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0,(17):13-13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阵寒风吹过,你的皮肤会绷紧,你的牙齿会嚼唏作响。可是为什么呢?你的身体在这种时候这种条件下为什么会颤抖呢?科学家最近揭开了这个谜团:这是因为大脑的连结系统对皮肤的温度进行监控,决定什么时候开始颤抖。  相似文献   

2.
<正>从尸体上提取的皮肤组织,可能在不久后用于治疗活人的外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工程师阿德希尔?巴亚特领导的一支研究小组发现,剥离掉细胞的尸体皮肤能够有效治疗烧伤等急性外伤和溃疡。他们认为这种新疗法也可用于治疗不易自愈的伤口。这种损伤每年带给美国250多亿美元经济负担。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称,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发皮肤替代品,帮助治疗皮肤损伤。皮肤替代品用于模拟人体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蛋白质和化合物的"支架",  相似文献   

3.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将石墨分离成构成它的单片碳分子的两位科学家。在有关报道中,将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片碳分子的英文词graphene翻译为石墨烯。但笔者认为,石墨烯这个术语是不合逻辑的。什么是烯?烯是一类碳氢化合物。例如,乙烯、丙烯、异戊二烯……都属于烯。它们被称为  相似文献   

4.
王晓敏 《科学大观园》2014,(19):F0002-F0002
<正>①船艄②玻璃鱼③鳐鱼④水螅水母⑤箱水母⑥白对虾⑦弗莱希曼玻璃蛙⑧栉水母⑨透翅蝶从鱼到青蛙,世界上的很多最迷人的动物都拥有透明皮肤。虽然科学家并不完全清楚这些动物是怎样进化出透明特征的,但他们认为,透明皮肤有助于这些动物更好地融入它们的栖息地。隐形皮肤的发展为这些经常会成为猎物的动物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因为这样能帮助它们从食肉动物的眼皮子底下成功溜走。  相似文献   

5.
电影《阿凡达》中有着一身蓝色皮肤的纳美人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日前有国外媒体报道,在200多年前的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中,生活着一群“蓝色家族”家族中每位成员的皮肤都如同湖水般湛蓝,科学家推论称可能是近亲结婚所致。据报道,“蓝色家族”的祖先姓福格特是一名法国孤儿,在19世纪初辗转来到美国肯塔基州东部深山中,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后来与伊丽莎白·史密斯结婚后生下了7名子女,其中有4个孩子拥有蓝色皮肤。  相似文献   

6.
高传 《科学大观园》2009,(12):70-70
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可以复制人类疾病并且会发光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在一种基因的帮助下,他们让培育出的狨猴皮肤发出绿色荧光。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具有争议的成就。但日本科学家表示,这项成就能够让医学研究人员踏上一条令人兴奋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虽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长生不老,谁也无法阻挡年龄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却仍然希望可以延缓衰老的速度.推迟皮肤的老化、皱纹。而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近期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的从实验室培养的人体胚胎中提取了干细胞。这是一项重要的进展。这一突破将有望让科学家们得以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一系列的困难疾病,包括阿兹海默症和多发性硬化症。2013年5月15日,该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期刊《细胞》网络版上发表文章,宣布已使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向女性提供的卵细胞内植入他人皮肤细胞的细胞核,首次成功制作了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该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表示:"比起iPS细胞来,克隆ES细胞也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利用鱼能抗寒的特点,将鱼的基因注入到西红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鱼的基因帮助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科学家也可以将生长在沙漠少雨地带的动植物的基因转移到某些不耐干旱的农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仍能够正常地收获;  相似文献   

10.
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制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含有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织结构接近天然皮肤。)物理特性良好,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可任意移动、剪切、随意缝合,适合手术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适合于治疗大面积烧烫伤、慢性难愈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褥疮及静脉性溃疡)、疤痕疙瘩切除后的皮肤缺损,其市场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1.
正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们认为,蚊子选择某些特定目标人群时,最重要的是基于人体皮肤微生物群产生的化合物。细菌能够将我们汗腺分泌物转化为挥发性化合物,通过空气进入蚊子头部的嗅觉系统。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男性比皮肤微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男性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前者皮肤上通常存在假单胞菌和贪噬菌,这些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会被蚊子叮咬多次。同时,人体  相似文献   

12.
电子皮肤是具有感知功能的智能电子系统,文章主要介绍了电子皮肤的概念及其技术特点,并基于专利计量分析,总结了电子皮肤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电子皮肤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公布了千年之后人类可能的样子,看到这个眼睛大大、四肢奇长、皮肤松弛的未来自己,很多人都开始不淡定了。加上《普罗米修斯》等电影的热映,让很多人展开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我们描绘出了千年之后的人类形象,那么能不能想象有朝一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人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世界会充满火焰和爆炸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协会前主席戈登·马斯特顿预测,一旦人类消失,由于发电厂停运,全世界的灯光几乎立即熄灭,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家近日取得了一项重大科学突破,在实验室中利用干细胞成功培育出可以发挥生理功能的小鼠胚胎。这枚人造胚胎采用了两种干细胞:负责发育成躯干的“主细胞”和细胞赖以生长的3D骨架。该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命早期的发育状况,并为妊娠早期三种主要流产原因中的两种提供解释。天然胚胎需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置入子宫中进行发育。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内的任何细胞,但科学家始终未能使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将石墨分离成构成它的单片碳分子的两位科学家.在有关报道中,将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片碳分子的英文词“graphene”翻译为“石墨烯”.但笔者认为,石墨烯这个术语是不合逻辑的.什么是“烯”?烯是一类碳氢化合物.例如,乙烯、丙烯、异戊二烯……都属于烯.它们被称为“烯”,首先是因为它们是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其次是因为它们是一大类含有C=C双键的物质.单单凭借有C=C双键,就以为是“烯”,否定了大前提,逻辑上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2,(12):21
为什么被拥抱、被抚摸的感觉会这么好? 据7月28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瑞典科学家最近发现,这是因为人类的皮肤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神经系统。这个神经系统叫无髓神经(触觉小体)系统,它能够在人被抚摸时产生一种感觉非常良好的刺激反应和情感反应,而且这个无髓神经(触觉小体)系统只存在于有毛发的皮肤,它对光滑的皮肤如掌心毫无反应。  相似文献   

17.
硫酸皮肤素作为新型抗血栓药物,近年来成为药物开发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硫酸皮肤素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国内外研究近况和国际市场分析。现在对硫酸皮肤素的研究范畴还比较狭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8.
如果正如一些科学家争论的那样,地球是因为早期曾受到小行星猛烈撞击,从而引发巨大热效应,结果才形成适合生物生长进化的环境的话,那么能否如法炮制,用同样的方法制造出火星生命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最新研究,用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可以令这颗红色的星球获得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科研组称,这是第一次在成年动物身上发现的,它们的其他功能不但未受影响,而且显著增强了。神经生物学家米格尔·尼古拉斯说:"我们并非利用皮肤传递这种信号,但是并没有看到光的老鼠们却能够感到光。这种情况着实很有趣。我们做这些是为了证明我们通过让老鼠‘接触’哺乳动物无法发现的红外光,能够创造一种新感觉。这是从没有人梦想能够做到的一种接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举办的“国人皮肤状况大型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拥有健康皮肤的人群只占14.2%,伴随着皮肤疾病在人群中间不断肆虐,医学领域内逐渐涌现出一批医湛德粹、勤研善思的皮肤科专家。他们秉承仁者爱人之德行,彰显出大医精诚之至善,在皮肤科领域内,以卓尔不群的业绩赢得了患者的口碑相传。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的骆丹教授就是这批精诚医者中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