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马恩批判、改造旧哲学、进而开辟哲学发展的新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从根本上给人类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实现了历史观的变革;同时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辟出了哲学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对于认识论的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它以强调反映的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和能动性为特征,科学地解答了认识的发展诸问题,开创了认识研究的新前景。它通过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论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唯物主义和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马克思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开始,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继而转向经济学研究来解释市民社会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于认识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它以强调反映的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为特征,彻底地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内在地蕴含着对认识来源、认识发展动力、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真理性等认识论问题的科学解答。它通过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对交往活动的论述、对精神生产的论述、对意识形态的论述等,揭示和强调的认识的社会性本质,为认识论研究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的历史辩证法,才能正确诠释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从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也是世界哲学发展之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由对“政治暴政”批判向对“经济暴政”批判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促使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由对哲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世界现、政治立场、学术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集大成者,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自然界本身的作用揭示了有机体无限差异性的秘密,给唯心主义目的论与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进化论作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成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依据,进化论对马克思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唯物史观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进化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化论进行了借鉴和超越,进一步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集大成者,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自然界本身的作用揭示了有机体无限差异性的秘密,给唯心主义目的论与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进化论作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所取得的成就,成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依据,进化论对马克思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唯物史观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进化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化论进行了借鉴和超越,进一步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进行了历史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在我国最先传播的内容——物质本体论;二是重点解读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我国最初传播的内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解读科学发展观,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清醒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一发展观理论的本质、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统一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具有普世性的关于发展的根本理念。同时,它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3.
在解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其中深刻阐释了人的生成性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学界近十年在唯物史观这一领域内对原著文本的探究中存在的两个“盲区”:一是对恩格斯独著文本的“忽视”;二是对马克思中后期文本的“忽视”。指出唯物史观的倪现、嬗变是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尤其是对英、法、德三国在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变革的深刻分析而渐渐成熟的革命性理论体系。认为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文本的探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人民本位的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更是凝聚民心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回归人民本位的唯物史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与实践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战略奠定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本文从“马克思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四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余洋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24-126
历史哲学是指18至20世纪西方哲学中探讨历史规律或历史过程,研究历史认识方法和性质的各种学说和理论,形成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论述的学说,是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唯物的科学的历史哲学,也是一种具有革命精神的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未来社会问题时坚持了三个基本的原则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反对一切形式的本本主义.20世纪的社会主义者由于对上述原则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因此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后果.重温这些原则,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说明邓小平同志所倡生产力标准系实践标准的唯物史观展开.文章重在论证马史思主义认识论同构于唯物史观;它与哲学史上所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首先把人的认识问题放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宏观社会──历史框架中来审视,也从中引出对个体认识的说明;在这种社会──历史模式的认识论中,归根到底,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检验人们的社会性认识以及个体认识是否具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实际上是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唯物史观展开,是对后者的发挥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崭新的篇章。还论述了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唯物史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至今在我国理论界的一些表现,在对比中展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贡献,从史的高度深化生产力标准即真理标准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