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认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应当认真地把它搞清楚。匡萃坚同志在《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一文(载《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中说:“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惊人的误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看一看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一、“这种社会主义”不能指社会主义制度吗?马克思曾经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当马克思重新被作为人而不是神看待后,人们逐渐地发现、承认马克思也曾经有过失误。目前正为学者们隐隐约约地承认的失误是马克思曾经前估计社会主义革命时机的到来。对此,学术界无意有意的提供了不少证据。且不论至今尚有争议的“不断革命论”是否就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后无产阶级革命就紧跟着发生,至少可以肯定在1850年的三、四月  相似文献   

3.
题目作者转载报刊名称期数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匡革坚马克思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怎样进行学生个性心理鉴定试谈句群的句法和章法特点首届全国蒋士栓学术讨论会综述建议制定人格保护法论高校学报编辑坚毅宋俊霖肖悉燕李建朱玉爱李建从科技发展趋势看科学领导者的素质和 作用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和禅宗的“顿 悟”是一回事吗?明末南北农民运动之比较研究朱熹教育思想论稿鲍振元《新华文摘》81_年8期(全文转载列入封面要目)《新华文摘》83年7期《新华文摘》85年9期《高校文抖学报文摘》84年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86年2期《高校文科…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在毕生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始终高举批判的旗帜。在应用唯物辩证法改造政治经济学时,他“破字当头”,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因此《资本论》的副标题就叫做“政治经济学批判”。同样,在应用唯物辩证法去改造微分学  相似文献   

5.
“体用”论是叶燮文艺思想的主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明清之际掀起的尊经复古思潮的历史语境中,在继承钱谦益、黄宗羲和申涵光等前辈对“温柔敦厚”新的阐释与认识的基础上,并在与汪琬的论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体用?论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把艺术形式真正从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文而谲谏”的中正和平的价值传统中解放出来,还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真正的自由,从而在形式意义上完成了对儒家诗学的真正革命。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的地理环境理论具体化为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起作用,这被认为是对马克思的发展,但他们的思想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一是人与环境的相关点,马克思认为是生产-劳动,普氏认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是人与环境关系如何变动,马克思用“相互作用”论,普氏用“可变的量”,三是自然向人的逻辑过渡,马克思指出自然与人的本质统一,普氏说明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四是人自然矛盾的解决,马克思导向了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普氏却在原地兜圈,其政治上的保守性窒息了理论上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7.
彭益 《科技潮》2001,(6):59-59
在过去的一两年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要不断地谈论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新经济”。为什么要谈论“新经济”?因为它已经从物质到精神的方方面面对我们人类产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8.
“艺术生产”是目前文艺理论界正在热烈讨论的一个概念。然而谁都知道,尽管这一概念是一百多年前由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但在我国建国四十多年前的文艺学体系建构中,并没有“艺术生产”的位置。因此事实上,“艺术生产”概念的重新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文艺理论中缺乏一个专门用以规范和概括艺术创作过程的专门术语,而是我国正在进行着的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艺术生产”在今日中国不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概念进入文艺学的,相反,一开始就意味着它会登堂入室,成为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而且,它甚至会导致对于现有创作论、本质论、起源论、鉴赏论和批评论的全面修正,自然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文艺创作。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当重新审视艺术生产范畴,并且将它放在人学体系中重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9.
高宇琪 《甘肃科技》2004,20(2):171-172,174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 ,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 ,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 ,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和“写意论” ,如顾恺之的“传神论” ,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 ,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究竟“神”是什么 ?它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的发展有什麽特殊的意义呢 ?顾恺之的早期“传神论”主要有那些观点和艺术主张 ?地位和作用如何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用“革命转变论”来概括他自己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他说:“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不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一、革命导师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的革命作用;研究、关怀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革命导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力量,並把研究、关怀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他们一生中革命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逝世而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的影响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马恩选集》  相似文献   

12.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的一句话。由于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马克思和列宁在其著作中曾多次援引,在我国1978年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来,一些文章和讲话也常常引用这句话。可是有的同志并不真正了解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有的甚至把这句名言作为轻视革命理论学习的“理论依据”,说什么“理论是灰色的,学它还有啥用?”这显然是错误的。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人文与工具之争已颇有些时日了,那么“工具论”究竟错在哪里?“人文说”又有何依据?遍观诸多说法,虽见仁见智,各有可取之处,但总觉得还不够透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我们认为,如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言观去衡量一下这个问题,也许能得出更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先看一下“工具论”的理论前提.从《教学大纲》对语文的本质规定及为“工具论”辩护的诸多文章看,“工具论”的理论前提有两个:一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是工具”的说法,二是列宁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观点.如果我们作一番分析,就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叶圣陶先生那里,还是从列宁那里,都得不出语文教学的本性是工具性的结论.我们认为,叶老的“工具”说纯粹是  相似文献   

14.
价格与价值是一个多年争论的课题。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代名词,而他人则认为是“效用价值论”、“供求论”以及“自然资源论”的概念等等,笔者认为: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综合看法,是评价客观事物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
由沃勒斯坦所奠基的世界体系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派之一,它“修正”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以折衷的方式继承了马克思和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卢森堡和列宁等的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帝国主义论以及马克思和卢森堡的历史趋势论。沃勒斯坦的这一继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构了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世界经济的整体性,重新阐释了资本主义及其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马克思对资本运动、发展和实现的规律的研究,用“资本创新”这一线索来理解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创新的思想归纳为:资本是能动的主体和不断变革的力量;资本掌握历史的进步来为财富服务;资本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资本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相似文献   

18.
一、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統一的观点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发展观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相統一的观点乃是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发展的完整的理論,是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具体体現。它不仅是指导阶級斗爭的有力武器,也是指导生产斗爭和自我思想斗爭的重要原理。是否运用这一完整的革命发展观来改造世界,是无产阶級革命家和資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9.
近期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那就是“中国外交成熟了”。现在,它变成了全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认识。国际社会为什么会对中国外交有这样一个评价?我国外交在不断地进步,但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国际社会才认定中国外交“成熟”了?这种说法的出现是由于中国自身变化的原因,还是别人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这一“成熟论”有什么关系?如果说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成熟”了,那么下一步的发展趋向是什么?我们这些年的外交工作在哪些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是成功经验,哪些方面还不成熟,是需要改进的?今天请专家就上面的问题进行探讨。——阎学通  相似文献   

20.
对"以人为本"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正确认识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理解呢?可以从人类思想史、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马克思的看法、以及党的领导人在科学发展观中对它的解读等视角进行分析。“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根本、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