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4,(7):62-64
正生命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当中心温度达700万度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星云说可以合理解释许多观测事实,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计算机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如果星云物质在收缩过程中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宇宙中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可能找到了答案,这些重元素可能形成于微型黑洞毁灭中子星内部的过程中。像这样的过程将有助于解决其他宇宙难题,例如:神秘伽马射线和射电爆的起源。宇宙中最轻的三种元素:氢、氦和锂等则诞生于宇宙最初期阶段——大爆炸之后的瞬间,重元素是后期较轻元素原子核与自由  相似文献   

3.
文慧 《科学大观园》2012,(22):40-40
长期以来人们便已经知道地球上包括金和银等一些贵金属,都源自于超新星的爆发,然而这些金属元素的确切起源过程却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如今一项新的研究为这一谜团的解开提供了线索。包括氢和氦在内的大部分轻元素都是在大爆炸中形成的,而像碳和氧等更重一些的元素,则是在恒星内部通过核聚变的方式形成的。然而像金和银这些稀有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行星科学家都认为月球是在地球和其他行星撞击后形成的,但是对地球和月球岩石的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那么,月球在化学性质上为何跟地球如此相似呢?对月球岩石成分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阿波罗号宇航员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成分,这个分析可能会助于解开月球形成之谜。以前的假设认为,在地球刚刚形成时被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从侧面撞击。这颗撞碎的行星由此形成的大部分残骸和部分来自地球的碎片,形成了一个围绕着地球的圆盘,这个圆盘最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月球。很多证据都支持这个假设,当时形成的月球温度很高,使轻元素和水沸腾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目的是研究惰性气体元素中文名词氦、氖、氩、氪、氙、氡的形成。在19世纪末,这些元素名词是以意译方式出现,如(氩)与曦(氦)。在1907年《化学语汇》第一次提出氩、氦、氪等音译名词后,惰性气体元素中文译名便开始往音译名词上发展。而氖字,可能最早出现于1908年。氙字是首次出现在1933年出版的《化学命名原则》,然而在此前一年在化学讨论会所通过的是。至于氡字,是在1937年教育部所举行的化学名词审查会议中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科学家在海底发现来自外太空的尘埃,而却这些尘埃来自于超新星.科学家表示对这些尘埃进行分析,有助于确定太空中的大规模爆炸所能生的重元素数量.首席研究员、澳大利亚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学院的安东·瓦尔纳博士表示:“少量外太空爆炸产生的碎片穿过银河系后降落到地球.我们对过去2500万年里坠落地球海洋的星系尘埃进行了分析,发现尘埃中的钚和铀等重元素数量比我们预计的少很多.”这与当前的超新星理论相矛盾.超新星爆炸能够产生一些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物质,例如铁、钾和碘.这些物质遍布在太空.此外,超新星爆炸还能产生铅、银和金,以及铀、钚等更重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7.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0):69-69
我们先前已经知道彗星和其他一些含有冰冻物质的天体拥有一些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原始材料,但是它们还需要在猛烈的撞击过程中才能完成关键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们在近期宣布了,他们已经在实验室中通过重现行星撞击事件的环境条件下,成功制造出了氨基酸物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目的是研究惰性气体元素中文名词氦、氖、氩、氪、氙、氡的形成。在19世纪末,这些元素名词是以意译方式出现,如阴(氩)与曦(氦)。在1907年《化学语汇》第一次提出氩、氦、氪等音译名词后,惰性气体元素中文译名便开始往音译名词上发展。而氖字,可能最早出现于1908年。氙字是首次出现在1933年出版的《化学命名原则》,然而在此前一年在化学讨论会所通过的是氤。至于氡字,是在1937年教育部所举行的化学名词审查会议中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物质形态具有多样性:从月球到茫茫星云,从漠漠平川到高山、大海……然而,构成这一切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却是极其有限的,天然存在的元素一共有92种,加上极少量的人造元素,也不过一百多种。然而整个宇宙大厦,就是由这些种类不多的“砖块”建造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1,(9):16-17
话说45亿年前的太古年代,如今被"锁定"在太阳系各行星中的原子,包括构成你我生命的原子,只是游弋于一大团圆盘状的宇宙尘埃、气体之中.这种被称为"星云"的星际云绕着我们幼年的太阳缓缓而行,犹如一个巨大的唱盘徐徐旋转,直到混沌初开的那一刻:星云开始聚集,继而"石化"成团,直到几百万的前,引力使星云形成了一个个行星,包括孕育了我们人类的地球.但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逐渐进化而成的人类智慧仍无法解释宇宙尘埃"石化"的成因,而"混沌初开"这一刻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科学意义上的开辟鸿蒙,也是我们人类"创世纪"故事的开始.可我们能够利用的证据偏偏又是支离破碎的:我们仅有若干珍稀的陨石,即那些不小心闯入地球运行轨道、从天而降的一些远古时代小行星的残骸;而在无意间入侵地球之前,这些小行星自太阻系"石化"之初便一直漂浮在太空中.  相似文献   

11.
翻开任何一本天文学入门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行星的光环必然存在于距离行星非常近的位置上.一旦光环物质离开行星体太远,那么传统天文学观点认为这些光环物质将会形成新的卫星.对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道格拉斯·汉密尔顿表示:“这一理论在解释所有光环现象时的确非常有效,除了这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个由英国、智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正在对一颗可能是已知最大的恒星进行观察。这颗恒星很可能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其外层物质正在不断向外抛出。这些天文学家们联合完成、发现了对这颗巨型恒星如何将内部材料释放回星系物质以及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重要机理。星际物质是行星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15):34-36
借助多接收离子探针,研究人员近期对月球岩石样品和地球岩石样品中的氢/氘比进行了比对。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月球上的水并非来自彗星撞击,而是来自45亿年前地球,当时地球与另一个大型天体撞击,产生的大量溅射物逐渐冷凝形成了月球。这项新研究显示月幔中的水来自原始陨星撞击,一般认为这也是地球上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隐形星系,这有可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中最大的奥秘。这个隐形星系似乎主要由暗物质构成。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人类还没有掌握它的特性。理论家在很久以前就相信,暗物质大约占宇宙物质能量总和的23%。普通物质,如构成恒星、行星和人类自身的物质,则只占4%。宇宙的其它部分由一种甚至更为神秘的“暗能量”驱动。暗物质的存在,理论上可以解释为将普通星系及大的星系群约束在一起的引力来源,这种引力大于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行星来源于岩石小行星,但有研究者发现,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可能来源于"巨大的流体泥球"。研究认为早期太阳系中的含冰宇宙尘埃可能在受到辐射加热之后融化,形成由水和尘埃组成的泥团,进而变成更大的类行星天体的前体,该研究或许将动摇我们对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如何形成的认知。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美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著名文化人物,星云大师不仅有着极高的智慧,还有着超绝的口才。前不久在博鳌论坛上,南方日报记者提问他:"有人说中国20%的人掌握了社会80%的财富,您对这些手握财富的人有何指引?"星云大师一语破的:"赚钱要有道德,赚了钱要看到别人,要会做善事,想到回馈社会,  相似文献   

17.
氢气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而氢气生产是氢经济的基础,生物制氢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的发酵生物制氢技术,均是基于糖酵解一丙酮酸脱羧代谢作用,单位基质的氢气转化率低,原料中的大部分氢元素仍被固定在诸如丙酸、丁酸、乳酸和乙醇等发酵产物中,如何突破厌氧活性污泥对生物质发酵产氢的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  相似文献   

19.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首  相似文献   

20.
银河新版图     
史蒂芬·霍金曾经说过,当某个定义成为常识之后,它离被推翻也就不远了。天文学无疑是最经常拿常识开玩笑的学科之一。不用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或托勒密的行星学说那么遥远,单看最近一百年里关于行星、恒星、星系和星云定义的翻云覆雨,就足以为霍金的话佐证。在《新科学人》杂志上,澳大利亚和美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又开始向已经有50年历史的经典银河系天体结构图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