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近日,重度雾霾再次侵袭华北多地。与雾霾同步扩散的,还有层出不穷的流言。雾霾固然可怕,但是关于雾霾的流言更让人揪心。面对雾霾,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只有正确认识雾霾,才能科学防霾。流言:汽车尾气比空气干净10倍,机动车对雾霾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一段来自某汽车网站的视频中,在空气重污染天,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人,把空气质量检测仪伸到了一辆小汽车的尾气排放管口,PM2.5的指  相似文献   

2.
陈仁杰  阚海东 《自然杂志》2013,35(5):342-344
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PM2.5 污染是导致雾霾的根本原因,从PM2.5及其化学成分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癌症、生殖与神经系统的影响出发,简要回顾了近年来PM2.5及其成分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雾霾健康危害的敏感人群,并对防护雾霾健康危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PM2.5,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业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严重雾霾天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迅速受到公众关注并逐渐成为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进行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2013年1月,一场旷日持久的雾霾袭击了整个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已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  相似文献   

4.
法国每年近万人死于汽车尾气产生的空气污染法国环境健康安全理事会日前发表报告指出,法国每年有近万人被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污染夺走生命。其中汽车尾气是各种污染源中的“第一杀手”。有关专家经过8个月调查,发现在法国3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6%~11%的肺癌死亡病例是排放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环境保护,许多人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想必就是近两年来提到最多的"PM2.5"。今年上半年,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指数严重超标,空气受到重度污染。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保护,主要包含了自然保护和污染防治两个方面。以自然保护而言,重点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包括生物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月,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该市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部分地区PM2.5浓度一度超过900微克/立方米。有报告显示,中国500个大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自从"雾霾"、"PM2.5"等词汇进入人们的视线后,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空气净化器竞相出现在市场上。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或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质量参差不齐且价格不菲,因此,我想到能否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款空气净化器,方便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7.
车辆减排     
正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已对人类健康及生活构成威胁。提高车辆尾气排放的净化效率是一种降低尾气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其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用柴油的车辆与用汽油的车辆所用的技术是有所不同的,以下是尾气净化技术所涉及的一些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燃烧为我们提供必需的热源和电力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PM_(2.5)。如何从源头控制PM_(2.5)的排放,加大PM_(2.5)形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多学科交叉合作,对症下药,才是解决我国PM_(2.5)污染最根本的途径。2013年12月,我国100多座城市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尤其是江浙沪地区,12月初遭到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长时期雾霾侵袭。PM_(2.5)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热点。它的消光作用是导致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它在大气中长时间漂浮和远距离迁移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它可吸入肺的特点更危害着大家的身体健康。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9.
致命的阴霾     
近来我们都熟知了一个曾经冷僻的专业词汇:PM2.5。其实,它在中文中可以找到对应的词汇:阴霾,包括灰霾和雾霾。阴霾会危害人体健康。1952年12月伦敦出现过可怕的雾霾,造成多达12000人丧生……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夏季,雾霾天数有所减少,蓝天白云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可就在我们摘下口罩尽情享受初夏时,另一位低调的空气"杀手"——臭氧,正悄悄潜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臭氧虽不像PM2.5颗粒物一样好识别,但是它的危害却一点也不比PM2.5小。本期微专栏,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臭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雾和霾是怎么回事进行了阐述,并对此进行区别,提出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人们应如何积极地防御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2.
陈建民  李想 《自然杂志》2013,35(5):332-336
雾污染是当前有害的天气现象之一。阐述了雾的发生与观测方法,并分析了当前雾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雾污染的形成机制与雾过程中的污染物大气化学行为。最后分析了雾研究的难点及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灰霾与颗粒物吸湿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兴南  陈建民 《自然杂志》2013,35(5):334-341
灰霾频发是中国当前遭遇的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之一。以二次离子为主的细颗粒物浓度上升是灰霾频发的主要原因,这反映了中国煤烟和汽车尾气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二次颗粒物在大气中容易潮解和吸湿增长,显著改变颗粒物的折光率和粒径分布。颗粒物的吸湿性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也受粒经效应制约。受风化滞后影响,大气颗粒物很可能在较低湿度下仍然以湿霾形态存在。中国城市大气气溶胶包含近疏水颗粒物、弱吸湿颗粒物和强吸湿颗粒物三种类型,各类型的含量在各城市存在差异。灰霾期间吸湿增长对大气能见度降低的贡献可能达到60%,超过颗粒物本身的消光作用。颗粒物吸湿增长还可以为气态污染物提供非均相转化载体,促进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细颗粒物的生成,进一步降低大气能见度。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灰霾天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富集元素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电称低压冲击仪(electric low pressure impactor,ELPI)在线监测上海市灰霾天和非灰霾天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粒径分布,并收集0.03~4.4μm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用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其中K,Ca,Ti,Mn,Cr,Ni,Cu,S,Cl,Zn,As,Pb和Fe等13种元素的粒径分布特征;以Fe为参比元素,根据富集因子定性确定各元素在灰霾天和非灰霾天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在灰霾天显双模态结构,在非灰霾天显单模态结构;灰霾天大气颗粒物的粒子数浓度在0.07~0.3μm粒径段内出现明显的峰值.K,Ca,Ti,Cl,Mn,Cr,Zn,As,Pb在非灰霾天显单模态结构,在灰霾天除了K仍显单模态结构外,其余均显双模态结构;Ni,Cu和S在非灰霾天显双模态结构,在灰霾天除Ni出现三模态结构外,仍显双模态结构,但3个元素峰值在非灰霾天和灰霾天变化明显.K,Ca,Ti的富集因子在非灰霾天和灰霾天均为1左右,Mn,Cr的富集因子也小于10,表明K,Ca,Ti,Mn和Cr来自自然源;Cl,Pb,As,Ni,Cu,S,Zn的富集因子在非灰霾天和灰霾天均远大于10,且Ni,Cu,S,Zn的富集因子在灰霾天明显大于在非灰霾天的值.  相似文献   

15.
交通安全应急信息传输系统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通过交通安全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可为交通部门负责的公路和水上交通安全、抢险救灾、处置应急事件等提供快捷有效的通信链路。尤其在提高交通现场的信息获取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指挥能力等实际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化学需氧量(COD)快速测定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青  韩海波  周保学  李金花  白晶  蔡伟民 《科学通报》2009,54(21):3241-3250
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是我国控制污染总量排放的重要水质参数, 但其常用的标准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烦琐、分析时间长、成本高且二次污染严重的缺点.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化学需氧量测定方法, 特别是基于TiO2纳米管阵列的光电催化法, 这些方法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要氧化剂与有机物发生反应为基础, 向着快速、准确、低耗、无二次污染、在线监测的全新方向发展, 为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述了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理和特点,着重阐述了该系统现阶段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设计、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熊雄  吴辰熙 《自然杂志》2021,43(4):243-25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内陆水体的微塑料污染状况。湖泊由于其独特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可能成为流域内微塑料的重要汇,因此湖泊也是内陆水体微塑料污染研究重点关注的区域。目前,对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大中型湖泊的相关研究发现了丰度较高的微塑料污染。流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湖泊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对湖泊中微塑料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人类活动密集的湖泊和水库区域微塑料丰度也较高。风力和湖流作用下微塑料在湖泊内水平迁移;而在相对静稳的湖泊中,水动力条件、生物膜和颗粒物的协同作用、水生生物的摄食,使得微塑料从水表层到沉积物表层垂向迁移。未来,湖泊微塑料污染还需要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进一步解析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并从生态系统角度评估湖泊微塑料污染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它既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物种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许多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的,而动物有机体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物种多样性,特别是动物种类多样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已对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主线,回顾了近10多年来在该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特征及其危害,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方法,并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