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正反面结构有明显差异的立绒织物在传热性能上的方向性。用平板型保暖仪测量丝绒织物光面和绒面接触热阻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正反面结构有显著差异的丝绒织物在传热性能上的方向性.在平板型保暖仪上通过试样的不同搭配方式测试求得了丝绒织物光面和绒面接触热阻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织物的动态传热传湿性能,认为织物的传热和传湿是相互影响的,为此设计了一台织物的动态传热传湿性能测定仪,对织物在经历干燥—吸湿—放湿—干燥整个过程中所传导的热量(包括干热和湿热)进行了测量.根据测量得到的热流量曲线,本文提出了四个衡量织物动态传热传湿性能的指标,实验结果证明,所用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织物的动态传导性能。结果表明,经织物所传递的热量大小与织物自身的传湿散热性能有关,湿阻小散热性能好的织物其测得的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对以运动材料为主的20种织物的热、湿性能指标进行了主观实验.比较了20种织物各项单独热湿传递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分别从静态条件和大量运动条件下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一类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具体特点和同类织物之间热湿舒适性的相对优劣顺序.  相似文献   

5.
单向导湿织物是一种可实现液态水单向传导的功能性纤维集合体,用于具有人体热湿舒适性服装的设计与开发。从织物的单向导湿原理、单向导湿织物的纤维选择和制备方法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单向导湿织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结构设计、化学整理、等离子处理、静电纺丝技术和光催化处理,对这5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根据传统单向导湿织物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结合后处理整理技术并加入具有特殊用途的涂层添加剂,开发出多功能的单向导湿织物,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织物传热传湿过程中热阻与湿阻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体通过衣服向外界的热湿传递过程中,织物的显热和潜热传递会彼此影响,一方面,织物中水汽的变化会引起织物物性参数的改变,因而会改变织物的传热传湿过程,另一方面,织物中水汽的凝结(或蒸发)会释放(或吸收)热量,这又将改变织物中的温度分布,影响到显热传递,上述变化是一个耦合的过程,织物的热阻和湿阻会因为彼此的改变而改变。本文对这种耦合现象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Coolmax织物湿舒适性能的灰色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oolmax织物、棉、涤纶、涤棉织物的芯吸效应、保水率、干燥率、透湿性、透气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通过人体穿着试验对服装的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灰色聚类分析对6种织物的湿舒适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oolmax织物的湿舒适性能优于普通涤纶、棉、涤棉织物;客观试验与主观穿着试验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称逆温差)条件下,服装用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提出使用当量热阻、热阻、湿阻及透气率作为在此条件下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指出了在此条件下其特殊含义.并且用织物微气候仪测试了此条件下7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指标,与对比穿着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附加相变微胶囊对织物内热湿传递的影响,发展了一个新的含有相变材料的织物热湿耦合模型.模型考虑了相交区间对相变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及加热/冷却率对相变材料特征温度和相变热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纤维对蒸气的吸附/解吸现象引起的热湿耦合作用.使用等效热容法对相变微胶囊的相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含有相变微胶囊织物内的热湿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纯毛织物作为亲水性织物的代表、以纯涤纶织物作为疏水性织物的代表,利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采用定量汗液蒸发的方法,研究了两类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动态条件下由于皮肤要经历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织物要经历干燥—吸湿—放湿—干燥的过程,此时,亲水性的吸湿性好的织物对汗液的蒸发起了阻碍作用,因此动态条件下使用疏水性的织物比使用亲水性的织物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新研制的真丝转移印花助剂TPS1 的应用工艺。对助剂的用量,其他辅助助剂的应用以及转移印花时的温度时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TPS1 的较佳应用工艺,结果表明,应用该助剂预处理真丝织物然后进行转移印花,可获得较好的转移印花效果,产品手感柔软,色牢度达到了一级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立绒织造方式,以银纤维纱线作为导电结构单元材料,制备了基于U型立绒单元的立体周期结构频率选择纺织品。与具有U型底部长度同样尺寸的平面偶极子周期结构织物相比,U型立绒在偶极子两个端点沿Z轴向空间延伸。U型立绒立体周期结构织物在2~18 GHz内具有双频点谐振效应;谐振频率随着U型底部连通长度增加向低频移动,在同样的底部长度下,U型个数不影响谐振频率;银纤维构成的结构单元织物比不锈钢纤维纱线具有更加尖锐的谐振峰。进一步实现了基于银纤维纱线的、簇集U型立绒构成的十字体结构单元频率选择织物,表明立体周期结构织物具有丰富的灵活可设计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般的包芯纱,包绕纱中纤维的组合形式、纺纱方法及成纱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纟由)丝包芯纺纱的工艺、试验所用的材料、成纱品质及其与(纟由)丝的比较。从而指出(纟由)丝包芯纱兼备了(纟由)丝和化纤长丝的特点。因此,(纟由)丝包芯纺纱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桑蚕丝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普通桑蚕丝纤维和经壳聚糖处理的桑蚕丝纤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热处理,研究热作用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真丝纤维经热处理后均产生失重与泛黄现象,且壳聚糖处理真丝纤维较普通桑蚕丝更明显.热处理后,普通桑蚕丝纤维结晶度提高,壳聚糖处理真丝纤维结晶度下降,同时其纤维表面出现皱缩条纹.经壳聚糖处理的真丝纤维更易老化.  相似文献   

15.
稀土固着丝胶增重真丝纤维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稀土金属离子通过形成配位结合来固着丝胶,制备了不同增重率的丝纤维,研究了增重丝纤维结构变化。与未增重丝纤维相比,增重丝纤维的纵向形态和截面形态发生了变化,增重丝纤维中氮元素和碳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增重丝纤维中极性氨基酸含量增加,增重丝纤维的结晶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下降,增重丝纤维热分解峰顶温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了膨化真丝的表面形态及断面形态结构,直观地解释了真丝的染色渗透性及上染率随其膨化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并观察到膨化真丝的原纤化现象和由此产生的真丝断面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钽喷丝头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萍  黄云辉 《江西科学》1997,15(4):205-211
喷丝头是化学纤维纺织机上的关键部件。钽喷丝头经过表面改性技术处理后,具有高的硬度和抗蚀性能,将其应用于实际化学纤维的纺丝中取得了好的生产效果,可替代铂金喷丝头。  相似文献   

18.
对正常生丝、脆弱生丝及柔软剂处理后脆弱生丝的性能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脆弱生丝因表面结构得到改善,有可能正常通过黑板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