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郝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2.
雪灾对武夷山毛竹林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雪灾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影响,利用大样袋网袋法对武夷山3种程度受灾的毛竹林样地中凋落物的分解进行了连续1 a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毛竹凋落物的分解失重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夏季,不同样地毛竹凋落物分解速率随受灾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加快,不同受灾样地秋冬两季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春季重度受灾竹林分解速率又显著快于中度与轻度受灾竹林。3种样地毛竹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且分解系数k从大到小排序为:重度受灾样地、中度受灾样地、轻度受灾样地。不同受灾竹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均与土壤温度、雪灾输入林地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湿度不相关。研究表明雪灾加快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质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道德和民俗等几种形式。民俗、法律和道德是三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社会规范,它们都有干预社会生活,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社会功能。从一定角度来说,民俗是法律和道德的合理补充。弘扬优秀民俗化,加强民俗规范作用,不失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4.
汪玢玲教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中国民俗学史上 ,以《民俗学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 ,第一个起来破了民俗学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坚冰 ;《蒲松龄与民间文学》将蒲松龄作为民间文学搜集家、民俗学家来研究 ;《中国虎文化研究》发现了中华万年虎文化 ;所主编的《中国民俗文化大观》是篇幅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中国民俗典籍 ,她以“一文三书”奠定了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长寿与藏彝民族走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藏彝走廊的概念及马长寿先生对这一走廊的民族研究概况。着重指出他对该走廊中羌、藏、彝等民族及其民系的历史、文化、宗教从事过大量而深入的田野考察和研究,撰写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专著和论文,扩大了学术视野。认为马先生是这条走廊民族研究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晋中传统节日习俗与传说,是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历史记录,包含了天文、地理、季节、气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愿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传统精神文化支撑,对其加强研究、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河西走廊古代城镇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展河西走廊古代城镇建设史的研究视野,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拟定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红山文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山化分布于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连接带,是古代北方民族迁徙、交融的重要区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关于红山化区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考古学方面。应该从更广阔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神话、学、传说等方面开展综合系统地研究。阐述了开展红山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开展红山化区域历史与民俗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方仁 《科技信息》2012,(30):341-342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民俗活动项目——抢花炮的简要介绍,找出其发展的历程,对当前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列举主要观点,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0.
萍乡人民对萍乡饮食文化的魅力钟情不已。本文从日常饮食和节日饮食两方面介绍萍乡独具一格的饮食民俗 ,并试图揭示其中隐藏的大众心理。  相似文献   

11.
自主移动机器人走廊视觉识别与跟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于图像的道路识别技术实现的自主驾驶问题研究中,图像识别和跟踪的速度是自主驾驶效果的关键。采用基于模型的走廊识别技术,通过模仿人类视觉过程,使用遗传算法,对实时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实现了一套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同时通过对识别模型匹配值的变化率分析,实现了对走廊拐角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走廊图像识别和跟踪速度能够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民俗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要素,各自具有自身不同的含义和特点。但民俗与道德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加强与民俗的结合,探索民俗与思想道德建设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研究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及思路:人、地关系;从藏缅语分化演变角度认识藏彝走廊中藏缅语民族的共同起源与历史演变;从整体和多学科综合角度进行藏彝走廊研究。并就这三个角度在研究和认识藏彝走廊中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民俗的文化意义、民俗的历史性进程、民俗的共时性网络与场域三维度,对人类学民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视角进行阐释。这三个维度密切相关,共同构成民俗研究的人类学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5.
从民俗的文化意义、民俗的历史性进程、民俗的共时性网络与场域三维度,对人类学民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视角进行阐释。这三个维度密切相关,共同构成民俗研究的人类学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对流动液体中夹杂物去除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利用超声波去除流动液体中夹杂物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以高密度聚乙烯和普通水、高密度聚乙烯和脱气软化水的超声分离作为研究体系,探索了超声波输入电功率、液体流量对夹杂物总去除率、上浮去除率以及粘附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对不同含气量液体中夹杂物去除均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机理不同,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因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历来被视为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产生的时代绵长 ,反映的生活历史悠久 ,跨越的地域又十分广阔。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 ,这其中为我们保留了大量而丰富多采的社会民俗问题 ,对它的研究必将对历史研究、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发展起到补充和填补空白的作用 ,特别是对《诗经》文学研究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满足当前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类学的仪式理论与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俗体育就是一种仪式活动。因此,我们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应该大力依靠仪式活动。在民俗体育传承过程中,认清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俗体育文化;在具体实践中,不能以简单、强制的法令形式让民俗体育退却;可将民俗体育文化的象征意义建构为城市精神,为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域关系 ,萍乡的丧葬制度古风犹存 ,本文通过田野工作和文献工作 ,详细记录萍乡丧葬民俗 ,并力图揭示萍乡人民面对死亡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20.
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简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走廊的本质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区,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关键。分析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知名高校、创新型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及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知名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经验,提出从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路径推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