熟练操作。在设计中,现有的知识产生于过去的设计解决方案,而过去的解决方案提供的反馈信息能更新和提高设计理论知识基础。但是,没有学习接受能力,设计系统不能反映设计家们在这一领域的成长经历,也不能反映设计家们从以往设计案例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此提出了方案设计和效力评价中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挤压模具设计综合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结构化程序和规范化数据库技术,开发了模具设计综合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由6个设计模块,即棒材模、实心型材模、空心型材模、壁板模、宽展模、导流模设计模块和1个系统维护模块组成,可以构成挤压模具设计专家系统重要的专家经验来源和实现自学习、自积累的支撑体系,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软件使用,完成模具设计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数据积累,代替挤压模具设计技术资料手册,实现相关设计参数的自动计算和模具强度校核,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同时提高模具设计的准确度,保证模具设计的合理性,最终达到提高挤压生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互性是信息社会中的信息设计及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信息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探讨其交互性视觉元素的设计规律,通过交互设计原则的把握,达到感官、行为层级甚至反思层级的可用性目标以及用户体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零部件重用还存在着较多困难,主要是重建零部件知识库工作量大及知识检索困难.为此,给出粗细粒度双网映射的零部件设计知识重用方法.在中小企业现有产品零部件图形数据库和CAD设计基础上,建立包括零部件图形数据库内容的树状知识网,称之为细粒度知识网,该树状知识结构与原数据库的结构相符合.另外构造一个纲目式粗粒度网络状零部件知识网,并用本体OWL表示.该双网映射零部件知识重用可用于中小企业基于变型设计或自适应产品零部件设计,或将来基于Web的中小企业产品设计重用.减速器的零部件设计重用实例表明了所提的双网映射的零部件设计重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