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有唐一代,自始至终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战争发生。开始,是初唐李渊父子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战争;其后。是烽火燃遍北中国的安史之乱;再后,是藩镇割据以及平藩战争;最后,是唐末农民起义与唐王朝镇压义军的战争;还有安史之乱以后,边疆少数民族对唐朝的侵扰。在唐代战争题材诗歌中,月是一个突出的意象,呈现出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唐代比较标新立异的一位诗人,他仅活了27岁,但在他"昙花一现"的短暂生命里,他呕心沥血于诗歌,独出机杼,自成"长吉"一体。他的诗歌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一方面,他在诗歌中塑造了很多"鬼"的形象,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鬼"之世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幽冷凄艳的独特视觉感,显得很具有视觉冲击力。总之,在唐代诗歌创新方面,李贺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苦闷诗人——性格上的悲剧在我国历史上为数很多的文学天才中,李贺也许是最早熟、最能敏感地体味人生苦难的诗人,这决定了他诗歌基调的忧郁悲愤。他是一个苦闷的诗人,他的诗歌主题就是抒写内心的苦闷,作品情调阴郁低沉,奇崛冷艳,李贺卓异的诗歌才华,在某种程度上说亦得力于他的反常性格。“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示弟》)李贺“以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说尽管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尚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厂,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诗歌女性形象存在两极化倾向:尤物化与神化,尤物化是儒家传统化根植于诗人心中女祸亡国思想的具体体现;神化倾向是士大夫隐密难言的爱情生活的抒写策略,女性形象两极化倾向影响了诗人审美旨趣及艺术技巧的使用,同时也影响了诗歌的风格:女性形象尤物化使女祸亡国题旨得到鲜明发现,而女性形象神化倾向则使其爱情诗风格晦僻精深。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王耀东的随笔集《一步之间》和诗集《插翅膀的乡事》、《中国新诗选》的评论,系统阐发了他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并对他在诗坛上作出的贡献给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的科举热潮中,及第者一举成名天下知,返归故里荣己荣亲荣乡国。举而不第者,却要遭遇榜前痛入骨髓的失意伤心,进取无门的绝望无奈,无颜归家的羞愧难当。唐代落第文学,记录了落第举子欲归不得、归而难安的心理困境。他们难过、思亲却不敢轻易回家,一旦踏上归途却又备受自卑羞惭心态的折磨,回到家里更有可能会陷于难堪、心痛的境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经历落第的打击和磨难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摄影作为视觉艺术,是以拍摄现实对象的典型瞬间来反映生活的审美,表现作者的审美意识。本文对摄影创作的审美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现、选择、联想、再现四个方面的观点,将作者审美意识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鲁枢元的《创作心理研究》为例,向读者展示创作心理研究作为文艺心理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探索创作主体的心理活动、揭示文艺创造过程的奥秘方面无可替代,可卓有成效地解析文艺发生、生成的整个过程,与仅重因果两端的弗洛伊德、荣格、莫洛亚、埃德尔等人的研究相比,鲁枢元关于文艺内在过程的探索具有开创性的独到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意识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它与文艺创作中的灵感和梦有着紧密联系.在文艺创作中,无意识影响到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思想内容的发展,并制约着创作者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历史剧的创作成因是很复杂的。在现实语境中,有时剧作家的创作受到现实的制约,他们通过选择历史题材实现干预现实的目的,因而创作历史剧是别无选择的选择。另外,还有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影响,历史剧作家为发展历史的精神,追求艺术的陌生化,迎合观众的审美趣味,他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历史,用戏剧形式表达自己的化精神与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1.
心理创伤与艺术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依次分析阐述了心理创伤作为艺术创作动力及其影响艺术作品价值的论点。同时,以中西方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因心理创伤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中西方艺术作品风格,从而得出了心理创伤影响决定艺术创作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诗中思乡情结及其艺术表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众多的思乡作品中,贯穿交织在一起的是诚挚而浓郁的思乡之情。这些思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游子思乡之作、左迁贬谪思乡之作,战乱流离思乡之作和远役征夫思乡之作。因作者所处的境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的思乡之作在景物描写上、在结构上、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各的风格和意境。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相似文献   

14.
苏过鲜明地继承了乃父苏轼的文艺创作思想.其文艺创作思想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注重道德人格的修养与知识经验的积累,认为这是进行文艺创作的重要条件,甚至将文艺创作看成是道德修养的体现,认为道德人格是第一位的.二、强调为学为文要有所宗、有所师法,尤其看重家法的传承,把文坛盟主和祖辈、父辈的高尚人格作为指导青年人为学为文的第一要义.三、喜欢在与友人的聚会之中酬酢唱和,将此看成是激发创作热情的重要条件.四、看重创作的一气呵成,要求把握灵感迸发的瞬间,强调外来契机尤其是奇景奇事对创作的刺激,以此对“穷而后工”的说法进行补充.五、注重文艺创作的无功利性、为己性,认为文学创作是心灵的自由抒唱,是娱乐身心、摆脱烦恼的方法;同时也强调知音在文艺创作价值生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富于感性。同时也不能没有理性,文学作品是作家感性和理性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情感则是贯穿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透过感性心理活动的敏锐性、理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和情感活动的丰富性这三个方面可以进一步观照作家的心理素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艺创作中的感知错觉艺术思维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奇特现象,它往往更加细腻入微,生动别致地展现了特定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情感流程,让我们看到外在的"物理"是如何在个体的心灵中体察,内化,唤起我们共同的美感体验,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卢思道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末期,其思想及文学观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儒释道三教的结合、南北朝不同的文学思想观念、文人集团的出现及唱和、批评活动等因素对卢思道文学创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文艺创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农村文艺创作中,既要注重"百花齐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同时,又要牢牢把握住文艺创作"求真"、"向善"、"崇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不违背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发展和繁荣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登上文坛之际正是后七子复古格调派兴盛的时期,他与复古派的王世贞兄弟的矛盾在后世的记载中被故意夸大。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比较复杂,其诗、文与戏曲理论差别较大。在戏曲理论与创作方面提出尊情观,对公安派有明显的影响;可诗学理论则受李、何格调派影响比较明显,与王世贞兄弟分歧甚小。汤显祖整体文学思想具有明显的调和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游记文学发展史的视角 ,就唐代游记文学的演化历程与内在精神展开探讨 ,由此看出 ,唐代是中国游记文学的成熟期。古文运动的兴起与诗性精神的浸润共同推动着唐代游记文学的走向成熟 ,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内在价值取向。从元结的前奏到柳宗元的高潮 ,以及与此相辉映的中晚唐游记创作 ,共同奠定了唐代游记文学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