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波在一种给定的大气模式中传播,加上一定的边界条件,用全波解理论,求出了次声波共振因子的位置。由此解释了规则到的次声波频谱中的两个共振峰。  相似文献   

2.
用 Budden的全波解理论 ,加上一定的边界条件 ,求出了次声波共振因子的位置 ,由此解释了观测到的次声波频谱中的两个共振峰 .  相似文献   

3.
对给定的大气模型 ,加上一定的边界条件 ,用Budden的全波解理论求出了次声波共振因子的位置 ,由此解释了实验中观测到的次声波频谱中的两个共振峰  相似文献   

4.
根据HF-Doppler探测系统所连续观测到的次声波优动事例中采用了其中两个典型的长持续时间,大振幅的次声波扰动事例,指出了我国上空电离层中也存在由于恶劣气候而引起的次声波扰动,从它们的频谱图上发现了三个显著的峰。通过与国外同行的工作比较,说明次声波扰动具有区域性特点,同时给出了造成这一特点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鲍林把量子力学的成果应用到化学中,创建了共振论,并采取了有效的策略进行传播.共振论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却也伴随着对共振概念的误解.韦兰德是鲍林的主要支持者和合作者,但在对共振意义的理解上与鲍林产生了分歧.鲍林认为共振是一个物理现象,但韦兰德认为共振论只是一个人为的概念.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教学策略传播共振论,并都获得了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6.
针对次声波生成及定向技术展开研究。采用DDS技术通过电声转换实现了不同频率次声波的生成;应用声学参量阵,以两路超声波通过叠加,实现以超声波载波调制生成次生波。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旁瓣,使次声波主要集中在主轴方向,解决了次声波的定向传播问题,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次声是频率小于20 Hz的声波,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在孕育、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并且不同物理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有着各自固有的频段,随着监测手段的逐步完善和CTBTO全球次声检测系统的逐步建立,次声波在灾害监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次声监测的常用装置和定位方法,阐述了不同灾害在孕育阶段和发生阶段所产生的次声波的频率,并通过介绍多种灾害在孕育、发生阶段产生的次声波,分析了对于同种灾害在酝酿期和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次声波频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海底管跨涡激共振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管跨的涡激振动是引发管跨共振失效的主要因素.为此,考虑波浪水质点与海底管线管跨段振动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以及波浪和海流的联合作用,对传统的波浪载荷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引入了波浪激励载荷中的二阶平方阻尼项,从而建立了海底管跨的非线性涡激振动方程.同时,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将倍频共振和亚频共振的概念引入管跨的涡激共振失效分析方法中,建立了相应的极限状态方程和管跨涡激共振长度预测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跨的涡激共振失效可靠性分析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得出海底管跨倍频涡激共振长度小于基频共振长度和亚频共振长度.建议在预测管跨的共振长度时,考虑管跨发生倍频共振时的长度,以保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变步长随机共振的弱信号检测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绝热近似小参数随机共振难以满足工程实践中大参数下的弱信号检测,以及单一频率的共振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变步长随机共振数值算法.该方法通过调整计算步长,使随机共振理论同时适用于犬、小参数条件下的弱信号特征提取.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对变步长随机共振后的信号作幅值谱和小波分析,均能准确得到低信噪比信号中的多个有用成分,充分证明该算法在大参数条件下可对弱信号中的多个特征频率产生共振输出.同时,变步长随机共振也可以有效抑制信号小波分解中由强噪声引起的边频干扰,提高小波分析在低信噪比信号检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次声监测方法在灾害监测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地震监测领域。大震来临之前1~10 d,通常都会接收到次声波异常信号,这种异常信号是由于孕震末期地质体运动引起地表波动而产生的。本文以2004 年苏门答腊8.7 级大地震为例,观测研究其震前接收到的次声波异常信号,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次声波异常信号的产生。分析结果表明,苏门答腊大地震发生之前的孕育末期,地质体的动力学行为引起了次声波,次声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10-3 Hz 量级上,研究次声波的异常信号可能为地震预测提供一条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将三台次声接收器 ,以次声三点阵形式安装在北京昌平 ,测量到 2 0 0 0年 1~ 4月 12次 4级大风、10次 5级大风、5次 6级大风、3次 7级大风和 2次 8级大风的次声波P t曲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它们的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4~ 8级大风均能产生振幅较强、方向可测的次声波 ,它们有许多 5 ,8,10 ,12 ,15min左右的短周期成分 ,同时也有 30~ 6 5min的长周期成分 ,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从短周期到长周期连成一片的现象 ,风力越大 ,连接出现得越频繁。大风的次声波三维动态频谱的强振幅平均值与风力级数的大小有关 ,前者随后者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风的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用得到的经验公式可以估算出风力级数  相似文献   

12.
弦的两重共振与非共振谐波共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弦线存在与张力和弹性模量有关的两种固有频率,在一定条件下可使纵振.动达到最强,因而使横振动达到最大,即产生两重共振,非共振谐波也可出现振峰。提出了纵振动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介绍了实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的多层共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多层共振结构,即带尾巴的共振结构,它是由尾巴层和共振层两部分构成.这种共振结构能够在阻抗不匹配的介质间实现声波能量的有效耦合,这种功能是传统的单层共振结构不可能具备的.我们讨论了两类带尾巴的共振结构的特性和解释了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在这种新型的共振结构中,一般而言尾巴层起振幅放大作用,而共振层起频率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借助符号计算软件Maple,利用CTE方法验证了耦合Burgers方程的CTE可积性,得到了耦合Burgers方程的孤子和其他波的相互作用解,包括孤子和椭圆余弦波作用解、共振多孤子解、孤子和误差函数波作用解、孤子和有理波作用解、孤子和周期波作用解.最后给出了孤子和椭圆余弦波作用解及共振多孤子解所对应的图形.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声波产生不同于传统天然声学材料的反常传输特性,使其在声通信、声探测及声波低损耗定向传输等方面提供新思路,采用COMSOL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声波在局域共振型人工梯度结构中的传播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波平面经过一系列的低传输后,所设计模型吸收了大多数的入射声波,与此同时,在模型的另一侧,声波重新在出射声波处汇聚出了一个全新的焦点。此外,越接近共振频率,声波的传输特性便相对越好,由于人工声学结构具有设计灵活性及可调控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构的设计,使其满足传输声波信号所需的共振频率,以此提高声波传输效率,为实际水下声源探测、声波通信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次声振荡发生器建立于拍频原理的基础上,按此原理我们研究两对特制音叉的频率,并找出了在这两对音叉间所存在的次声频率函数.更进一步,一系列的亚次声频率可以估算出来.  相似文献   

17.
共振频率是压电陶瓷超声波换能器的—个重要参数,它随负载及工作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或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化,换能器馈电电路的工作频率是否能自动跟踪其共振频率尤其重要,应用单片机控制标称共振频率为28kHz的压电陶瓷超声波换能器馈电电路的工作频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重点研究了双层铁磁薄膜系统在层间反铁磁耦合下,体单轴各向异性对自旋波色散关系和共振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单轴各向异性常数的增加,各类型模之间相互转化;高能禁闭模共振减弱,低能禁闭模和界面模共振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