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28-28
海军总医院全军机器人临床应用课题组在已实施现代立体定向手术4000余例的基础上,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组成攻关小组,以立体定向手术为应用背景,深入研究机器人与计算机高技术在医疗外科应用的有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通过机器臂进行标志点注册的方法,实现虚拟图像空间与现实手术空间的简易映射。此研究历经十年,先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资助,均以优秀成绩结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4,(10):74-74
当一个微型机器人外科医生通过腹部的切口慢慢进入你体内,并在已经被充入气体的腹腔里熟练地工作着,它会实施急性阑尾切除术或者是胃溃疡穿孔术等手术。这是将由美国宇航局进行探查的一种假设方案,目的是希望在太空能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3.
20年前,面对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敢上手术台的医生全中国找不到10位.如今,依托手术室"黑匣子",越来越多的医生也能掌握复杂的手术技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手术室"黑匣子",全称为信息采集机器人.它可以在10分钟内快速就位,不用布线,即插即用;手术视野可智能追踪,手术进行到哪里,摄像头就盯到哪里;术中所有数据全部可存储和共享,可实现远程协助……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信息采集机器人作为北京安贞医院医企结合创新成果亮相,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该成果出自该院新设立的科创中心,中心带头人正是医院院长张宏家.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有很多种,大部分机器人只有一种运动模式,有的在空中飞行(如美军的无人机),有的在海里游动(如鲨鱼机器人或水母机器人),还有的在地面上爬行、奔跑或滚动。但既会飞又会走的机器人却不多见。遥控的Daler机器人可以在空中优雅地飞行,而它在着陆的时候同样有趣:它的翅膀部分就像笨拙的翼龙或蝙蝠一样在地面上爬行。拥有电池供电的"翼腿"展开时长度达到60厘米,其飞行时间大约为30分钟,或在地面上行走1个小时。Daler的全称是"Deployable AirLand Exploration Robot"(可展开式空陆两用勘探机器人),由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1,(1):32-33
在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50个最佳发明"中,涉及技术、交通、医疗健康、生物工程、绿色能源、服装、机器人与软件以及军事等领域,苹果iPad、飞行汽车、喷气飞行包  相似文献   

6.
"柳树车库"是一家雄心勃勃的机器人研究公司。2009年,公司完成了第二代个人机器人PR2的原型设计,并自带一套"柳树车库"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ROS,PR2定价为40万美元。《福布斯》杂志称其为"机器人中的iPhone":"将个人机器人变为一种全能产品,就像iPhone一样,能够符合软件开发者的意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设计出有软件大脑的机器人,这样它们能做的就不仅仅是清洁地板了。"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技术是人类生产技术手段由机械化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化的必然结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曲折历史表明;政府的政策机器人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公众对新技术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解和态度会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精密的探测车要在一颗环境恶劣的行星上登陆也很困难。但如果你能丢下一个皮球那样的探测车在行星表面,就不用担心它会被摔坏了。而今,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维塔斯·桑斯佩拉尔和艾德里安·阿古基诺正在设法研制一款可以改变形状的遥控外骨骼"超级球形机器人"。超级球形机器人的球形结构能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着陆,并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以及能减轻重量,因为其他方法都需要携带降落伞和防撞  相似文献   

9.
无表征智能是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布鲁克斯认为,传统人工智能在建造机器人时,采取的是"感觉-建模-计划-行动"框架,这种框架在表征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实际上,机器人的行动方式完全不必如此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就可以:即感觉,然后行动。我们在建造机器人时,完全可以放弃表征范式所要求的那些复杂的计划、映射和认知等表征内容,而采取基于行为的包容结构。在包容理论指导下,布鲁克斯制造了"艾伦"、"赫伯特"、"成吉斯"、"考格"等机器人。布鲁克斯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遇到一些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0,(23):F0003-F0003
据国外媒体报道,所谓半机器人是一种“电子控制的有机体”,也就是说,一种一半是人,一半足机器的生物。美国五角大楼希望未来的美军部队将会更快、更强、更具战斗力。囚此,美军一直致力于未来半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在所谓的机器人部队中,机器人拥有更加警觉而灵活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正>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写稿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挤奶机器人……当年只在电影中呈现的智能机器人,如今变身武艺高强、不知疲倦的"超人类"登堂入室,全面入侵我们的日常生活。在2015年9月,无论是新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还是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博览会,机器人技术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从医疗服务到远程传感操控,智能机器人井喷时代的到来,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深潜入家庭在整个智能机器人产业,扫地机器人只是很小的一个物  相似文献   

12.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3,(14):63-63
2013年8月,日本科学家研制的聊天机器人Kirobo将入主太空,首次实现机器人与宇航员之间的太空对话。Kirobo的研制人员在东京举行了演示会,向记者们演示Kirobo的语言能力,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演示过程中,丰田公司的项目经理片冈文纪问Kirobo它的梦想是什么。Kirobo回答说:"我希望打造一个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相处的未来。""Kirobo"这个名字来自于日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当哨兵 这台担当哨兵的机器人名叫"水星",由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在飓风来临前部署在新泽西州附近海域.它的设计者是加州的"液体机械"公司,这家公司研发了一系列被称为"海浪滑翔者"的海上作业机器人,"水星"即是其中一款.从外形上看,水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由工作时始终位于海面上"浮器"组成;还有一个是装有水翼的"潜器",它位于海平面以下.浮器和潜器之间由一根长约6米的缆线相连.这台机器人的好处在于不需要装备马达,上下分离的设计使它能够将海浪中的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正>西班牙科学家性爱机器人开发者塞尔吉·桑托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仅看到性爱玩偶,还会看到它们走在路上,并会向人类爱侣说出"我愿意",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只是个时间问题。此外,更令人震惊的是,桑托斯还宣称自己已经制定了与机器人伴侣"萨曼莎"生一个孩子的计划。萨曼莎是一个重约45千克的性爱机器人,运行着8个程序的她能够发出"逼  相似文献   

15.
将人工情感作为社交机器人的典型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学界共识,由于人工情感的不真实性和人类情感的真实性之间的失衡性关系,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风险问题,其中主要体现于社交机器人对人类同理心的"操控性"和其"欺骗性"。人类需要从法律、伦理监管,社交机器人的优化设计,以及人类对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调整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应对相关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在无框架立体定位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机器人的计算机图像显示、手术径路计划和智能操作平台等功能部件,建立了虚拟现实图像导引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无框架立体定位脑手术中.1997年5月-2002年5月间,完成了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500例.这些手术靶点定位准确,均为一次操作成功.术后随访6-48月(平均24月),手术有效率达到91%.这些手术证明,应用虚拟现实图像导引方法实现的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靶点定位准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在数十年精心设计并派遣机器人执行宇宙探索任务之后,美国宇航局准备转变思路——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月球采矿机器人,它们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的连续不断工作。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RASSOR"机器人称为"蓝领"机器人——这是"表土层先进表面系统操作机器  相似文献   

18.
今天,儿童陪护机器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同时它也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正常社会交流、生命的真实性认识、安全依恋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各种争议也因此而生。以"中道"的观点看待人机共处,则能直面机器人与人共处的事实,从而避免对儿童陪护机器人的各种偏见,并从儿童陪护机器人自身的应用、发展出发,探寻出其伦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探究机器人道德意义的进程中,机器人伦理学内部发展出了两条不同的方法论进路:机器人伦理的实在论进路和机器人伦理的关系论进路。机器人伦理的实在论进路将机器人的道德意义建立在机器人的客观本质和特征之基础上,这既使它陷入了巨大的理论困境,又使它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实践悖论。通过将机器人的道德意义与机器人在具体的人-机器人关系中呈现于人类意识面前的表观特征相关联,机器人伦理的关系论进路表现出了极大的战略优势:它不仅避免了机器人伦理的实在论进路所遭遇的理论困境和实践悖论,而且还对人类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就确证了从机器人伦理的实在论进路走向机器人伦理的关系论进路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创新了现代医疗形态,在临床应用、功能康复和智能陪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机交互安全性、患者医疗信息隐私保护、医疗责任归属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伦理风险。反思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风险并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风险是正确处理机器人技术与人类发展的解决之道。在大力提倡机器人应用的时代背景中,需要对医疗机器人在负责任创新、主体权利保护、机器人道德能力建构等方面进行伦理设计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