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技术角度,以Incopat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S曲线法确定技术生命周期,并利用AToT构建主题动态演化模型,研究中国养老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从市场角度,采用文本挖掘对知乎数据进行热点话题识别,确定养老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从技术-市场角度相结合,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中国养老科技领域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成长期;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移动设备类、行动辅助类、居家类和护理类;从技术-市场视角下,发现居家类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但用户关注度较高,未来企业应该特别关注居家类技术,在此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布局。  相似文献   

2.
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缩影,在科技创新领域创造出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现象。然而,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累积量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落后的背景下,加之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出现了RD经费投入增幅下降并持续回落的迹象。本文对2000年以来甘肃省的研发经费总量、投入强度、来源结构、经费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发达地区相比,这不仅仅是数量增长,还有结构的变化,需从多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信息技术产业对推动地区工业增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实证分析了信息技术企业各类研发投入及强度对其产出绩效影响,并考查了其研发活动对其产业发展与地区工业增长之间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1)地区信息技术企业和机构研发总投入的增加,对信息技术产业的绩效增长有明显正向效应,但却和地区工业增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2)单纯提高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产业本身的收入及利润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却有力地推动了地区工业增长.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自主研发存在明显的"自利性"倾向,侧重关注自身绩效增长为导向的研发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产业发展与地区工业增长的正向联动效应.为此,信息技术企业应结合地区工业发展水准合理安排研发,注重地区间的研发合作及成果共享,并着力于提升服务制造业的能力,进而充分发挥与工业增长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研发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投资不断增长,对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构建了包含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通径模型,并利用浙江数据,就跨国公司研究投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就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研发经费、研发人员、论文、专利、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型企业和机构等6个维度,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前后中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总结了中国近15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研发投入大国,高被引学者数量跃居世界第2位,高被引论文、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等科技产出快速攀升至全球首位,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及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揭示了中国在研发经费投入结构、顶尖人才、技术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尚未跨越主要创新型国家2.5%的临界点,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仍明显偏低;R&D研究人员数量不仅基数低而且增长非常缓慢,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不升反降;专利授权率长期偏低,与美、日、德、韩差距明显;创新活动仍局限于少数企业,创新型龙头企业匮乏。提出了多元化投入、人才培养和集聚、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重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14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分行业对国证分类下原材料行业、工业行业、消费行业、医药卫生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分别进行当期回归和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小板企业研发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上研发投入强度与盈利能力正相关,但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盈利能力的相关程度与大小不同。研究结果对企业改善研发投入结构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同行业应制定不同的研发战略。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影响特征。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我国出口有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分位数回归进一步验证研发投入强度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同时实证因地区处于不同出口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对其出口影响存在差异性,即出口水平低的地区促进作用大,出口水平高的地区促进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明,研发投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利用1991-2007年度数据对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明,在该时间跨度我国的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107,长期弹性为0.703,研发投入的变化是GDP增加的Granger原因。最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描述出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短期内GDP对研发投入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的响应处于很低的水平,但从长期来看,研发投入对GDP的正向拉动影响时限更长,而且其对GDP的方差贡献率非常突出,研发投入的产出效应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R&D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动态面板数据,计量分析R&D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省域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引入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项显著地增强了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然而人力资本与R&D投资的交互乘积项并没有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预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机械、医药、电子及信息设备、汽车、信息服务5个行业的192家上市公司2006—2011年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从技术研发投入的角度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差异。得出研究样本中的5个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有一定的滞后期,研发投入对当年财务绩效的提升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未来1~2年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各个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差别较大,上述5个行业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净利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1.86、0.67、1.11、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